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 第148章 木匠巧刻驻馆名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第148章 木匠巧刻驻馆名

作者:用户25472785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5:15:07

枫木为匾凝匠意,字里藏情记暖肠

赵二柱扛来的老枫木立在木匠铺角落时,刘木匠正拿着刨子磨新刃。那木头得两人合抱,树皮上还留着几处浅褐色的疤痕 —— 是去年台风刮断枝桠留下的印子,赵二柱特意选了向阳的那截,“这面木纹密,晒了几十年,硬实,挂济世堂门口,风吹雨打都不怕。” 刘木匠围着木头转了两圈,手掌贴在树皮上摩挲,指腹能触到年轮的纹路,像摸过枫溪镇老人手背的皱纹,“好料,得慢慢刨,不能急。”

他把木头架在特制的木架上,先用粗刨子去树皮,木屑簌簌落在铺着的旧麻袋上,带着雨后枫木特有的湿润香气。刨到第三遍时,换了细刨子,刃口磨得锃亮,每推一下都要屏住呼吸,“木纹要顺,不然刨出来坑坑洼洼,陈先生是个细心人,肯定能看出来。” 太阳爬到木匠铺顶的亮瓦时,木头终于露出内里的浅棕色,纹路像摊开的枫树叶脉络,细密又规整,凑近闻,还能嗅到藏在木缝里的秋阳味道。

刘木匠从工具箱里翻出墨线 —— 那线轴缠着蓝布,是他老伴在世时缝的,用了快十年。他先在木匾边缘钉了两个小钉子,把墨线拉得笔直,左手按紧木头,右手猛地一弹,“啪” 的一声,浅棕色木面上立刻显出一道黑痕,像枫树枝在雪地上划的印子。“‘济世堂’三个字要大,占中间位置,‘陈先生驻馆’五个字小些,分两行刻在右边,这样看着不挤。” 他拿铅笔在墨线旁打草稿,写了又擦,擦了又写,直到字的大小刚好能让路过的人一眼看清,才敢用墨线正式画轮廓。

画到 “陈先生驻馆” 时,刘木匠停了笔。他想起前几天去济世堂送修的板凳,见陈建国蹲在地上教小丫写字,握笔的姿势端正,写的字也是方方正正的,不像镇上秀才那样飘。他索性锁了木匠铺,往张村长家走 —— 路过晒粮场时,还看见陈建国帮李大婶调整油纸棚的拉绳,动作稳稳的,说话也实在。

张村长正蹲在门槛上捏旱烟,烟杆上还沾着点烟丝。听刘木匠问起字体,他把烟杆往鞋底一磕,“要大气!你看陈先生帮咱们搭的防雨棚,直愣愣的却结实;改的黑板,黑亮黑亮的,孩子们写字清楚。字就得这样,不飘,看着踏实,要是刻得太秀气,倒显得虚了,配不上他做的那些实在事。” 刘木匠蹲在旁边,拿手在地上画了个楷书的 “陈” 字,“楷书端正,横平竖直,像陈先生的为人,不花哨,却让人看着舒服。”

回到木匠铺,刘木匠把刻刀磨了三遍,刀刃亮得能照见人影。刻 “陈” 字时,他特意把竖画刻得比别的笔画长半分,刻刀贴着墨痕走,每刻一下都要顿一顿,木屑卷着枫香落在脚边,像碎了的红枫叶。“这样显得稳重,你看陈先生站在晒粮场里,不管村民问多少问题,他都慢慢答,从不急,就像这竖画一样,稳稳当当的。” 刻 “驻” 字的提画时,他换了把小刻刀,力道放轻了些,“‘驻’是留住的意思,得亲切点,别像官老爷的字那样生硬,让陈先生看着也暖心。”

正刻着,窗户外传来轻轻的 “咚咚” 声。刘木匠抬头一看,小丫扒着糊油纸的窗户,小脑袋凑在一条缝上,辫子上还沾着枫树叶的碎渣。她见刘木匠看过来,赶紧把小手缩回去,又怯生生地扒着窗台,“刘爷爷,俺没打扰您吧?俺听二柱哥说,您在给陈先生做匾,就想来看看。” 刘木匠放下刻刀,掀开窗户,“进来吧,小心别碰着地上的木屑。”

