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审计厅专项审计组进驻矿务局的第七天。档案室里堆积如山的卷宗似乎并未减少多少,但审计的焦点,在经历了土地出让评估的初步交锋后,开始悄然转向另一个更为敏感的区域——工程建设分包环节,尤其是钱明小舅子林涛的“明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审计组组长李维副厅长亲自坐镇,要求调阅所有涉及明远公司参与棚改项目的招投标原始文件、资质审查记录、合同文本、施工过程监理记录、阶段性验收报告以及最终结算审计材料。
“钱局长,”李维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却带着不容回避的穿透力,“请提供明远公司参与棚改一期安置房A区3号楼、4号楼,以及配套社区服务中心主体工程的全部原始档案。特别是招投标过程中的评委打分表、资质审核细节、以及最终确定中标单位的决策依据。”
问题直指核心!这是举报信中影射“优亲厚友”、“利益输送”最直接的靶心。矿务局陪同的几位副职,目光下意识地瞟向钱明,气氛瞬间绷紧。
钱明神色如常,甚至比前几天更加坦然。他早已按照王磊的指示,做了最充分的准备。“李厅长,相关档案已备齐,请查阅。”他示意档案管理员将几个厚厚的、标签清晰的档案盒搬到审计组面前。
审计人员立刻投入工作,专业的目光在泛黄的纸张和清晰的打印文件上快速扫过。招投标公告、明远公司报名材料(资质证书、过往业绩、项目经理证书等)、开标记录、由专家库随机抽取的五位评委独立打分表、汇总排名、中标公示……所有环节的文件清晰、完整、环环相扣,流程上完全符合规定。
李维亲自翻看着评委打分表,上面有每位评委的亲笔签名和详细的扣分加分项记录。他注意到明远公司的技术标得分并非最高,但其商务报价相对合理,综合评分确实排在第一。
“钱局长,评委打分环节,是否存在场外因素影响?”李维放下打分表,看似随意地问,目光却如探照灯般锁定钱明的表情。
“绝对没有!”钱明回答得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招投标全程在局纪委监督下进行,评委名单开标前严格保密,评标过程封闭独立,所有通讯设备集中保管。这一点,当时的监督记录和监控录像都可以佐证。我们局党委班子当时也有共识,棚改项目是百年大计,是矿工兄弟的新家,质量安全是第一位的,绝不允许任何关系户、人情工程!选择明远公司,是基于其当时在本地建筑企业中良好的信誉、合理的报价以及相对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案,是评委们独立评判的结果。”
他随即又提供了明远公司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日志、质量检测报告、各阶段验收单。记录显示,施工过程虽有正常的质量整改要求,但整体进度、质量把控均在合格线以上。最终的工程结算也经过了第三方审计事务所的严格审计,核减了部分虚高报价,有完整的审计报告和矿务局的签批文件。
“李厅长,所有过程白纸黑字,经得起任何推敲。”钱明的声音沉稳有力,“我钱明可以拿党性、拿人格担保,也欢迎审计组同志核查所有环节的经手人和参与者!在矿务局棚改这件事上,我和所有班子成员,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矿工兄弟的期盼!”
李维仔细翻阅着每一份文件,对照着监理记录和验收单,试图找出哪怕一丝程序上的瑕疵或逻辑上的漏洞。然而,事实如同坚硬的磐石,将一切质疑撞得粉碎。审计组其他成员低声交流后,也微微摇头,显然在现有材料中,找不到举报信所描述的那种“违规操作”的证据。预想中的突破口,再次变成了铁板一块。
---
省城,周海平的秘密据点。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马东升神色焦躁地来回踱步:“周主任,审计组那边…情况不太妙!李维这个人太死板,油盐不进!钱明准备得太充分了,所有的招投标、施工、结算材料都无懈可击!照这样查下去,别说扳倒王磊,连钱明的小辫子都抓不住!审计快变成给矿务局做背书了!”
周海平脸色铁青,眼中布满血丝,像一头被逼入绝境的饿狼。审计的受挫,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彻底失去了理智和耐心。“无懈可击?放屁!这世上就没有无懈可击的事!一定是他们提前做了手脚!销毁了关键证据!或者…串供了!”他猛地一拍桌子,“李维查不出来,那是他没本事!我们帮他找‘证据’!”
“您的意思是?”马东升心头一凛。
“找人!”周海平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找当年参与过棚改项目招投标的人,找监理公司的人,找给明远公司做结算审计的人!告诉他们,只要肯‘回忆’出一点对钱明、对林涛不利的东西,钱,不是问题!前途,也可以安排!如果冥顽不灵…哼,想想后果!特别是那个负责结算审计的‘信达事务所’!他们审过那么多项目,我就不信屁股都是干净的!抓住他们一点把柄,逼他们改口!就说当年在明远公司的结算审计上‘受到了压力’,‘被迫放水’!懂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