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魄 > 第80章 极地远征

医魄 第80章 极地远征

作者:宥麟阁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2 06:26:48

代号“破冰”的行动指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守望者”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并迅速转化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全球总动员。在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精英们被以最高优先级召回、筛选、集结。一支规模精干、但汇聚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作战与超自然对抗领域顶尖力量的特遣队,在绝密状态下迅速成型。这支队伍被严格控制在十八人以内,以确保极致的机动性、隐蔽性与后勤可持续性,其成员构成堪称一幅微缩的人类精英对抗图:

* **指挥与战略决策层(3人)**:

* **林澈**:行动总指挥,负责宏观战略把控、与“昆仑墟”意志及高阶超自然威胁的直接对抗,是队伍的灵魂与定海神针。

* **王磊**:战术指挥官,前中国“利刃”特种部队指挥官,精通各种极端环境下的特种作战指挥、小队战术协同与危机处置,是队伍的钢铁骨架。

* **沈雨霏**:**现场领队**,负责极地环境下全队的日常行动协调、资源管理、士气维系,尤其是在未知能量环境中的路径抉择、风险预判与超自然威胁的早期预警,是队伍敏锐的“眼睛”和“神经中枢”。

* **极地生存与战术突击组(8人)**:

* 奥拉夫·约根森(挪威):前海军猎杀队成员,绰号“冰原狼”,拥有超过二十年北极圈作战与生存经验,能通过冰层裂纹和风声判断安全路线。

* 伊莎贝尔·陈(加拿大):皇家骑警北极巡逻队战术顾问,精通雪地载具驾驶、追踪与反追踪,以及极地医疗急救。

* 亚历山大·“萨沙”·伊万诺夫(俄罗斯):前“格鲁乌”特种部队上尉,雪地破袭与爆破专家,性格沉默寡言但行动如雷霆。

* 其余五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及“守望者”内部培养的精英,涵盖狙击、通讯、工程爆破、重火力支援等专业。

* **超自然现象应对组(4人,含沈雨霏)**:

* **芦屋青岚**(日本):芦屋家年轻一代佼佼者,擅长阴阳术法,尤其精于结界布置与对能量生命体(如式神、邪傀)的辨识与对抗。

* **格西·丹增嘉措**(西藏):来自噶举派隐秘传承的喇嘛,精通藏密宁玛法门,其诵经与观想能形成强大的心灵屏障,有效抵御精神侵蚀与负面情绪放大。

* **玛拉基**(巴西):来自亚马逊雨林亚诺玛米部落的萨满,拥有与自然万物(包括异常能量流)沟通的独特天赋,能感知到常规仪器无法探测的环境细微变化。

* **技术支援与后勤保障组(5人)**:

* 负责电子对抗与通讯中继(确保与外界及小队内部的脆弱联系)。

* 负责所有高科技装备(包括“织梦者”、“诺亚”原型机)的现场维护与紧急维修。

* 配备一名精通极地医学、高压氧治疗与冻伤处理的军医。

* 两名后勤专家,负责管理有限的补给、规划行军路线上的隐蔽补给点。

**沈雨霏的任命:信任、压力与淬炼**

当这份经过林澈、杨女士和王磊反复斟酌的名单在模拟极地环境的低温测试舱内公布时,引起的震动远超预期。尽管舱内温度已降至零下三十度,但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花在噼啪作响。

最核心的焦点,毫无意外地落在了沈雨霏的任命上——**“现场领队”**。

这个职位意味着,在战略层面由林澈把握方向,在战术交火时由王磊下达具体指令之外,所有日常行军的节奏、扎营地的选择、物资的分配、队员状态的监控、尤其是在这片被未知能量笼罩的冰原上,每一次前进方向的微调、每一个看似寻常的冰裂缝或雪堆是否隐藏着超自然陷阱的判断……这些决定队伍生存效率与最终能否找到目标的关键职责,将主要由这位年仅二十余岁、面容尚带一丝青涩的女孩来承担。

命令宣读完毕的瞬间,低温舱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奥拉夫·约根森,那位身材魁梧如北极熊的挪威人,粗重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萨沙·伊万诺夫则只是用他那双冰蓝色的眼睛更深地看了沈雨霏一眼,没有任何表情;其他队员的眼神中,也混杂着惊讶、审视、以及一丝出于对林澈和王磊权威的尊重而暂时压下的疑虑。他们承认沈雨霏在新加坡展现出的潜力和独特的灵觉天赋,但将整支队伍的“日常命运”交到她手中,在这片瞬息万变、危机四伏的白色地狱,无疑是一场关乎所有人性命的豪赌。

压力如同格陵兰的冰盖,沉甸甸地压在了沈雨霏看似单薄的肩头。她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些目光的重量——有关切(来自林澈,平静中带着鼓励;来自王磊,沉稳中透着支持),有怀疑(来自几位身经百战的老兵),有好奇(来自玛拉基和格西喇嘛),也有芦屋青岚那种带着东方含蓄的观察。她甚至能“听”到空气中那细微的、属于不同情绪的“能量低语”。

