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魄 > 第103章 古方新解

医魄 第103章 古方新解

作者:宥麟阁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2 06:26:48

“薪火相传”的研修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研究中心注入了蓬勃的朝气与全球化的视野。但在研究中心地下三层,一间拥有最高安保与能量屏蔽等级的专用实验室内,另一项更为隐秘、也更为核心的工作,正在悄然推进。

这里被称为“溯源阁”。

实验室内的陈设古今交融。一侧是顶尖的质谱仪、基因测序仪、细胞能量代谢动态分析系统等现代科研设备,冰冷的金属与玻璃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另一侧,则是仿古的紫檀木药柜、玉质研钵、小巧的银制丹炉,以及一排排用特殊晶体封存、在柔和光线下流淌着微光的药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千年沉淀的药香。

林澈站在一张宽大的实验台前,台上摊开的并非电子平板,而是数卷颜色泛黄、材质脆弱的古老绢帛与线装书。这些正是姜离凭借魂体记忆,耗费心神,一点点默写还原出的济世堂核心秘传药方。

姜离的虚影此刻比往常更加凝实了几分,她悬浮在实验台旁,清冷的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字迹,眼中流露出追忆与复杂之色。这些药方,曾是她与师长、同门(包括当年的白术)呕心沥血之作,承载着济世救人的理想,如今却物是人非。

“《灵枢·醒神篇》……”林澈轻声念着其中一个绢帛上的标题,眉头微蹙,“药材配伍精妙,君臣佐使环环相扣,意在‘开窍启慧,滋养神魂’。但其描述的药效——‘神识清明,思接千载,意念凝聚如实质’——以现代药理学来看,近乎天方夜谭。”

姜离的声音直接在他识海中响起,带着一丝属于医者的严谨:“济世堂之方,重在‘气’与‘神’的层面,其效验非单纯作用于血肉之躯。汝以今世之‘形’学,度上古之‘神’功,自然格格不入。譬如这味‘引魂芝’,汝视其为真菌,分析其化学成分,然其真正药性,在于生长过程中吸纳的天地灵气与特定地脉生机,此乃其‘神’之所在,非汝之仪器可测。”

这正是最大的难题。古方中许多核心药材的药性,基于“气”、“神”、“阴阳五行”等传统理论,与现代生物化学的分子作用机制存在根本性的解释鸿沟。

“我明白,前辈。”林澈点头,“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既能尊重古方的完整性与内在逻辑,又能用现代科学语言将其部分原理阐释清楚,否则,它永远无法被主流医学界真正接受和应用,更难以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改良。”

他目光坚定:“我们需要一座新的桥梁,不是取代,而是翻译与验证。”

**一、 精微的解析**

研究的第一步,是对古方涉及的所有药材,进行前所未有的精微分析。

韩博的团队负责技术支持。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分析药材的化学成分。利用研究中心最先进的“生物场谐振扫描仪”(灵感来自于格陵兰行动后对“伪念”能量探测技术的逆向研究),他们开始尝试捕捉药材自身散发的、极其微弱的能量场信息。

“看这里,”韩博指着屏幕上代表“引魂芝”的能量频谱图,对林澈和沈雨霏解释道,“在特定的谐振频率下,它能检测到一种独特的、稳定的生物光子发射模式,其波动规律与我们在深度冥想者大脑中观测到的某种特殊脑波,存在惊人的相似性!这可能就是姜离前辈所说的‘灵气’或‘神’的一种物理表征?”

另一边,沈雨霏则带领团队,利用改造后的“超微细胞感应技术”,观察特定药材提取物对**神经元细胞的影响。他们发现,按照古法炮制过的“龙脑”,其提取物并非直接刺激或抑制神经元,而是在细胞周围形成一个微弱的“能量缓冲层”,显着增强了神经元在面对信息过载或毒素攻击时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它不是在‘命令’细胞,而是在‘滋养’和‘保护’细胞,让细胞自身的功能得以最佳发挥。”沈雨霏看着显微镜下活力明显增强的神经元集群,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完全符合‘扶正祛邪’的中医理念!”

