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 第326章 丈二深井流清冽,半亩良田得润泽

“丈二深井流清冽,半亩良田得润泽”—— 挖井的第九天,枫溪镇的晨雾还没散尽,沾在枫树枝头的露水顺着叶脉往下滴,砸在青石板路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天刚蒙蒙亮,村头就传来了 “吱呀” 的扁担声,村民们扛着锄头、拎着木桶,脚步匆匆往井边赶,鞋底沾着的湿泥在地上印出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张屠户走在最前头,粗布褂子敞开着,露出结实的胸膛,嘴里还念叨着:“昨儿听井底水流响得欢,今晨准能浇透那片玉米地!”

陈建国刚走出院门,就听见不远处传来 “哗哗” 的水声,像山涧的溪流撞在石头上。他加快脚步往井边赶,远远就看见几根粗竹筒从井口延伸到田埂,清亮的井水顺着竹筒内壁往下淌,在出口处聚成小小的瀑布,溅起的水珠落在干裂的田地里,瞬间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田地里的玉米苗前几日还蔫头耷脑的,叶子卷成了细筒,颜色也从翠绿变成了灰扑扑的暗绿,此刻沾了井水,叶尖竟慢慢舒展开来,像是伸了个懒腰,原本发灰的叶面也渐渐透出点鲜活的绿,连叶面上的细绒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李大婶蹲在田埂边,花白的鬓角沾着晨露,粗糙的手轻轻拂过玉米苗的叶子,指尖蹭掉叶面上的尘土。她看着叶子一点点变绿,眼眶突然红了,大颗的眼泪砸在土里,晕出小小的湿痕:“俺家这半亩玉米,前阵子旱得连芽都快枯了,俺夜里抱着锄头在田埂上哭,还以为今年要颗粒无收了。陈先生,要不是你想出挖井的法子,要不是你教俺们搭架子、做水闸,这庄稼哪能有今天啊!” 她说着,声音哽咽起来,伸手抹了把眼泪,却越抹越湿。

陈建国赶紧蹲下身,和李大婶平视着,右手轻轻拍了拍她布满老茧的手背 —— 那手上满是裂口,是常年干农活磨出来的,摸起来糙得像砂纸。“李大婶,您别这么说。” 他的声音温和,带着点笑意,“这井不是我一个人挖的,是张村长领着大家天天起早贪黑,是小丫扛着比她还高的枫树枝,是赵二柱帮着搭架子磨镐头,少了谁都不行。这是咱们枫溪镇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结果,庄稼能活,是大家的功劳。”

正说着,就看见赵二柱背着药箱从枫树林里走出来,药箱上还沾着几片红枫的叶子,随着他的脚步轻轻晃动。他走近了,看见田地里舒展的玉米苗,紧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眼睛里满是欣慰:“可算把庄稼救过来了!前阵子村里老人小孩都愁得吃不下饭,就怕旱到秋收,大家要饿肚子。” 他说着,从药箱里拿出一个粗瓷碗,碗里盛着琥珀色的汤药,还飘着几缕草药的清香,“陈先生,你这几天天天蹲在井边,白天教大家搭架子、做水闸,晚上还琢磨怎么引水,腿上的旧伤都没好利索,俺给你熬了点补气血的药,你趁热喝了,补补身子。”

陈建国接过药碗,碗沿还带着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传到心口。他低头闻了闻,草药的香气不冲鼻,反而带着点淡淡的甜。“又麻烦你了二柱,天天还得惦记着我的身子。” 他说着,喝了一口汤药,药味不苦,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点回甘,暖意从胃里慢慢散开,顺着四肢蔓延到指尖,连之前蹲久了发僵的膝盖都觉得舒服了些。在枫溪镇的这些日子,他从没感受过这样的温暖 —— 不是写字楼里同事间客气的寒暄,不是酒桌上虚伪的奉承,而是实实在在的关心,是有人记着你的辛苦,想着你的冷暖,这份热乎气,比任何补药都管用。

中午的太阳升到了头顶,枫树叶被晒得发亮,风一吹,叶子 “沙沙” 响,像在唱歌。村民们凑钱从邻村买了只山羊,张屠户亲自操刀,把羊肉切成大块,放在村口的大铁锅里炖。柴火 “噼啪” 地烧着,锅里的羊肉翻滚着,浓郁的肉香混着姜片、葱段的香味飘满了整个村子,连巷尾的狗都循着香味跑过来,蹲在锅边摇着尾巴。村民们你一毛我一分地凑钱时,王婶把家里攒的鸡蛋都拿了出来,小丫也把自己攒的枫果糕贡献出来,说要给大家当零嘴。

