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皇子称帝 > 第92章 星火初燃

小皇子称帝 第92章 星火初燃

作者:光明黑暗的宿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4:27:05

张允、赵垣、李冶三人赴任后的第一份述职奏报,几乎同时送达长安,呈递至李琮的御案前。

奏报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详实的数据、清晰的图纸和改进后的实物样本。张允附上了改良织机的结构图与效率提升对比;赵垣绘制了清淤器械的工作示意图与河道疏通前后的水深数据;李冶则呈上了一小块用新“灌钢法”炼出的钢锭,以及其在格物所测试下的强度、韧性记录。

李琮仔细翻阅,眼中露出欣慰。他特意将这些奏报在常朝时让内侍当众宣读。

“……敦煌官坊新式织机,经臣改良传动,一机日织布效率提升两成,且妇孺亦可操作,解放壮劳力用于屯垦……”

“……漕运清淤械于苏州河段试用,旬日清淤三里,省民夫五百,工期缩短过半……”

“……新炼之钢,韧性足,刃口坚,试制农镰,耐用倍于常铁……”

数据不会撒谎。当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效摆在面前,一些原本对“格物科”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老臣,也陷入了沉默。皇帝没有说大道理,只是用事实告诉他们,这些“奇技淫巧”究竟能带来什么。

“众卿都听到了?”李琮目光扫过丹陛下的文武百官,“富民强国,靠的不是空谈,而是这般一点一滴的务实之功。望诸臣工,皆能体会朕意。”

退朝后,李琮特意留下几位重臣。

“格物科初显成效,此风当长,此门当开。”他对吏部尚书道,“自明年始,各地州府荐举人才,需有‘实务’之才者,通晓农工、算学、水利者,可与经学之士同列。科举之中,格物科录取名额,可酌情增加。”

他又对工部尚书道:“工部当设‘匠作司’,广纳天下巧匠,凡有技艺创新,经核验有效者,无论出身,皆可授官秩,享俸禄。张允、赵垣、李冶等人,便是榜样。”

此令一出,意味着帝国的选官用人渠道,正式为技术人才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门。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无数沉沦下僚、空有技艺而无门路的底层官吏,以及民间那些被视为“匠户”的能工巧匠,仿佛看到了一线新的曙光。

西域,敦煌。

张允并未因皇帝的嘉奖而自满。他深入各个合作民坊,亲自指导织机改良,并将在格物所学到的标准化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他发现,一些本地胡商对带有西域特色纹样的棉布极为感兴趣,便鼓励织户大胆创新,将汉地的织造技术与胡地的审美融合,果然大受欢迎,甚至通过商队反向流传至河西走廊乃至关中地区。

江南,漕运衙门。

赵垣的清淤器械经过实践检验,不断改进,已开始小规模量产,配发给沿线漕运节点。他还发现,漕船本身的结构也有改良空间,正与格物所来的工匠一同设计一种更适合漕运、载重量更大的新式漕船。以往对这位“格物科”出身的上司颇有不屑的旧吏,在亲眼见到清淤效率的提升后,态度也由最初的抵触转为配合,甚至有人开始主动向他请教算学与力学原理。

工部,矿冶司。

李冶的“灌钢法”已开始在京畿附近的官营铁坊试行。他并不藏私,将技术要点编纂成册,分发各地。同时,他根据“牵星定位”的原理,改进了传统的罗盘,并尝试将其用于协助户部重新勘定天下田亩,以期更精准地核定税赋。这位曾经只知埋头钻研技术的工匠之子,如今也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更广阔的国计民生领域。

长安,皇宫。

谢知非翻阅着各地呈报上来、关于兴修水利、改良农具的奏章,对李琮道:“陛下,新风已起。如今各地官吏,言必称‘格物’,行必求‘实效’。虽不乏跟风迎合之辈,然务实之风,确已渐开。”

李琮站在窗前,望着宫城外熙攘的街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张允他们,便是这第一簇火苗。但要烧尽陈腐,照亮前路,还需更多薪柴,更需持之以恒的东风。”

他深知,打破千百年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非一日之功,旧有利益格局的反扑也绝不会停止。但看着手中又一份来自敦煌的奏报——关于试行推广棉麦轮作,以提高地方粮食自给率的建议——他的目光愈发坚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