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皇子称帝 > 第17章 玉门烽火

小皇子称帝 第17章 玉门烽火

作者:光明黑暗的宿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4:27:05

玉门关。关外,黑压压的兀术大军如同盘旋的秃鹫,投石机巨大的身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带来沉重的压迫感。

关楼内,征西大将军杨肃借着油灯的光芒,仔细查看着刚刚送达的十具千里镜。他拿起一具,学着使者讲解的方法,凑到眼前,缓缓转动镜筒。当远处敌军营寨的篝火、巡逻兵士的身影清晰地映入眼帘时,这位素来沉静的将军,眼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丝惊异和欣喜。

“果真是千里眼!天佑大明!”一旁的先锋萧煜迫不及待地也拿起一具,只看了一眼,便兴奋地低呼,“大将军!有了此物,敌军动向尽在掌握!今夜我便带斥候出关,摸清他们投石机的具体位置和布防!”

杨肃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急。兀术非莽撞之辈,营寨布置颇有章法,必有暗哨。此物乃奇兵,不可轻易暴露。我们先熟悉其性能,待时机成熟,再给兀术一个‘惊喜’。”他用手点了点地图上几个关键位置,“从明日起,加派观察哨,轮流使用此镜,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监视敌军动向,尤其是那几架投石机的位置变化和物资补给路线,详细记录。”

萧煜虽心痒难耐,但也知杨肃用兵谨慎,所言在理,只好按捺住冲动,抱拳领命:“末将明白!”

接下来的几日,玉门关上的明军哨兵,凭借着千里镜的优势,将兀术大军的动向摸得一清二楚。何时换防,何处粮草补给,甚至敌军将领巡视的路线,都了如指掌。杨肃根据这些宝贵情报,不断调整防御部署,有针对性地加固城墙薄弱段,储备灭火沙土,并悄悄将几门重型火炮移动到了最佳射击位置。

兀术很快察觉到了异常。明明己方兵力占优,器械精良,但明军仿佛总能预判到他的行动,防御得滴水不漏,几次试探性的攻击都无功而返,还损失了不少人手。他帐中那名身着汉服、面容阴鸷的军师柳玄捻着鼠须,阴恻恻地道:“大汗,明军似乎……看得特别远。莫非有了什么新的窥探手段?”

兀术烦躁地一挥手:“管他什么手段!明日拂晓,集中所有投石机,给本汗砸开玉门关的城门!让儿郎们饱饮关内美酒!”

京城,西苑琉璃坊已然扩建为“光学坊”,匠人增加了数倍,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磨镜片的沙沙声日夜不息。顾明月几乎以坊为家,指挥着匠人改进透镜打磨工艺,尝试制造视场更广、成像更清晰的双筒望远镜。她甚至还根据李琮偶尔提及的“凹凸镜组合”,开始琢磨能否做出能看到极小物体的“显微镜”。

这日,工部给事中沈墨奉旨前来协调光学坊所需铜料、水晶等物资调配事宜。他年纪虽轻,但办事极有条理,与顾明月对接账目、物料清单,清晰明了,毫不拖沓。

顾明月对这位年纪相仿、能力出众的年轻官员颇有好感,难得放下手中的活计,与他多聊了几句。沈墨见坊内器物精奇,亦是大开眼界,尤其对千里镜的原理好奇不已。顾明月见他虚心好学,便简单讲解了一番光线折射的道理。

沈墨听得若有所思,忽然道:“顾小姐,此镜既能望远,若原理相通,是否亦可用于测绘?下官近日参与清丈田亩试点,若有望远之镜辅助,于测量山川地势、田亩边界,或可事半功倍。”

顾明月美目一亮:“沈大人此言有理!或许真能造出专用于测量的‘测远镜’!”两人就技术细节讨论起来,竟有些相见恨晚之感。他们不知道,这番对话,为日后大明工程测绘技术的飞跃,埋下了一颗重要的种子。

朝堂之上,关于新政的争论并未因西北战事而停歇。河南试点清丈田亩的消息传来,果然遇到了巨大阻力。当地勋贵豪强或明或暗地阻挠,甚至煽动无知乡民闹事,诬陷清丈官员“毁坟掘墓”、“惊扰地脉”。

武安伯等人如同抓住了把柄,在朝会上大肆攻讦:“陛下!臣早说过,清丈之事必然扰民!如今河南民怨沸腾,若激起大变,谁人能负此责?请陛下即刻下旨,停止清丈,安抚地方!”

都御史陈永言立刻挺身而出,怒斥道:“武安伯休要危言耸听!据都察院暗访,所谓‘民怨’,实乃少数劣绅豪强煽动!清丈官员依法办事,何来毁坟掘墓?尔等阻挠国策,才是真正居心叵测!”

双方再次吵得不可开交。李琮端坐龙椅,面无表情地听着。他知道,这是改革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他看向新任户部尚书林文正:“林爱卿,河南情形,你如何看?”

林文正出列,语气平静却坚定:“回陛下,清丈受阻,早在预料之中。臣已选派得力干员,携带陛下明旨,前往河南弹压骚乱,支持清丈。同时,臣建议,对主动配合清丈、无隐匿田产之勋贵,可予以褒奖;对恶意阻挠、煽动民变者,无论身份,坚决依法严惩,以儆效尤。唯有赏罚分明,方能推进新政。”

李琮点了点头,林文正的做法,恩威并施,是老成谋国之举。“准奏。就按林爱卿的意思办。告诉河南巡抚,朕只要结果,不问过程。谁敢阻挠新政,就是与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为敌!”

深夜,养心殿内烛火通明。李琮面前摆着两份奏报。一份是杨肃的军报,详细说明了千里镜的初步应用效果,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准备情况。另一份,是北镇抚司指挥使陆铮的密报,内容让他眉头紧锁。

密报称,武安伯近日与几位勋贵密会频繁,席间多有怨怼之语,虽未查到直接通敌的证据,但其府中近日有不明来源的大笔金银流入。此外,西北军中那个汉人军师柳玄的身份,有了一丝眉目,似乎与多年前一桩涉及江南盐引的旧案有关,而那旧案,隐约牵扯到已经倒台的刘铭的一位远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李琮揉了揉眉心。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勋贵掣肘,暗处还有魅影徘徊。这皇帝的宝座,果然是天下最难坐的位置。

他走到殿外,仰望星空。西北的方向,星辰似乎都带着一丝血色。他知道,玉门关下,一场决定帝国命运的大战,即将爆发。而他所能做的,就是相信他选定的将军,稳住后方,等待捷报,或者……噩耗。

“传旨给杨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许他临机专断之权,不必事事奏报。朕只要玉门关无恙,只要兀术的人头!”李琮对身后的周全吩咐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