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 第204章 玉米籽记账的笑话

“稻香渐起驱愁雾,玉米为筹记岁丰”

为了方便统计烘干的稻子数量,陈建国想了个法子 —— 用记账的方式,记录每家烘干了多少,还需要烘多少。他找了块平整的石板,放在烘干棚旁边,想用水彩笔在上面画表格,却发现水彩笔早就没水了。“俺有办法!” 赵二柱跑回济世堂,拿来一把玉米籽,“用这个当‘钱’,一颗玉米籽算一斤稻子,记起来方便,还能吃!”

陈建国觉得可行,就在石板上画了几列,分别写着 “姓名”“应收稻子”“已烘稻子”,然后给每家发了一小袋玉米籽,让他们自己往石板上放。比如周铁牛家有三百斤稻子,就放三百颗玉米籽在 “应收稻子” 那列,烘了一百斤,就从里面拿一百颗放到 “已烘稻子” 那列。村民们觉得新鲜,都围过来看,王大爷还说:“这法子比画账本清楚,俺们庄稼人就懂这个。”

刚开始还挺顺利,可没过多久,就出了笑话。村里的小孩们觉得玉米籽好玩,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把石板上的玉米籽往兜里装,有的还拿回家当弹珠玩。中午陈建国去统计的时候,发现石板上的玉米籽少了一大半,周铁牛家的 “应收稻子” 原本三百颗,现在只剩下两百颗了。

“这咋回事?” 陈建国纳闷,赵二柱也挠着头,不知道咋回事。这时小丫跑过来,小声说:“叔叔,是小石头他们拿的,他们说玉米籽能当弹珠玩,还能喂鸡。” 小石头是周铁牛的儿子,才六岁,平时最调皮。陈建国哭笑不得,找到小石头的时候,他正和几个小孩在枫树下玩玉米籽,兜里还鼓鼓囊囊的,裤脚边漏出几颗,掉在地上滚来滚去。

“小石头,这玉米籽不能玩。” 陈建国蹲下来,跟他说,“这是记稻子的,没了玉米籽,就不知道你家还有多少稻子要烘了。” 小石头低下头,小声说:“俺错了,俺把玉米籽还回去。” 其他小孩也赶紧把兜里的玉米籽掏出来,堆在地上,像堆小金子。

陈建国把玉米籽捡起来,放回石板上,却发现有的玉米籽被踩碎了,没法用了。“算了,咱们换个法子。” 他笑着说,“玉米籽能吃,被小孩拿了也不亏,下次咱们用画圈的方式,一圈算十斤稻子,这样就没人拿了。” 村民们都笑了,周铁牛还拍了小石头的屁股一下:“下次再敢拿,看俺不揍你!”

虽然出了点小插曲,但村民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下午的时候,邻镇的孙郎中听说枫溪镇在用 “柴火烘稻子”,特意跑来看。他和赵二柱认识,平时常来交流医术,看到烘干棚和怀表 “温度计”,忍不住说:“二柱,你这朋友真是个能人,这法子俺以前听都没听过,回去俺也跟俺们镇的人说说!”

陈建国赶紧谦虚:“不是我懂的多,是我爷爷教我的,他以前是护林员,常用这法子烘种子。” 孙郎中点点头,又问了些烘干的细节,还尝了尝烘好的稻子:“比晒干的还香,你们今年的收成错不了!” 临走前,他给了赵二柱一包草药:“这是治咳嗽的,你那小丫头不是总咳嗽吗?给她熬了喝,底子弱,得好好养着。”

陈建国这才想起,小丫这几天确实总咳嗽,有时候夜里还会咳醒。赵二柱接过草药,皱着眉说:“俺早就想带她去后山找师父看看,这几天忙着烘稻子,倒忘了。” 陈建国心里有点担心,看着小丫在旁边用枫叶编小篮子,忽然觉得,在枫溪镇的日子,早已不是 “过客” 的心态 —— 他开始牵挂这里的人,担心这里的事,就像牵挂自己的家人一样。

晚饭的时候,村民们凑了点米、红薯,煮了一大锅粥,还炒了咸菜。大家围坐在火堆旁,喝着粥,聊着天,说的都是稻子烘干后的打算 —— 有的说要留着自己吃,有的说要拿到镇上卖,换点钱给孩子买笔墨。陈建国听着,心里暖暖的,忽然觉得,这就是他以前在城里最想要的生活 —— 踏实,温暖,有人情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