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78章 仁心堂联合义诊,惠及乡邻获好评

初冬的青溪镇,寒风带着凉意掠过街道,却吹不散镇上空地上的热闹。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空地上就搭起了两间临时棚屋,棚屋前摆着几张长桌,桌上放着脉枕、纸笔、药箱,仁心堂的伙计们正忙着将一包包药材分类摆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这是苏清鸢和周伯昌联合举办的义诊现场。

几天前,周伯昌看着仁心堂里前来抓药的乡亲,不少人因为家境贫寒,明明病痛缠身,却只敢买最便宜的草药,甚至咬牙硬扛。他想起苏清鸢不仅医术日渐精湛,还总想着帮衬乡亲,便找她商量:“清鸢,咱们办一场义诊吧,免费给乡亲们看病、送药,让那些看不起病的人也能得到诊治。”苏清鸢一听,立刻点头:“周老先生,这正是我想做的!能为乡亲们出份力,是我的荣幸。”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义诊的消息,两人提前做足了准备。周伯昌让伙计们在青溪镇的各个路口贴了告示,苏清鸢则拜托村里的里正和热心村妇,骑着驴车往周边的苏家村、李家庄、王坳村等十几个村子送信。告示和信上写得明明白白:“十一月初十,青溪镇南空地,仁心堂周伯昌、苏清鸢联合义诊,免费问诊、开方、送常用药,惠及乡邻,欢迎前来。”

消息一传开,乡亲们都盼着这一天。义诊当天,天还没亮,就有乡亲从十几里外的村子赶来。第一个到的是李家庄的张奶奶,她拄着一根磨得光滑的拐杖,颤巍巍地走到棚屋前,拉着苏清鸢的手说:“清鸢姑娘,我这腿疼了好几年,一直舍不得看病,听说你们义诊,我凌晨就出发了,总算赶上了。”苏清鸢连忙扶她坐下,笑着说:“张奶奶,您别着急,慢慢说,我们一定好好给您看。”

很快,空地上就挤满了人,队伍从棚屋前一直排到了街角。有抱着哭闹孩子的妇人,有弯腰驼背的老人,还有拄着双拐、被家人搀扶着的残疾人。苏清鸢和周伯昌分工明确:苏清鸢负责妇科、儿科和外伤,周伯昌则专攻内科杂症。仁心堂的四个伙计也各有分工,有的帮忙维持秩序,有的为苏清鸢打下手,有的按照周伯昌开的药方抓药,还有的专门给乡亲们倒热水、递凳子。

苏清鸢刚给张奶奶看完腿疾,开了一副活血化瘀的药方,就看到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哭着跑过来:“大夫,快救救我的孩子!他烧得厉害,一直哭,怎么都哄不好!”苏清鸢连忙让妇人把孩子放在桌上,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滚烫得吓人。她快速解开孩子的衣领,让孩子呼吸顺畅,又拿出随身携带的体温计(这是她从空间里取出的简易体温计),量了一下体温,竟有三十九度五。

“别慌,孩子是高烧,我先给他降温。”苏清鸢一边安抚妇人,一边从药箱里拿出退热贴(用薄荷、金银花等药材熬制的药膏,涂在纱布上制成),贴在孩子的额头和脖颈处,又拿出一支退烧针(她提前根据空间医书配制的中药针剂,安全温和),轻轻扎在孩子的胳膊上。做完这些,她又给孩子把脉,发现孩子是外感风寒引发的高烧,便开了一副清热解表的药方,叮嘱妇人:“回去后用温水给孩子擦身子,每隔两个时辰喂一次药,要是烧还退不下来,就立刻来找我。”

妇人接过药方,连连道谢,抱着孩子去抓药时,眼泪还在眼眶里打转:“真是太谢谢苏姑娘了,要是没有这次义诊,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药钱我都凑不出来……”苏清鸢笑着说:“大姐,别客气,能帮到孩子就好。”

这边苏清鸢忙着给孩子看病,另一边,周伯昌也在认真为乡亲们诊治。一位中年男子捂着肚子蹲在地上,脸色苍白,额头冒着冷汗,周伯昌让他坐下,仔细询问后得知,男子是个货郎,常年在外奔波,饮食不规律,最近总是腹痛、腹泻,一直没舍得看病。周伯昌给他把了脉,又看了看舌苔,判断是慢性肠胃炎,便开了一副健脾养胃的药方,还叮嘱他:“以后别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按时吃饭,慢慢就会好起来。”男子接过药方,感动地说:“周老先生,谢谢您!您不仅给我看病,还教我怎么调理,真是个好大夫!”

