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魄 > 第111章 风雨同舟

医魄 第111章 风雨同舟

作者:宥麟阁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2 06:26:48

“形神同治”理念的成功与实践,如同在医学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其掀起的浪潮不仅冲击着传统的医疗模式,更不可避免地触动了某些根深蒂固的利益链条和意识形态壁垒。当一种新生力量展现出颠覆性的潜力时,旧有秩序的维护者与既得利益者,绝不会坐视不理。风暴,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下悄然汇聚,并以一种更加卑劣、更具煽动性的方式,骤然爆发。

**一、 毒刃出鞘:精心策划的抹黑**

这一次的攻势,比以往任何一次学术争议都更加阴险和致命。它不再局限于学术期刊或小范围的辩论,而是直接利用了大众媒体的传播力与煽动性,目标直指研究中心的社会公信力和林澈个人的声誉。

攻击的发起点,是几家在国内颇具影响力、但向来以捕风捉影、制造对立博取流量着称的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大V。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抛出了一系列精心炮制的“深度调查”文章和短视频,标题极具冲击力:

- **《是神医还是神棍?起底‘神气理论’背后的天价治疗与伦理黑洞》**

- **《洗脑还是治病?‘形神同治’下的精神控制疑云》**

- **《从‘醒神汤’到‘宁神香’,林澈的‘医学帝国’与他的狂热信徒》**

这些内容看似“客观报道”,实则处处埋设陷阱,手法极其娴熟:

1. **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将林澈关于“神识”、“能量”的学术阐述,刻意剥离语境,与某些邪教、传销组织的语言进行类比渲染。将“形神同治”中必要的情志疏导和心理干预,歪曲为“洗脑”和“精神控制”。

2. **虚构案例,制造恐慌**:凭空捏造数起所谓的“受害者”案例,声称有患者在接受“神气”治疗后出现“精神失常”、“财产被榨干”甚至“家庭破裂”,并配以模糊处理的照片和情绪激动的“家属”采访(实为演员),极具欺骗性。

3. **挑动对立,煽动情绪**:刻意将“神气理论”与传统医学对立起来,将其描绘成一种“否定现代科学”、“开历史倒车”的异端邪说,煽动公众对未知的恐惧和对“伪科学”的天然反感。同时,隐晦地将林澈及其支持者标签化为“被洗脑的狂热群体”,制造社会割裂。

4. **背景影射,含沙射影**:捕风捉影地暗示研究中心与某些“境外势力”有不明资金往来,林澈的个人经历中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试图从人格和背景上进行抹黑。

这些经过精密算计的负面信息,在资本和水军的推动下,如同病毒般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发酵。#神气理论骗局#、#林澈涉嫌违法#等话题被强行推上热搜榜前列。不明真相的网民被情绪裹挟,愤怒的声讨、恶毒的诅咒充斥网络空间。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主流媒体,在舆论压力下也开始进行“求证”报道,进一步扩大了事件的负面影响。

研究中心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瞬间被海量的恶意评论和私信淹没。行政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几乎被打爆,充斥着质询、辱骂甚至威胁。合作机构开始动摇,打来电话要求“澄清”;一些正在进行的国际合作项目被紧急叫停;甚至连一些政府部门也承受压力,派人前来“了解情况”。

“林主任,舆论对我们极其不利!几家重要的投资方表示要重新评估风险!”行政主管脸色苍白,声音带着颤抖。

王磊看着网络上那些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气得浑身发抖,一拳砸在墙上:“这帮混蛋!有本事真刀真枪来干!躲在网络后面放冷箭,算什么玩意!”

韩博试图进行技术辟谣,却发现对方准备充分,雇佣了专业的网络公关团队,任何理性的澄清声音刚一发出,就被更庞大的水军言论瞬间淹没。

沈雨霏看着林澈,眼中充满了担忧与愤怒交织的复杂情绪。她深知,这种针对人格和动机的污蔑,比纯粹的学术攻击更加恶毒,更能摧毁一个人的精神。

风暴眼中,林澈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再次聚集起来的媒体采访车,面色沉静如水,但紧抿的嘴角和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锐利,显示着他内心的波澜。这一次的攻击,比任何一次都要凶猛和卑劣,直指他最珍视的医者尊严与患者的信任。

**二、 温情筑堤:无声的守护**

然而,就在这黑云压城、恶意滔天的时刻,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开始悄然汇聚,并最终形成了抵御风暴的最坚固堤坝。