开饭时,张屠户拿着大铁勺,给陈建国盛了满满一碗羊肉汤,汤上面飘着一层金黄的油花,撒着翠绿的葱花:“陈先生,你多喝点!这羊肉是俺挑的,腿上的肉最嫩,熬了一上午,汤里还加了二柱给的草药,补身子得很!” 陈建国接过碗,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口汤,鲜美的汤汁滑进喉咙,带着羊肉的醇厚和草药的清香,暖得他鼻尖都冒了汗。村民们围坐在铁锅旁,有的端着碗蹲在地上,有的坐在枫树下的石头上,边吃边聊,说的都是庄稼的长势,说的都是对秋收的期盼,笑声顺着风飘得很远。

下午的阳光没那么烈了,陈建国领着村民们在枫树林里砍细竹筒 —— 要选刚砍下来的,还带着潮气,竹壁厚实,不容易裂。他找了根烧红的铁丝,在竹筒的管壁上扎孔,孔眼大小均匀,每隔三寸扎一个,扎好后还对着阳光照了照,看水流能不能顺畅地滴出来。“咱们做的这个叫‘滴灌’,” 他拿着扎好的竹筒,走到玉米地边,示范给村民们看,“把竹筒顺着田埂摆好,让小孔对着庄稼的根部,水流从孔里慢慢滴出来,既能让庄稼喝饱水,又不会浪费,比用瓢浇水省水多了,庄稼也能充分吸收水分。”

狗蛋凑在最前面,眼睛亮晶晶的,自告奋勇要试。他小心翼翼地拿起竹筒,按照陈建国教的,把竹筒放在玉米苗的根部,调整好角度,等着水流出来。没过一会儿,就看见细小的水珠从孔里慢慢滴出来,落在土里,在根部晕开一小片湿痕。狗蛋兴奋得跳了起来,声音都拔高了:“陈先生!出来了!水珠真的出来了!这‘滴灌’比俺用瓢浇水还管用!俺之前用瓢浇,水都流到田埂上了,庄稼根本没喝着多少!”

村民们也跟着学,有的帮着扎孔,有的把竹筒摆到田地里,有的调整竹筒的角度。李大婶记性不太好,怕自己忘了怎么扎孔,就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竹筒,在上面画满小圆圈,嘴里还念叨着 “三寸一个孔,三寸一个孔”。赵二柱力气大,帮着扛粗竹筒,还帮年纪大的村民摆竹筒。不一会儿,田地里就插满了细竹筒,顺着田埂排成一排,阳光照在竹筒上,反射出淡淡的光,远远看去,像一片小小的竹林,好看得很。

小丫也没闲着,她从家里拿来一小块红土,在每个竹筒上都画了小笑脸 —— 圆圆的脸,弯弯的眼睛,还有咧开的嘴巴,画得歪歪扭扭的,却透着一股子天真。她画完一个,就蹦蹦跳跳地跑到陈建国身边,指着竹筒说:“叔叔!你看俺画的笑脸!这样庄稼喝了水,看见笑脸,就会开心地长,长得高高的,结好多好多玉米!” 陈建国蹲下身,看着小丫满是红土的小手,看着竹筒上可爱的笑脸,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暖的。在枫溪镇,他找到了久违的快乐 —— 不是完成项目后的成就感,不是拿到奖金时的满足,而是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看着村民们为了好日子努力的模样,这份简单的快乐,比任何东西都珍贵。

傍晚收工时,夕阳把枫树叶染成了深红色,一片片叶子像燃烧的火焰,落在田埂上,落在竹筒上。陈建国摸了摸怀里的怀表,突然觉得指尖传来一阵熟悉的发烫 —— 怀表又有反应了。他赶紧把怀表拿出来,表盘里映出的画面越来越清晰:乐乐穿着蓝色的小褂子,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塑料水壶,正在枫林场的老井边给红枫苗浇水。红枫苗长得很高了,茎秆挺得笔直,新长出的叶子是嫩红色的,像小小的手掌。乐乐一边浇水,一边哼着歌,是陈建国以前教他的童谣,声音清脆,像刚下过雨的溪水。

“爸,你看!” 乐乐对着怀表的方向挥了挥手,小脸上满是笑容,“红枫苗长得可快了,你之前说等它长到我腰这么高就会变红,现在都快到我胸口了!等你回来,就能看见满树的红叶了!” 陈建国看着表盘里的乐乐,嘴角忍不住上扬,眼睛里却有点发潮。他对着怀表,声音放得轻轻的,像怕吵醒什么似的:“好!乐乐真乖,把红枫苗照顾得这么好。爸爸很快就回去了,回去后,咱们一起给红枫苗浇水,一起看红叶,好不好?”

怀表的温度慢慢降了下来,表盘里的画面也渐渐模糊,但乐乐的笑脸,却像刻在了陈建国的心里。他站在田埂上,看着满地里的细竹筒,看着远处村民们扛着工具回家的身影,看着天边的晚霞,心里满是幸福。在枫溪镇,他不仅帮村民们挖了井,救了庄稼,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温暖和快乐 —— 这份在两个时空里穿梭的日子,虽然有思念,却也满是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