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皇子称帝 > 第102章 涟漪渐起

小皇子称帝 第102章 涟漪渐起

作者:光明黑暗的宿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4:27:05

紫宸殿内,喜气与政务交织。

李琮虽沉浸在即将为人父的喜悦中,却并未松懈朝政。他深知,皇嗣,尤其是嫡长子的诞生,关乎国本,更容易成为各方势力新的角逐点。他在加强坤宁宫防卫与照料的同时,对前朝的掌控也更为敏锐。

奏章依旧如流水般呈送御前。一份来自江南的密报引起了他的注意。奏报称,江南三大布商虽已倒台,但其部分残余势力与当地某些士族勾连,似有借“庆贺中宫有喜”之名,频繁走动,隐约有串联之象。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李琮将密报递给一旁协助理政的谢知非。

谢知非仔细看过,秀眉微蹙,随即舒展,轻声道:“陛下,他们不过是见皇嗣将立,心中惶惶,想借此机会试探圣意,或寻新的依仗罢了。陛下如今威加海内,新政根基渐固,些许残余,翻不起大浪。只需命人暗中留意,不必过分忧心,反显得朝廷小家子气。”

李琮闻言,欣赏地看了她一眼。谢知非总能在他需要时,提供冷静而富有远见的见解。“皇后所言极是。”他提笔在密报上批注,“严密监控,非有实据,勿动。”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他们既然想‘庆贺’,朕便给他们机会。传旨,中宫有喜,乃万民之福,特恩准江南今岁丝帛贡赋减免半成,与民同乐。”

此旨一出,既彰显了皇恩浩荡,又将江南可能滋事的由头巧妙化解,更得了实惠的百姓必然感念皇后与皇嗣之恩。一石三鸟。

后宫之中,气氛则更为微妙。

其他几位的妃嫔,听闻皇后有孕,心情复杂。羡慕、嫉妒、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危机感,在看似平静的请安与问候之下涌动。往日里一些若有若无争宠的小动作,似乎也悄然收敛了许多。谁都明白,嫡长子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孩子平安降生之前,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坤宁宫成了后宫最受瞩目,却也最无人敢轻易触碰的禁地。

谢知非对此心知肚明,她并未因有孕而骄矜,反而更加谨言慎行,对待妃嫔依旧宽和,管理宫务也越发倚重几位可靠的老人,自己则深居简出,专心养胎。她很清楚,此刻她与孩子的平安,就是对李琮最大的支持,也是对帝国稳定最大的贡献。

西北,玉门关。

萧煜与苏芷柔准备的贺礼与药材,由可靠的亲兵护送,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随礼附上的,还有萧煜一份恭贺的奏表,以及苏芷柔亲笔所书的安胎调理注意事项,字里行间,充满了医者的专业与故人的关切。

“陛下得嗣,江山永固,实乃大喜。”萧煜对苏芷柔感慨道,“我等戍守边关,更觉责任重大。”

苏芷柔抚着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柔声道:“是啊,为了这些即将出生的孩子,我们也该将这边疆守得更稳,将这世间建设得更好。”

朝堂之上,官员们的反应各异。

绝大多数官员是真心感到欣慰,嫡长子的诞生意味着国本稳固,这对于历经宫变、正在革新中的帝国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以沈墨等为代表的革新派官员,更是将此视为陛下新政得天之佑的象征,办事愈发卖力。

但也有些许老成持重或别有用心的官员,开始隐晦地提及“广继嗣”的重要性,言语间暗示陛下不应独宠中宫。对此,李琮要么不予理会,要么直接以“皇后乃国母,孕育嫡嗣乃头等大事”驳了回去,态度明确。

而在这股因皇嗣带来的整体安定与喜悦的氛围下,一些更深层次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或许是因为即将到来的新生命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李琮在推行一些涉及民生、尤其是孩童与妇孺的政策时,力度更大了。他下令各地官府需更加重视慈幼局、惠民药局的建设与投入;在修订律例时,也对涉及遗弃婴孩、虐杀女婴等恶行的惩处条款,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

他甚至在某次与格物所官员议事时,偶然提起:“若能有更精良的显微镜,或许能更早洞察妇人孕期隐患,保得母子平安。” 一句无心之言,却让格物所的工匠们记在了心里,开始暗自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钻研。

皇嗣,不仅仅是一个继承人,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帝国未来的模样,也悄然影响着当下施政的温度与方向。

长安城的秋意渐浓,坤宁宫内的红枫如火。谢知非坐在窗边,做着简单的女红,阳光透过窗棂,温暖地洒在她身上。她能感受到腹中那小生命日益有力的胎动,也能感受到围绕这未出世孩儿所牵动的、整个帝国的脉动。

她抬起头,望向紫宸殿的方向,目光温柔而坚定。她知道,她与李琮,正共同守护着这个家,也守护着这个国。而他们未出世的孩子,将是这家国天下,最美好的希望与延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