最先行动起来的是那些曾经被“神气理论”治愈,或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们。

曾经那位罹患普秃、在“形神同治”下重获新生的苏晴,在看到网络上对林澈和研究中心铺天盖地的污蔑后,愤怒得浑身发抖。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第一个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实名发布了长文。

“我是苏晴,一个曾经因为‘鬼剃头’对生活绝望的人……是林澈教授和他的团队,用‘形神同治’的方法,不仅让我重新长出了头发,更将我从情绪的深渊里拉了回来。他们是我黑暗中的光,是我这辈子最感激的人!那些污蔑林教授和研究中心的人,你们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了患者付出了多少!我以我的人格和康复的事实担保,林教授是真正的医者,是值得托付生命的良医!”

她的长文,配上了自己治疗前后清晰的对比照片,以及充满真情实感的叙述,如同一块投入浑浊泥潭的明矾,瞬间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紧接着,如同燎原的星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属站了出来!

那位摆脱了严重肠易激综合征困扰的中年男性,录制了一段视频,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从痛苦不堪到恢复正常生活的经历,痛斥造谣者“其心可诛”。

那位患有心因性运动障碍的青少年的父母,带着已经恢复正常上学的孩子,亲自来到研究中心门口,接受守候在此的媒体采访,孩子用还有些稚嫩但无比清晰的声音说:“是林伯伯和沈阿姨救了我,他们是好人!”

艾米莉的父母从欧洲发来了声援信和最新的康复进展视频,视频中艾米莉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阅读,他们强烈谴责那些“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肆意伤害真正救人者”的卑劣行径。

来自藏区的格桑僧人和他的朋友们,在寺庙前为林澈和研究中心举行了祈福法会,并将现场照片发布到网上,用另一种纯净的力量进行声援。

社区医生小王,发动了她所在社区的居民,联名写下了按满红手印的声援信,寄往了相关部门和媒体。

甚至一些只在研究中心进行过简单咨询或体验、并未深入治疗的人,也自发地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正面经历,反驳那些不实指控。

他们来自天南海北,身份各异,年龄不同,但此刻,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被“神气”之光温暖过、治愈过的人。他们没有严密的组织,没有统一的指挥,完全是出于内心的感恩与正义感,自发地、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

他们组建了临时的“患者之声”互助群,互相提供证据支持,整理反驳材料。他们有的在网络上与污蔑者对质,有的向相关部门写举报信澄清,有的则默默地来到研究中心附近,送上鲜花、水果和鼓励的卡片,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支持。

研究中心的门口,不再只有咄咄逼人的记者,更多了许多默默放下慰问品就离开的普通市民,以及举着“支持林教授”、“感谢神气医学”、“清者自清”牌子的患者和家属。他们形成了一道无声却无比温暖的人墙,与网络上的恶意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 金石为开:撼动社会的真情**

这股来自患者和民众的自发声援浪潮,其力量远远超出了任何公关手段所能达到的效果。

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康复的铁证,比任何华丽的辞藻和精巧的辩解都更具说服力。越来越多原本被谣言蛊惑的公众开始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整个事件。

“这么多患者站出来说话,总不可能是假的吧?”

“那个小女孩艾米莉的视频做不了假,她真的在好转!”

“我邻居就在社区医院跟着王医生做调理,效果确实好,人也精神了。”

理性的声音开始逐渐压制住网络暴力。

一些有良知、有担当的媒体记者,顶着压力,开始进行真正深入的调查报道。他们走访了这些发声的患者,核实他们的身份和经历,制作出了客观、正面、充满人文关怀的专题节目。节目中,患者们含泪讲述的求医经历和林澈团队殚精竭虑的救治过程,让无数电视观众为之动容。

社会的风向,开始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同情与支持,如同温暖的洋流,开始覆盖冰冷的恶意。研究中心的声誉,不仅没有在抹黑中被摧毁,反而因为这场风波,因为这群可爱可敬的患者和家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和提升!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足以托付生命的信任与真情。

风雨来袭时,同舟共济。

当恶意试图将灯塔污为鬼火时,那些曾被灯塔照亮前路的船只,自发地汇聚成一片光的海洋,用自己的微光,共同守护着那座指引方向的灯塔。

这场风波,最终以抹黑者的仓皇退却和研究中心社会形象的进一步升华而告终。但它留下的,不仅仅是胜利,更是一种深刻的启示:真正的力量,源于人心,源于那份超越利益、纯粹而珍贵的——信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