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市机场的跑道在铅灰色的天幕下延伸,湿漉漉地反射着阴冷的光。一架喷涂着省政府标识的湾流公务机,如同钢铁巨鸟,带着低沉的轰鸣声,精准地滑入停机坪。舱门打开,省国资委常务副主任孙启明的身影出现在舷梯顶端。
他约莫五十出头,保养得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深灰色羊绒大衣质地精良,衬得他身姿挺拔。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而疏离的微笑,目光扫过停机坪上迎接的人群——长山市市长郝卫东、常务副市长以及国资委、工信局的几位负责人,笑容满面,恭敬地迎了上来。
“孙主任!一路辛苦了!欢迎莅临长山指导工作!”郝卫东热情地伸出手,姿态放得很低。他身后官员们的笑容里,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郝市长客气了。”孙启明伸出手,与郝卫东轻轻一握,力度适中,笑容无懈可击,“省里对长山的国企改革和稳定发展非常关注,这次下来,主要是听听大家的困难,也看看我们长林矿业这个老牌国企,在转型关口上,需要我们省里提供哪些实实在在的支持。”
他的声音不高,语调平稳,带着一种上位者特有的从容,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官场语言艺术。没有一句提到专案组,没有一句提到徐长林和那场席卷全城的抓捕风暴,仿佛长山市依旧风平浪静,他此行的目的单纯得如同调研通知上印刷的那般明确。
寒暄过后,孙启明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向贵宾通道。他步伐稳健,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机场大厅,掠过那些穿着便装、看似普通旅客但眼神锐利、站位隐蔽的省厅便衣,嘴角那抹温和的笑意似乎更深了一分,眼底却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冷光。
---
市公安局临时指挥部。
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如同暴风雨来临前低气压的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孙启明在停机坪上微笑握手的画面被实时监控捕捉、放大,清晰地投射出来。赵明远和李国华并肩站在屏幕前,脸色沉静如水。
“姿态摆得很足,话也说得很漂亮。”李国华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支持国企改革?稳定发展?句句不离长林矿业,句句都是‘大局’。”
赵明远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屏幕上孙启明那张笑容可掬的脸。他的眼神深邃,如同古井寒潭,看不出丝毫波澜。孙启明的到来,在他的意料之中,甚至可以说,是这场风暴必然激起的涟漪。这通“调研”,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试探,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第一站就安排在长林矿业总部。”李国华看着刚收到的行程安排简报,眉头紧锁,“下午召开座谈会,听取职工代表和‘部分’中层干部意见。还特意提出,要了解企业在‘特殊时期’的困难和诉求。”
“特殊时期…”赵明远轻轻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嘴角勾起一丝极淡、极冷的弧度,“这是在给那些还没被网住、心里有鬼的人发信号,也是在给我们划框子、定调子。‘稳’字当头,职工饭碗不能丢,地方经济不能乱。谁要是动作太大,引发动荡,谁就是不顾大局。”
“那徐长林交代出来的,关于长林矿业这些年向省里某些关键人物输送利益的证据…”李国华压低声音,眼神锐利,“特别是孙启明本人可能涉及的几笔…”
“证据链必须绝对扎实!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赵明远猛地转过身,目光如电,直视李国华,“孙启明不是徐长林!对付他,光有口供不够!需要铁证!账目、资金流向、经手人、实物证据…所有环节,全部锁死!他这次来,是压力,也是机会!他越是想稳住长林矿业这块‘招牌’,就越说明这块招牌下面藏着多少见不得光的东西!查!给我往最深处查!把他和长林矿业之间,那些看似合规合法、实则肮脏透顶的利益输送链条,彻底撕开!”
“明白!”李国华眼中战意升腾。
“还有,”赵明远的声音压低,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寒意,“盯紧他身边的人,特别是那个秘书。看看他们接触了谁,传递了什么信息。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不能放过!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
长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这里的空气依旧弥漫着消毒水和绝望抗争的气息,但一丝微弱的生机,如同石缝里挣扎的小草,顽强地冒出了头。
王磊的体温终于在强力药物和持续的血液净化作用下,艰难地回落到了38.3度。虽然依旧高热,但比起之前地狱般的灼烧,已是巨大的缓解。监护仪上,血氧饱和度在呼吸机高参数支持下,稳定在了92%这个脆弱的平台上,每一次微小的自主呼吸尝试,尽管伴随着撕心裂肺的疼痛和监护仪的报警,却不再像之前那样濒临崩溃。
更重要的是,他的意识水平在缓慢而艰难地提升。
不再是完全的无意识状态。偶尔,在剧烈的疼痛刺激下,他会发出极其微弱的呻吟;当护士呼唤他的名字时,那只缠满绷带的手,手指的勾动会稍微清晰一些;甚至有一次,当老赵医生凑近他耳边,大声提到“徐长林”三个字时,他那被氧气面罩覆盖的嘴唇,竟剧烈地蠕动了几下,眉头痛苦地紧蹙,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充满恨意和痛苦的嘶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