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 第174章 稚手熬汤糊满灶,糖融苦药暖三分

赵二柱从药房回来时,怀里揣着的草药还带着晨露的潮气 —— 柴胡带着点清苦的草木香,紫苏叶裹着枫树林的暖,他把草药在灶台上摊开,粗粝的手指分拣着,动作熟稔又仔细。土灶台的火已经生起来了,火苗舔着黑陶药锅的底,“噼啪” 的柴火声混着渐渐漫开的药香,飘出灶房,绕着济世堂的小院转了圈,又钻进西厢房的窗缝里。

西厢房里,小丫正搬着小板凳坐在陈建国床边,手里攥着片昨天捡的枫叶,叶片边缘被她摸得发亮。她一会儿把枫叶贴在陈建国的手背上,试试温度,一会儿又凑到他嘴边,小声问:“干哥,你渴不渴?俺去给你倒温水,赵叔叔说生病要多喝温水。” 见陈建国摇头,她又不放心地把手放在他额头,眉头皱成小疙瘩:“好像还是有点烫,要不要再叫赵叔叔来看看?”

陈建国靠在床头,身上盖着赵二柱给的厚棉被,听着小丫叽叽喳喳的声音,心里像被灶房飘来的药香烘着,暖融融的。他以前在城里生病时,家里总是静悄悄的 —— 林慧会把药放在床头柜上,说句 “记得吃” 就去忙家务,乐乐则关在房间里打游戏,连门都不会开。哪有这样有人守着、有人惦记的踏实?他抬手摸了摸小丫的头顶,软乎乎的头发沾了点阳光的温度:“没事,小丫,干哥不渴,也不难受。你去灶房看看赵叔叔的药熬得咋样了,顺便帮干哥拿个空碗来,好不好?”

小丫眼睛一下子亮了,像是得了什么重要任务,立刻从板凳上跳起来,小身子晃了晃才站稳:“好!俺这就去!保证把碗拿回来!” 她说着,还特意把手里的枫叶小心放在陈建国的枕头边,“这个给干哥压枕头,俺娘以前说,枫叶能安神,睡个好觉病好得快。”

灶房的门虚掩着,小丫推开门时,正撞见赵二柱拿着木铲翻炒药锅里的草药。黑陶药锅冒着白汽,药香浓得呛人,赵二柱额头上渗着汗,时不时弯腰用铲子搅一搅,嘴里还念叨着:“再熬半个时辰,火候得再小点儿,不然药劲儿就散了。”

小丫站在门口,看着赵二柱忙碌的背影,又想起昨天夜里,陈建国为了护草药,浑身湿透的样子 —— 他当时冻得牙齿打颤,却还笑着说 “没事”。她忽然攥紧了衣角,心里冒出个念头:俺要是能给干哥煮点暖和的东西,他肯定能好得更快。王婶上次给她贴饼子时说过,姜汤能驱寒,受凉了喝一碗,浑身都暖。

她没敢惊动赵二柱,悄悄溜到灶台另一边的储物柜前。柜子是老枫木做的,柜门上刻着简单的枫叶纹,里面摆着陶罐、粗瓷碗,还有一袋用蓝布装着的生姜。小丫踮着脚,够了半天才把姜袋够下来,倒出两块生姜 —— 姜块比她的小拳头还大,表皮沾着点泥土,硬邦邦的。

她在灶台上找了把小弯刀,刀把被磨得光滑,是赵二柱平时切草药用的。小丫双手攥着刀,学着赵二柱切草药的样子,想把生姜切成片。可生姜太硬,她的小手没力气,刀落在姜上,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子。她咬着嘴唇,把身子凑得更近,胳膊肘抵着灶台,使劲往下压 ——“咔嚓” 一声,姜块没切开,倒差点把刀甩出去,幸好她攥得紧,才没掉在地上。

折腾了快一刻钟,小丫才切出几块歪歪扭扭的姜片 —— 有的厚得像小方块,有的薄得能透光,还有一块掉在地上,她赶紧捡起来,用袖子擦了擦泥土,小心地放进旁边的粗瓷碗里。手心被刀柄硌得有点红,她却没在意,又找了个巴掌大的小铁锅,往里面倒了半碗井水,然后把姜片放进去,端到旁边的小灶上。

她以前没烧过火,只看过王婶在灶前添柴。她蹲在小灶前,从柴火堆里捡了几根细柴,小心翼翼地放进灶膛里,又拿着火折子去引火。火折子 “呼” 地一下燃起来,她慌了神,手一抖,火折子差点掉进灶膛,赶紧缩回来,却还是燎到了额前的碎发,一股焦糊味飘起来。

“呀!” 小丫吓得赶紧往后躲,手忙脚乱地拍了拍头发,确认没烧着,才松了口气。可看着灶膛里渐渐暗下去的火苗,她又急了 —— 干哥还等着喝姜汤呢,不能就这么放弃。她鼓起勇气,重新拿了根细柴,借着灶膛里还没灭的火星,慢慢引着,这次她学乖了,离灶膛远了点,等火苗慢慢窜起来,才敢往里面添粗一点的柴火。

火苗 “噼啪” 地烧着,小锅里的水很快就冒起了热气。小丫蹲在旁边,眼睛盯着锅里的姜片,心里美滋滋的,想着干哥喝到姜汤的样子,嘴角都忍不住翘起来。可看着看着,她忽然想起什么 —— 王婶说过,姜汤要放糖才不辣,不然干哥喝了会皱眉头的!

