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 第150章 烟火围炉话家常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第150章 烟火围炉话家常

作者:用户25472785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5:15:07

枫香绕院添新暖,笑语盈堂话久长

新匾刚在济世堂门楣上挂稳,红底金字还沾着阳光的暖,村民们就忙着在院子里张罗开了。张大叔扛着自家的枣木桌,桌腿上还留着去年炖肉时溅的油印;李大婶挎着两只竹篮,前面篮子装着酱菜坛子,后面篮子塞着叠得整齐的粗布台布;连平时最腼腆的王婶,都推着小木车来了,车上摆着刚蒸好的枫果糕,盖着的白布缝着朵歪歪扭扭的枫叶 —— 那是小丫前儿帮她绣的。

“都往东边挪挪!那边靠着枫树,风凉!” 张村长叉着腰指挥,手里还攥着根刚折的枫树枝,时不时拨掉落在桌上的枯叶。村民们七手八脚地搭桌子,赵二柱找了几根手腕粗的枫树枝当支架,把矮桌拼成长长的一排,王婶们赶紧铺上台布:有蓝底碎花的,是李大婶嫁过来时的陪嫁;有米白粗布的,是王婶攒了半年布票买的;最惹眼的是小丫带来的那块,边角缝着圈红枫叶,针脚歪歪扭扭,却透着股子鲜活劲儿。刚铺好,一阵风卷着几片枫叶飘来,有的落在酱菜碟边,有的粘在枫果糕的白布上,像老天爷特意添的装饰。

菜很快摆满了桌,每道都藏着村民的心意。李大婶的酱菜装在黑釉坛子里,掀开盖子就飘出咸香,萝卜条脆生生的,黄瓜片带着点辣,“这是俺用后院的老坛子腌的,埋在枫树下三个月,陈先生您尝尝,配粥最得劲!” 她边说边往陈建国碗里夹了一筷子。王婶的枫果糕码得整整齐齐,米黄色的糕体里嵌着暗红的枫果干,咬一口甜得不腻,还带着点枫树叶的清苦,“凌晨天没亮就蒸的,怕晚了赶不上热闹,您多吃两块。” 张大叔的炖鸡炖在粗瓷砂锅里,鸡汤泛着金黄,里面扔了两颗干红枣,“后山的泉水炖的,炖了俩时辰,肉烂得很,您别客气!” 最暖心的是李二婶的红薯粥,稠乎乎的粥里卧着圆滚滚的枫果干,盛在粗瓷碗里,热气裹着甜香往鼻尖钻,“知道您喜欢甜口,特意多放了把枫果干,暖身子!”

陈建国被让到桌子中间,左边是赵二柱,他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枫果糕,嘴角沾着点糕屑;右边是小丫,小姑娘捧着碗红薯粥,小勺子一下下刮着碗底,眼睛却直盯着陈建国,生怕他少吃了。村民们围着桌子坐得满满当当:张村长搬了把竹椅,靠在枫树干上,脚边放着个酒葫芦;李大婶和王婶挨着坐,手里不停地给陈建国和小丫夹菜;几个年轻的村民没地方坐,干脆蹲在桌角,手里拿着鸡腿,边啃边听大家说话。院子里的枫树叶被风一吹,沙沙声混着笑声、碗筷碰撞声,热闹得比过年还喜庆。

张村长拧开酒葫芦,喝了口酒,脸颊很快红了,他抹了把嘴,指着陈建国笑:“陈先生,您还记得刚来那天不?穿的那衣服,袖子窄窄的,料子滑溜溜的,俺们都凑在晒粮场议论,说这怕是从城里逃荒来的,连件结实的衣裳都没有!您说话也是,一口的‘策划案’‘ppt’,俺们听着跟听天书似的。谁能想到啊,您是个有真本事的,搭棚子、改黑板、做劈柴器,哪件事不是帮俺们解决难处?这就是缘分!”

赵二柱一听,也跟着笑,手里的枫果糕差点掉在地上:“俺跟陈先生的缘分才有意思!第一次见他,是在村西头的红薯地,他饿得脸都白了,蹲在地里啃生红薯,红薯皮都没擦干净,看见俺来,还想把红薯藏起来。俺心想着,这人怕是饿坏了,就给他盛了碗红薯粥 —— 还是俺早上剩下的,碗沿还有个小豁口。没想到啊,这碗粥竟把您留到了济世堂,要是早知道您这么能干,俺当时就该多给您盛两碗!”