林澈则坐镇中枢,将所有的数据——化学成分、能量频谱、细胞效应、乃至古籍中对药性“升降浮沉”、“归经”的描述——全部输入一个他与韩博共同开发的、“神气理论”模型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超算系统中。

系统开始进行海量的交叉比对、模式识别和模拟推演。它试图找出古方中看似无关的药材之间,在能量层面和信息层面的协同作用规律。

过程极其繁复,失败是家常便饭。许多次,按照古法炮制的药材,在现代仪器下显示出的“有效成分”含量极低,甚至检测不到,但其在细胞实验或能量场测试中,却展现出明确的效果。这挑战着研究人员固有的科学观念。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林澈在一次项目讨论会上,对略显沮丧的团队成员说,“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尤其是涉及到‘神’与‘气’的层面,其运作规律可能并非我们熟悉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更类似于量子纠缠或网络协同效应。我们要寻找的,是那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涌现规律。”

**二、 灵犀一点**

突破的契机,来自于一次看似失败的实验。

当时,团队正在尝试解析“醒神方”中一味名为“定神砂”的矿物药。常规分析显示其主要成分是朱砂(硫化汞),具有神经毒性,这让所有现代背景的研究员都感到棘手和不解。

一次能量场扫描实验中,由于参数设置失误,扫描频率意外地与姜离描述中“定神砂”应被“心火”炼制的某种特定状态产生了谐振。刹那间,扫描仪屏幕上原本杂乱的能量信号,突然变得有序而稳定,散发出一种温和而镇定的波动。

“就是此频率!”姜离的虚影在实验室中显现,语气带着一丝激动,“此乃‘文武火’交替,去其燥烈,存其镇摄之性的关键!汝等仪器,竟能捕捉到此等微妙变化?”

林澈恍然大悟:“我们一直试图分析它的‘静态’成分,却忽略了古法炮制过程中赋予它的‘动态’能量信息!这‘定神砂’的真正药效载体,可能不是硫化汞分子本身,而是其在特定炼制条件下,内部晶体结构变化所承载的、具有安神定志功能的‘能量印记’!”

这一发现打开了全新的思路。研究团队开始高度重视古方中关于药材采集时节、产地、炮制方法(如九蒸九晒、酒制、醋制)的严格规定。他们意识到,这些看似繁琐的程序,并非迷信,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药材的能量属性进行精确调控和“编程”的过程!

基于这些认识,超算系统的模型开始越来越精准。它逐渐能够模拟出古方中不同药材组合后,在人体能量场(经络、脏腑)层面可能产生的协同、拮抗或引导效应。

**三、 醒神初现**

在对“醒神方”完成了大部分关键节点的解析后,林澈决定进行第一次实物炼制。

这不是简单的煎煮。在姜离的亲自指导下,他们在隔离实验室中,按照古法,使用特制的玉釜和银铲,严格控制着“水火候”。每一步投药顺序、搅拌手法、甚至炼制者的呼吸意念,都有严格讲究。姜离的魂体悬浮在丹炉上方,以其精纯的魂力,细微地感知和调控着炉内药材能量融合的进程。

与此同时,现代仪器全程监控着炉内的温度、压力、能量场变化以及药液成分的实时转化。

整整七日,不眠不休。

当林澈最终揭开玉釜的刹那,没有冲天的光华,只有一股极其清淡、却仿佛能直接沁入灵魂深处的异香弥漫开来。釜底,是一层薄薄的、呈现琥珀色泽、半透明状的胶质物。

“成了。”姜离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欣慰,“此‘醒神汤’虽不及吾师亲手所炼,然其‘神’已具,其‘性’已纯。”

接下来的**实验(在严格的伦理监督下)效果令人振奋。服用微量“醒神汤”的小鼠,在复杂迷宫测试中表现出远超对照组的学习速度和记忆保持能力,其大脑神经元连接密度和活跃度显着提升。更神奇的是,在针对一些因“伪念”残留而精神萎靡的康复者志愿者的初步临床试验中,小剂量服用后,他们普遍报告头脑清醒、思维敏捷、长期困扰的疲惫感和注意力涣散得到明显改善,且脑波检测显示其阿尔法波和贝塔波协调性增强。

它并非粗暴地刺激神经,而是像一种“信息优化剂”和“能量滋养剂”,温和地梳理和增强着使用者自身的神识力量。

“我们成功了……”沈雨霏看着实验数据,难掩激动,“我们不仅还原了古方,更初步揭示了其部分作用机制!”

林澈看着手中那颗琥珀色的胶质物,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温和而磅礴的生机与清明之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这不仅仅是复原了一个药方,更是打通了一条连接古今医学智慧的切实路径。

“但这只是开始。”林澈冷静地说,“古方的精妙远超我们目前的解析能力。而且,如何将这种依赖特定能量环境和个人修为的炼制过程,转化为可以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现代工艺,是我们下一步面临的巨大挑战。”

他将“醒神汤”的样本和数据郑重封存。

古方的新解,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光芒虽然微弱,却清晰地照亮了前进的方向,预示着一条融合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通往生命更深层奥秘的道路,正在他们的脚下,徐徐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