小丫踮着脚走进来,眼睛盯着木匾上的字,小手指着 “陈” 字,“这个是陈先生的‘陈’吗?跟陈先生教俺写的一样!” 她看到地上的木屑,伸手想接,又怕弄脏,指尖悬在半空,“这些木屑也有枫香味,跟陈先生本子里夹的枫叶一样香。” 忽然,她想起什么,拉了拉刘木匠的衣角,“刘爷爷,能不能在匾上刻片枫叶呀?陈先生喜欢枫叶,俺每天都捡最新鲜的红枫叶,夹在他的草药本子里,他看到都会笑呢。”

刘木匠摸着小丫的头,笑着点头:“好!咱们就在‘驻馆’旁边刻片小枫叶,不大不小,刚好能让陈先生一眼看见。小丫真是个有心的孩子,比俺这老头子还细心。” 他拿起最小的刻刀,先在 “驻馆” 右边比了比位置,又往后挪了半寸,“得离字远点,不然挡着;也得比字小,不然抢了风头,陈先生是个低调人,不喜张扬。” 刻枫叶时,他特意把叶脉刻得清晰,叶边还留了点弧度,“像刚从树上落下来的,还带着点软乎气。” 小丫蹲在旁边看,眼睛亮晶晶的,“真好看!陈先生肯定会喜欢的!”

刻完字,刘木匠开始调漆。红漆是他自己用朱砂和桐油调的,还加了点枫树皮熬的水,“这样颜色更润,不像买的红漆那么刺眼,跟枫树叶的红差不多。” 他用羊毛刷蘸着红漆,顺着木纹涂,涂得匀匀的,连木缝里都填得满满当当,“这样下雨不渗水,能挂十年八年的,让后人也知道陈先生的好。” 等红漆干透,他换了细毛笔,蘸着金漆描字 —— 那金漆是镇上唯一一家颜料铺买的,他特意多买了半两,“‘陈先生驻馆’这五个字要描得格外仔细,让路过的人都知道,济世堂有这么个好先生。” 描到 “陈” 字的竖画时,他涂得比别的地方厚点,“这样老远就能看见,像陈先生的影子,稳稳地立在那儿。” 最后描枫叶时,他只在叶脉上轻轻涂了点金漆,“叶子红,叶脉金,像枫树叶迎着太阳的样子,好看。”

等漆全干了,刘木匠把木匾靠在窗边。红底金字,角落的枫叶带着金闪闪的叶脉,浅棕色的木纹从红漆下隐隐透出来,像枫木自己长出来的纹路。他伸手摸了摸,漆面光滑,字的边缘也不硌手,“这匾挂在济世堂,保管陈先生高兴,也让大伙都知道,咱们枫溪镇把他当自己人。”

第二天一早,张村长就来了,还请了私塾的王老先生。王老先生戴着老花镜,凑到木匾前,用手指顺着字的纹路摸,“笔锋没断,刻得深,不像是赶工的活,刘木匠,你这手艺没丢。” 他念着 “济世堂,陈先生驻馆”,声音慢慢的,带着笑,“这字有骨,横平竖直,配得上陈先生的为人 —— 他做的事,就像这字一样,实实在在,不掺半点虚的。” 张村长在旁边拍着手,“俺就说找你没错!咱们选个晴天,把旧匾换下来,挂新匾的时候,让全镇的人都来热闹热闹,杀只鸡,煮锅红薯粥,也让陈先生知道,咱们的心意不是嘴上说说的。”

刘木匠看着两人高兴的样子,又摸了摸木匾上的枫叶 —— 那枫叶的纹路里,好像藏着小丫的笑声,藏着张村长的旱烟味,还藏着陈建国帮村民搭棚子时的汗水。

结尾哲思:最珍贵的礼物从来不是 “多贵重”,而是 “多用心”。老枫木本是后山寻常的木头,可赵二柱选了向阳的那截,刘木匠刨得细致;红漆本是普通的颜料,可加了枫树皮的润;金漆本是店里能买到的物件,可描得格外仔细;连角落的枫叶,都是小丫记着陈先生的喜好才刻的。这些寻常的东西,凑在一起,就成了比金银还贵重的木匾 —— 木缝里藏着枫溪镇的风,漆色里凝着村民的心意,每一刀、每一笔,都记着陈建国为这里做的每一件小事。异乡的温暖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就是这样在一刻一画、一涂一抹里,慢慢变成了牵挂,变成了无论过多久,只要看到这匾,就能想起的、实实在在的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