她没有允许自己有任何退缩的迹象。深吸一口冰冷彻骨的空气,那寒意直冲肺腑,反而让她更加清醒。她向前迈出一步,动作稳定,目光清澈而坚定地迎向每一道视线,声音透过面罩内置的通讯器传出,在低温中带着一丝白气,却异常清晰地响彻在每个人耳边:

“我深知这份任命承载的重量,也清楚自己与在座各位在极地经验上的差距。我无法,也不会承诺比各位更有资格站在这里指挥。”她的开场白直接而坦诚,“但我承诺,我会竭尽我所能,运用我的感知能力作为大家的延伸,同时,我将会毫无保留地信任并依赖各位的专业判断。我的职责,是确保我们这十八个人,在这片冰原上,能像一个拥有共同神经网络的生命体一样思考、决策和行动。我们的目标清晰而唯一——找到目标,摧毁它,然后,**所有人,一个不少地回家。**”

没有激昂的口号,没有空洞的保证,只有务实的自我定位、对团队力量的绝对倚重,以及一个所有战士都能共鸣的、最朴素的终极目标——“带兄弟们回家”。

这番话,像一股微妙而稳定的能量波,稍稍抚平了舱内躁动的疑虑。王磊第一个打破沉默,他上前一步,与沈雨霏并肩而立,沉声道:“指挥官的命令高于一切。沈领队,在行动协调与环境判断上,我和突击组全体成员,将无条件服从你的指令。”他的表态,如同为沈雨霏的权威加上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奥拉夫缓缓点了点头,用带着浓重北欧口音的英语说道:“孩子,勇气可嘉。在这鬼地方,有时候直觉比经验更可靠。我会盯着你的后背。”这近乎是他能给出的最高认可。

萨沙只是言简意赅地吐出两个词:“服从。命令。”

初步的认可,在巨大的压力下艰难达成。沈雨霏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那片无尽的冰原之上。

**地狱门户:格陵兰东海岸“冰牙”前进基地**

远征的起点,设定在格陵兰岛东部一片被标注为“绝对荒芜区”的冰盖上,只有一个临时代号——“冰牙”前进基地。即便是乘坐经过特殊改装、具备短距\/垂直起降能力和先进雷达\/热能隐身涂层的V-22“鱼鹰”改进型运输机,接近这片区域的过程,也如同一场在死神指尖跳舞的航行。

飞机如同暴风雨中的一片树叶,在超过每秒十五米的下降气流中剧烈颠簸、翻滚。窗外是永恒不变的、令人绝望的灰白色调,天地界限完全模糊,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狂暴的雪粒和冰晶填满。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依靠仪表数据和偶尔从云隙中透出的、扭曲的地貌特征,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寻找着那片被预先勘测过的、相对平整的冰面作为临时跑道。

舱内,刺耳的警报声与引擎超越负荷的嘶鸣交织在一起。红灯急促闪烁,映照着队员们紧绷的面孔。所有人都被牢牢固定在座位上,承受着远超常规的过载。沈雨霏坐在林澈身侧,闭着双眼,但她的灵觉早已如同无数条无形的触须,穿透机舱壁,全力感知着外界那混乱、狂暴且充满恶意的能量环境。

“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暴风雪,”她通过内部加密频道,声音微弱但清晰地传递给林澈和王磊,“能量层面更糟……空气中充斥着一种被‘昆仑墟’意志污染、又经过‘地脉寒能’放大后的……‘冰冷狂躁’。它在持续冲击我们的能量过滤场,试图干扰精密电子设备,更麻烦的是……它在放大舱内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仿佛是为了给她的判断提供佐证,主通讯频道里突然爆出一阵尖锐的静电噪音,导航屏幕上的高度计和水平仪数据出现剧烈的、毫无规律的跳动。一股没来由的、想要砸碎什么东西的烦躁感,如同瘟疫般在几名队员心头升起。

“启动二级能量过滤!格西喇嘛,请辅助稳定大家心神!技术组,检查所有系统冗余!”沈雨霏立刻下达指令,声音依旧保持着冷静。

淡蓝色的能量光幕在舱内亮度提升,格西喇嘛低沉的诵经声通过个人频道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技术组成员在颠簸中艰难地操作着设备。几分钟后,通讯杂音减弱,数据波动趋于平稳,那股莫名的烦躁感也渐渐消退。

飞机最终以一个堪称野蛮的姿态,重重地“砸”在冰面上,巨大的冲击力让所有人都感到五脏六腑仿佛移位。滑行了漫长而令人窒息的数百米后,这架钢铁巨鸟终于颤抖着在冰原上停稳。

舱门液压系统在低温下发出艰涩的摩擦声,缓缓开启。瞬间,仿佛地狱之门洞开。

**极寒的洗礼与无声的能量侵蚀**

零下四十三摄氏度的超低温,如同亿万把无形的、淬毒的冰刃,瞬间穿透了最外层先进的纳米保温材料,试图冻结血液、凝固思维。能见度不足三十米,狂风卷着比沙子还细密的冰晶,以超过每小时八十公里的速度呼啸而来,抽打在面罩和防护服上,发出令人牙酸的“噼啪”声,力量之大,足以让站立不稳的人瞬间摔倒。

