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皇子称帝 > 第160章 新吏的淬火与罗刹的獠牙

户房书吏陈望按捺住心头的烦躁,将一份关于漕粮转运的文书再次推回到仓吏老何面前,语气尽量平和:“何吏员,这份转运损耗记录含糊,按新制,需附上沿途巡检的勘验签字,否则无法核销。”

老何耷拉着眼皮,慢悠悠地道:“陈书吏,往年都是这么办的。沿途巡检?那些军爷哪是轻易肯签字画押的?这一来一回,耽误了漕期,谁担待得起?”他话里话外,仍是那套“旧例”说辞,隐含的威胁不言而喻——你若按新规较真,误了事便是你的责任。

这便是周明轩铁腕肃清后,通惠县乃至整个京畿新政面临的新困境:明目张胆的对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软钉子、慢作为和阳奉阴违。旧吏体系虽被打破,但其多年经营形成的办事逻辑和人际关系网络,依旧像一张无形的网,缠绕着新晋吏员的手脚。

陈望这些通过考选上来的新人,有干劲,懂规章,却缺乏经验与人脉,在具体事务推进中举步维艰。他们被孤立,被用“规矩”和“实际情况”搪塞,甚至被故意提供错误或滞后的信息。

陈望没有退缩,他牢记周明轩的教导:“破局需用巧劲,更需借势。”他不再与老何等人纠缠,而是直接通过周明轩特批的越级禀报渠道,将情况连同那份不合规的文书一并呈送顺天府衙。同时,他联合了另外几名同样遭遇困境的新吏,互相通传消息,共享各自摸清的衙门“关窍”。

支援很快到来。来自永平县、已有过实战经验的几名新吏被调至通惠,他们带来了处理类似刁难的经验。府衙也迅速下达严令,重申各项新制流程,并警告若有胥吏再以“旧例”为由拖延对抗,一经查实,立即革除。

一时间,通惠县衙内暗流汹涌。新吏们开始抱团,在府衙的强力支持下,一点点撬动旧有体系的顽冰。这已不仅是简单的办事,更是一场关于权力运行规则和衙门风气的争夺战。

西北,靖西军前线,鹰嘴隘。

赵昆采纳了萧煜的战略,故意在此处示弱,仅布置了少量兵力,却将主力与改进后的火炮隐蔽在隘口两侧的山脊后。他撒出去的“夜不收”小队如同幽灵,不断传回关于罗刹与兀鹫部联军动向的零星信息。

这一次,来的不再是试探的小股部队。黑压压的敌军足有三千之众,其中约五百人身着罗刹制式黑甲,装备着那种可连发的劲弩和数门轻便的、被称为“手持雷鸣”的短管火器。他们混杂在兀鹫部骑兵之中,阵型严谨,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敌军显然吸取了黑水河谷的教训,推进谨慎,派出大量游骑清除可能的伏兵。然而,赵昆的耐心更胜一筹。

当敌军主力大部分进入鹰嘴隘伏击区域时,赵昆猛地挥下令旗。

“轰!轰!轰!”

改良后射速稍快的火炮率先发言,炮弹带着尖啸落入敌军阵中,虽未能直接摧毁那几门“手持雷鸣”,却瞬间打乱了其严整的队形,引发了一片混乱。

“杀!”埋伏已久的大靖骑兵从侧翼杀出,直扑因炮火而陷入混乱的兀鹫部骑兵。与此同时,装备了格物所最新一批钢刀和加厚纸甲的前排步兵,结成紧密阵型,迎上了试图稳住阵脚的罗刹步兵。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罗刹人的连弩确实犀利,给冲锋的大靖骑兵造成了不小伤亡。但其“手持雷鸣”射程有限,在火炮的压制下难以有效发挥。而大靖军改进后的神臂弩在中距离上展现了威力,专门瞄准罗刹军官和手持特殊武器的士兵。

这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赵昆在后方冷静指挥,不断调整兵力,重点打击威胁最大的罗刹小队。战场上刀光剑影,弩箭破空,火炮轰鸣,鲜血迅速染红了隘口的土地。

最终,在丢下近千具尸体(其中近半是罗刹兵)后,联军被迫后撤。罗刹人撤退时依旧保持着相当的纪律,带走了大部分重伤员和重要器械。

赵昆没有下令追击穷寇。他站在隘口高处,望着敌军退去的烟尘,面色凝重。此战虽胜,却是一场惨胜,罗刹军队展现出的战斗力和装备水平,让他彻底收起了任何轻视之心。西北的麻烦,远比预想的更大。

京城,格物所。

张允面对着两难的选择。皇帝的手谕明确了“蒸汽机基础研究不可停”,但西北催要改进军械的公文一封比一封紧急,字里行间甚至能闻到血腥气。

他最终做出了更细致的安排。他将所内工匠分为三组:一组由经验最丰富的大匠带领,全力攻关火炮的移动、快速瞄准和防潮问题;一组负责改良神臂弩机括和箭矢,并尝试小规模量产那种让前线吃尽苦头的“连弩”进行仿制研究;最后一组,则只留下寥寥数名最富想象力和耐心的老匠人,带着几个聪慧的学徒,继续那看似遥不可及的蒸汽机探索。他们不再追求立刻造出能用的机器,而是反复试验不同材料的耐压性,记录锅炉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化,绘制更精细的零件图纸——进行着最基础,也最必要的积累。

“侯爷,边军将士在流血,格物所不能闭门造车。”张允对前来了解进度的萧煜叹道,“下官只能行此权宜之计,还望侯爷在陛下面前……”

萧煜摆手打断了他:“张尚书不必多言,陛下深知你的难处。国之利刃与未来之翼,孰轻孰重,此刻……唯有先握紧手中的利刃。”他看着那些在油灯下对着简陋蒸汽模型苦苦思索的匠人,目光深远,“只是,这火种,绝不能熄。”

紫宸殿。

李琮听着王瑾汇总的各方消息:京畿新吏在夹缝中艰难前行,西北鹰嘴隘血战惨胜,格物所资源捉襟见肘……

“传朕旨意,”他沉声下令,“擢升周明轩为右佥都御史,仍兼顺天府丞,总领京畿新政事宜,对怠政、抗命之胥吏及背后指使者,有先行处置之权!告诉林文正,吏部需加快对新吏的考评与提拔,优者重用,形成示范。”

“嘉奖鹰嘴隘有功将士,抚恤加倍。告诉赵昆,朕准其扩编‘夜不收’,赏格翻倍!另,着萧煜以镇西侯身份,总揽对西域诸部联络、分化事宜,许其便宜行事。”

“格物所……再拨内帑银五万两,专用于军械改进及匠人犒赏。告诉张允,朕知他不易,蒸汽机之事,朕等他水滴石穿之日。”

一道道指令发出,少年皇帝的目光锐利如刀。内部的新政已进入最磨人的相持阶段,外部的强敌已亮出狰狞的獠牙。他必须稳住阵脚,既要维持改革高压,又要支撑边境血战,还要为那渺茫却至关重要的未来科技保留一丝火种。

这盘大棋,已至中盘,每一步都关乎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