村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陈建国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耳朵有点红:“那时候确实狼狈,兜里一分钱没有,走了两天路,饿得眼冒金星,看见红薯地就忍不住了。多亏二柱不嫌弃,给了我碗热粥,还把我带回济世堂。要是没有二柱,没有大伙,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飘着呢。” 他说着,看了眼周围的村民,眼神里满是感激,“现在好了,有这么多朋友,这么多家人,比在城里还踏实。”

小丫正吃着红薯粥,听见这话,赶紧放下勺子,小脑袋凑到陈建国跟前,声音脆生生的:“陈先生现在一点都不狼狈!您是俺们的‘陈先生’,会教俺们认字,会帮俺们搭防雨棚,还会炖甜甜的野梨汤!俺以后也要跟您学,学认字,学做防雨棚,学炖野梨汤,以后帮李大婶看黄豆,帮王婶劈柴,像您一样,做对大家有用的人!”

“哎哟,小丫这孩子,真是懂事!” 李大婶笑着伸手,帮小丫擦掉嘴角的粥渍,“跟陈先生学准没错!陈先生心细,有学问,小丫以后肯定比俺家那口子还能干,说不定还能教私塾的孩子们认字呢!” 王婶也跟着点头,给小丫夹了块枫果糕:“对!以后让陈先生多教你,咱们枫溪镇也出个有学问的小姑娘!”

陈建国看着眼前的热闹,心里像被暖炉烘着似的,热烘烘的。他想起以前在城里的日子:每天下班回家,掏出钥匙开门,客厅里的灯是冷白色的,沙发上蒙着层薄灰;林慧在客房里,门总是关着,偶尔听见她打电话的声音,却从来不会问他 “今天累不累”;乐乐躲在房间里打游戏,键盘敲击声噼里啪啦的,他敲开乐乐的门,想跟儿子说说话,乐乐却只会不耐烦地说 “爸,别烦我,正打副本呢”。那时候的家,冷冷清清的,连口热饭都没有,哪有现在这样的温暖?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的怀表,表壳被体温焐得发烫,指尖能摸到表壳上磨光滑的纹路 —— 那是爷爷留下的,表盘里的发条还在轻轻转动,发出细微的 “滴答” 声,像是爷爷在耳边说 “建国,找到家了就好”。是啊,爷爷的怀表不仅带他来到了枫溪镇,更带他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找到了真正的家。

夕阳慢慢沉了下去,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院子里的枫树叶也被染得通红,像一团团燃烧的小火苗。枫叶被风一吹,落在桌子上、椅子上,落在村民们的肩上、头发上:一片枫叶落在张村长的草帽上,像给草帽添了朵红装饰;一片落在李大婶的围裙上,她伸手拨掉,笑着说 “这枫叶也来凑热闹”;还有一片落在陈建国的手背上,带着夕阳的余温,他轻轻捏住枫叶,叶脉清晰地印在掌心,像把枫溪镇的温暖刻在了心里。

陈建国端起面前的粗瓷碗,碗里的红薯粥还冒着热气,他看着围在身边的村民,声音有点哽咽,却格外坚定:“谢谢大伙,谢谢枫溪镇。在城里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像个无根的草,不知道往哪飘;来到这里,我才知道,什么是踏实,什么是温暖。以后,我就是枫溪镇的一员,不是‘外来的陈先生’,是你们的家人。大伙有啥难题,咱们一起解决;有啥好日子,咱们一起过!”

“好!一起过!” 村民们都举起碗,粗瓷碗、搪瓷碗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小丫举着小碗,踮着脚尖,努力把碗举得高高的;赵二柱举起碗,里面的枫果糕差点掉出来;张村长举着酒葫芦,也跟着喊 “一起过”。碗碰撞的声音、欢快的笑声、枫树叶的沙沙声,混在一起,在夕阳下飘得很远很远,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唱着枫溪镇的烟火气,唱着一个异乡人终于找到的归宿。

结尾哲思:融入从不是刻意讨好,而是 “你的法子能帮人过日子,你的存在能让人心里踏实”。当你的名字被刻在木匾上,当你的碗里被村民们塞满热菜,当你的身边围满愿意听你说话、陪你吃饭的人,异乡的寒凉就会被烟火气暖透。所谓归宿,从来不是一栋固定的房子,而是一群愿意为你留一碗热粥的人,是一段能让你放下疲惫、安心微笑的时光,是枫树下的热闹,是碗里的甜粥,是心里藏不住的暖 —— 这些细碎的美好,拼在一起,就是家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