但这仅仅是物理层面的考验。

在沈雨霏、芦屋青岚、格西喇嘛和玛拉基的感知中,这片冰原更像是一个活着的、充满恶意的能量实体。源自地球深处、亘古不变的“地脉寒能”,带着一种死寂的冰冷,而“昆仑墟”渗透过来的扭曲意志,则如同墨汁滴入清水,与之混合,形成了一种极具侵蚀性和混乱特性的能量背景辐射。这种辐射无孔不入,如同冰冷的潮水,持续不断地拍打着每个人的意识防线,试图瓦解意志,放大内心深处对严寒、对未知、对死亡的恐惧,并悄然加速着体力和精神的消耗。

“全体注意!按照预定序列,快速离机!检查自身装备密封性!能量敏感者持续报告自身状态!奥拉夫,带你的人建立外围警戒!萨沙,协助技术组卸载核心装备!”沈雨霏的声音透过呼啸的风声传来,指令清晰、连贯,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她站在舱门口,肆虐的狂风吹得她身形微微晃动,但她如同钉在原地,灵觉全面展开,如同一个精密的雷达站,同时监控着三个层面:队员们的生命体征与能量场稳定度、周围物理环境的变化、以及那无形能量场的流动与潜在异动。

队员们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迅速在能见度极低的风雪中组成环形防御阵型,并开始利用快速充气技术和预制模块搭建能够抵御极端风雪的半球形强化营地。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精准而迅速,任何失误,比如手套与袖口之间出现哪怕一秒钟的缝隙,都可能导致瞬间的严重冻伤。

芦屋青岚的脸色比平时更加苍白,他低声道:“沈领队,这里的‘瘴气’……太浓太重了。式神在这种环境下活动,灵体结构会持续受损,消耗极大。”他身边悬浮着的几个用于警戒的微型纸人式神,光芒明显黯淡。

格西喇嘛盘坐在即将搭建好的指挥帐篷入口处,手中转着念珠,低声诵念着《金刚经》,周身散发着一圈柔和而坚韧的金色微光,将试图靠近的冰冷恶意缓缓推开。

玛拉基则蹲在地上,一只手按在冰面上,闭着眼,眉头紧锁,用他独特的方式“倾听”着冰层之下能量流的细微变化。“冰在‘说话’,”他喃喃道,“很混乱……很痛苦……下面有东西……很大的东西在‘呼吸’……”

沈雨霏将所有这些信息快速在脑中整合。物理环境的极端恶劣已在预料之中,但能量环境的凶险程度和持续性侵蚀,超出了之前的模型推演。这对装备的可靠性、队员的精神耐力,尤其是她自身持续维持大范围灵觉感知的消耗,都提出了极限挑战。

当最后一个装备箱被固定,充气营地初步成型,队员们轮流进入相对“温暖”(仍低于零下二十度)的帐篷进行短暂休整和能量补充时,几乎每个人都从心底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这不仅仅是肌肉的酸痛,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仿佛被抽空般的虚弱感,是持续对抗无形侵蚀的结果。

沈雨霏是最后一个走进指挥帐篷的。她摘下覆满厚厚冰霜、几乎看不清面容的面罩,露出的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倦容,嘴唇有些发紫。但她的眼神,依旧如同被冰雪擦洗过的黑曜石,明亮、专注,闪烁着分析的光芒。

她看向正在研究纸质地图(以防电子设备全面失灵)的林澈和王磊,语气凝重地汇报:“能量环境的恶劣程度超预期至少三十个百分点。‘地脉寒能’与‘昆仑墟’意志的混合辐射,对非防护状态下的人员心神侵蚀速率很高,对精密电子设备和灵体生物的持续伤害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冰髓’基地的入口,每在这里多停留一小时,我们的整体状态就会下滑一截。”

林澈看着她,眼中那份赞许更深了些。王磊则指着地图上一个被标记的区域,沉声道:“侦察无人机因强磁干扰和恶劣天气无法起飞。但我们根据陈昊的情报和之前的地质扫描,初步划定了三个最有可能的入口区域。明天,等天气稍缓,我们必须派出地面侦察小组。沈领队,你需要确定优先侦察顺序,并且……可能需要你亲自带队。”

沈雨霏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没有犹豫:“明白。我会根据今晚对能量流变化的监测,尽快给出优先顺序建议。”

极地远征的第一步,就在这物理与能量的双重严酷考验下,艰难而坚定地迈出了。沈雨霏的领队能力,这支成分复杂却精锐无比的团队能否在双重地狱中凝聚不散、高效运作,以及他们能否在这片永恒的白色迷宫中找到那隐藏的恶魔之心,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前方的路途,隐匿在暴风雪与能量乱流之后,充满了未知与致命的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