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 第135章 竹片记账画秋实,玉米粒落惹哄堂

过了两天,张村长找来了济世堂,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些纸张和炭笔,脸上带着愁容:“建国先生,二柱,俺来是想请你们帮个忙。今年秋收比往年多,俺想把各村的粮食产量记下来,以后好安排种子和赋税,可俺们都没读过多少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这账实在记不明白。”

陈建国接过布包,打开一看 —— 里面的纸是粗糙的草纸,炭笔也有些秃了。他想了想,说:“张村长,咱们可以用竹片做记账板,再用玉米粒当计数的,这样不用写字也能记明白。比如,一户人家收了十斤稻谷,就放十颗玉米粒在竹片上,再画个稻谷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啥粮食。”

张村长眼睛一亮:“这法子好!不用写字,俺们都能懂!建国先生,您真是太聪明了,俺这就去叫人砍竹片,剥玉米粒!”

不一会儿,张村长带着几个村民来了,扛着一捆竹子,还提着个大竹筐,里面装满了晒干的玉米粒,金灿灿的,像堆了一筐小太阳。赵二柱找来了斧子,把竹子砍成一尺长的竹片,再用砂纸把竹片磨光滑,小丫则蹲在旁边,把玉米粒里的杂质挑出来,嘴里还念叨着 “要圆的,圆的好看”。

陈建国拿起一块竹片,用炭笔在上面画了个简单的稻谷穗子,然后说:“这个就代表稻谷,一户人家收多少稻谷,就放多少玉米粒在竹片旁边,咱们再在竹片上写个户主的名字,或者画个记号,比如李大婶家,就画个菜篮子,二柱家就画个药罐,这样就不会混了。”

村民们跟着学,可是画的记号五花八门 —— 有人把稻谷穗子画成了枫叶,有人把菜篮子画成了鸡窝,还有人想画药罐,结果画成了酒坛,逗得众人哈哈大笑。张村长画了个村长的帽子,结果画得像个大馒头,他自己看了也乐:“俺这画的,要是不说,谁知道是村长帽啊!”

开始记账了,村民们一户户来报产量,陈建国和赵二柱负责记。李大婶来了,说:“俺家收了二十斤稻谷,十五斤玉米,还有十斤红薯。” 陈建国就在对应的竹片上画好记号,然后放二十颗玉米粒在稻谷竹片旁,十五颗在玉米竹片旁,十颗在红薯竹片旁。小丫在旁边帮忙递玉米粒,可是她太着急,一不小心把一捧玉米粒撒在了地上,玉米粒滚得满地都是,像下了场金雨。

“哎哟,俺的玉米粒!” 张村长赶紧蹲下来捡,村民们也跟着蹲下来,有的用手抓,有的用竹片拨,小丫也着急地捡,结果不小心踩在玉米粒上,“啪” 地一下滑倒了,坐在地上,咧着嘴要哭,可看到大家都在笑,又忍不住 “咯咯” 笑起来。

赵二柱把小丫扶起来,拍了拍她身上的土:“慢点儿,别着急,玉米粒捡回来就行,又丢不了。” 陈建国则找来了个竹筛子,把地上的玉米粒扫进筛子里,然后晃了晃,把杂质筛出去,玉米粒又变得干干净净的。

记了一下午,终于把所有村民的产量都记完了。张村长看着摆了一地的竹片和玉米粒,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太好了!建国先生,这下俺再也不用愁记不住账了,这些竹片俺得好好收着,明年秋收还能用。”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递给陈建国:“这是俺家晒的枫糖,您拿着,尝尝甜不甜。俺代表枫溪镇的村民,谢谢您,要是没有您,俺们这账还不知道要记到啥时候。”

陈建国接过布包,里面的枫糖块散发着清香,他掰了一块递给小丫,又掰了一块递给赵二柱,自己也尝了一块 —— 甜滋滋的,比城里的糖还多了点枫木的香。“张村长,您太客气了,” 他笑着说,“这些都是小事,能帮上大家就好。以后有啥难题,咱们一起想办法,人多力量大。”

夕阳洒在院子里,把竹片和玉米粒都染成了红色。村民们陆续走了,嘴里还念叨着 “建国先生的法子好”,小丫则拿着枫糖块,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说要去跟私塾的小朋友分享。

陈建国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以前在城里,做策划案的时候,总觉得要搞得复杂才显得专业,可到了枫溪镇才发现,最简单的法子往往最实用 —— 竹片记账,玉米粒计数,虽然简单,却解决了村民的大难题。原来生活从来不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踏实、实用,能帮到别人,就是最好的。

结尾哲思: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复杂的公式,不是华丽的辞藻,是竹片上的简单记号,是玉米粒的清晰计数,是能让普通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法子。当夕阳把竹片染成红色,当笑声裹着枫糖的甜,你会发现,生活的真谛藏在每一个 “接地气” 的细节里 —— 因为能解决问题的,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道理,而是贴近人心的真诚与实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