她赶紧站起来,又去翻储物柜,找了半天,才在柜子最里面找到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块红糖 —— 是王婶上次送她的,说甜的能让人开心,她一直没舍得吃。红糖块比她的拳头还大,硬得像块小石头。小丫想把红糖掰成小块,可她用手掰了半天,手指都捏红了,红糖块却纹丝不动。

“怎么办呀……” 小丫急得有点想哭,可一想到干哥,又咬了咬牙,干脆把整块红糖放进小锅里 —— 多放点糖,干哥就不怕辣了,肯定会喜欢的!

就在这时,赵二柱熬好了药,正准备把药锅端下来,转头就看见蹲在小灶前的小丫。只见她脸上沾了不少黑灰,像只刚从灶膛里钻出来的小花猫,额前的碎发还有点焦卷,手里还攥着根没烧完的柴火。小锅里的水快熬干了,红糖块浮在锅底,还没完全化开,姜片飘在上面,一股混合着姜香和焦糊的味道飘过来。

赵二柱差点笑出声,手里的药铲都顿了顿。他强忍着笑意,放轻脚步走过去,拍了拍小丫的肩膀:“小丫,你这是在干啥呢?跟个小花猫似的。”

小丫吓了一跳,手里的柴火 “啪嗒” 掉在地上,她赶紧站起来,小手背在身后,头也不敢抬,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俺…… 俺想给干哥煮姜汤,王婶说姜汤能驱寒,干哥喝了就能好得快点……” 她说着,眼角有点红,怕赵二柱说她捣乱。

赵二柱看着她沾灰的小脸,还有那双写满 “我做错了吗” 的眼睛,心里一下子软了。他蹲下来,从口袋里掏出块干净的帕子,轻轻擦去小丫脸上的黑灰,动作温柔得像对待易碎的宝贝:“傻丫头,煮姜汤是好事,可你看,糖放太多了,火又太大,都煮糊了,干哥喝了会苦的。”

小丫低下头,手指抠着衣角,声音带着点委屈:“俺没煮过,不知道…… 俺就是想让干哥快点好。”

“没事,赵叔叔教你。” 赵二柱站起来,把小丫的小铁锅端下来,倒掉里面的糊汤,又重新找了个干净的小锅,放了三块薄薄的姜片,又从布袋子里掰了一小块红糖放进去,倒了半碗井水。然后他拉着小丫的手,让她蹲在灶前,自己则站在旁边,手把手教她调整柴火:“你看,火苗不能太大,要像这样,刚能舔到锅底就行,不然水很快就熬干了;等水开了,再煮一刻钟,让姜味和甜味融在一起,这样姜汤才好喝,还能驱寒。”

小丫认真地看着,眼睛都不眨一下,还时不时点点头,把赵二柱的话记在心里,手指在衣角上悄悄比划着控火的动作。灶膛里的火苗映在她的脸上,暖融融的,刚才的委屈早就没了踪影。

一刻钟后,姜汤熬好了。浅褐色的汤水里,姜片浮在上面,散发着淡淡的姜香和甜味。赵二柱帮小丫把姜汤倒进一个粗瓷碗里,碗边还冒着热气。小丫小心翼翼地端着碗,生怕洒出来,走之前还不忘回头对赵二柱说:“赵叔叔,谢谢你!俺以后会好好学煮姜汤,以后你生病了,俺也给你煮!”

西厢房里,陈建国正盯着枕头边的枫叶发呆,忽然听见门口传来 “哒哒” 的脚步声,抬头一看,就看见小丫端着碗走过来。她的小脸还是有点红,额前的碎发有点焦卷,嘴角却带着大大的笑,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干哥!俺给你煮了姜汤!赵叔叔教俺煮的,不糊了,还放了糖,你喝了肯定不辣,就能驱寒,好得更快了!”

陈建国赶紧坐直身子,伸手接过碗。碗底有点烫,小丫的手还在微微发抖,显然是端了一路,怕洒了。他低头看着碗里的姜汤,浅褐色的汤里飘着几片姜片,热气氤氲着,带着淡淡的姜香和甜味,虽然还有一点若有若无的焦糊味,可他的心却像被这热气烘着,暖得快要化了。

他用勺子舀了一勺,吹了吹,慢慢喝下去。姜汤有点甜,带着点姜的辛辣,却一点都不冲,暖意在舌尖散开,顺着喉咙往下滑,一路暖到心口。他想起以前在城里,林慧也给过煮过姜汤,可那时候他总觉得麻烦,喝一口就放在一边,从来没尝出这么暖的味道。

“好喝吗,干哥?” 小丫蹲在旁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满是期待。

陈建国放下碗,伸手摸了摸小丫的头,声音比平时轻了些,还带着点他自己都没察觉的哽咽:“好喝,这是干哥这辈子喝过最好喝的姜汤。” 他知道,这碗姜汤里,装着小丫头最纯粹的心意 —— 是怕他着凉的担心,是想照顾他的认真,是把他当成家人的牵挂。这份心意,比任何补药都管用,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温暖。

小丫听了,笑得更开心了,眼睛弯成了月牙,伸手又帮陈建国掖了掖被角:“那干哥就多喝点,喝完睡一觉,明天肯定就好了,俺还等着干哥教俺认字呢!”

陈建国点点头,又舀了一勺姜汤喝下去。暖意在身体里漫开,不仅驱散了风寒,更驱散了他心里积了多年的冷 —— 原来被人这样记挂着、疼爱着,是这样幸福的感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