义诊过程中,苏清鸢还特意准备了自己制作的冻疮膏、止血散、止痒膏等常用药,免费分发给乡亲们。看到有老人手上长满冻疮,红肿开裂,她就细心地帮老人涂抹冻疮膏,教老人如何保暖;看到有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擦伤了膝盖,她就用清水帮孩子清洗伤口,敷上止血散,再用纱布包扎好。乡亲们拿到免费的药膏,都笑得合不拢嘴,不停地说着“谢谢”。

中午时分,阳光渐渐暖和起来,义诊的队伍却丝毫没有缩短。苏清鸢和周伯昌顾不上吃饭,轮流喝了几口热水,就又投入到诊治中。仁心堂的伙计们也忙着给乡亲们抓药、递水,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却没有一句怨言。附近包子铺的王掌柜见状,特意蒸了两笼热气腾腾的包子,送到义诊现场:“周老先生,苏姑娘,你们为乡亲们忙活了一上午,快吃点包子垫垫肚子,别累坏了身体!”苏清鸢笑着接过包子,分给伙计们和排队的乡亲,大家吃着热乎乎的包子,心里也暖暖的。

下午,一位拄着双拐的年轻人被母亲搀扶着来到义诊现场。年轻人叫李岩,一年前在山上砍柴时不小心摔断了腿,因为家里穷,没能得到好好医治,腿一直没好利索,落下了残疾,只能靠双拐走路。苏清鸢看着他痛苦的模样,心里很是心疼,她仔细检查了李岩的腿,发现是骨折后复位不当,导致骨头愈合畸形。她和周伯昌商量后,决定为李岩重新复位:“李岩,你的腿还有救,就是复位的时候会有点疼,你得忍着点。”

李岩咬着牙点头:“苏姑娘,周老先生,我不怕疼,只要能让我重新站起来,怎么都行!”苏清鸢让两个伙计按住李岩的身体,周伯昌在一旁指导,她则小心翼翼地为李岩的腿进行复位。复位过程中,李岩疼得浑身发抖,额头上的冷汗浸湿了衣服,却始终没喊一声。复位成功后,苏清鸢又为李岩敷上活血化瘀的药膏,用木板固定好腿,开了一副促进骨骼愈合的药方,叮嘱道:“回去后好好休养,别乱动,每隔十天来让我检查一次,三个月后,你应该就能扔掉双拐走路了。”李岩的母亲激动得流下眼泪,拉着苏清鸢和周伯昌的手,不停地道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给了我儿子重新站起来的希望!”

直到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下来,最后一位乡亲才看完病。苏清鸢和周伯昌收拾好东西,看着空地上渐渐散去的人群,虽然累得浑身酸痛,嗓子也哑了,心里却格外踏实。这次义诊,一共惠及了近两百位乡亲,免费发放了价值几十两银子的药材和药膏,不少家境贫寒的乡亲,终于得到了及时的诊治。

几天后,苏清鸢去李家庄出诊,刚走到村口,就看到张奶奶在路边等她。张奶奶笑着说:“清鸢姑娘,你开的药太管用了,我吃了几天,腿就不疼了,特地给你做了双棉鞋,你收下!”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双崭新的棉鞋,鞋面上还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苏清鸢接过棉鞋,心里暖暖的,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谢谢张奶奶,让您费心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的乡亲给苏清鸢和周伯昌送来了自家种的蔬菜,有的送来了亲手做的糕点,还有的专门跑到仁心堂,只为说一句“谢谢”。周伯昌看着这一幕,笑着对苏清鸢说:“清鸢,你看,咱们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以后,咱们每年都举办两次义诊,春天一次,冬天一次,帮更多的乡亲解决病痛。”苏清鸢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好!周老先生,咱们一起把义诊办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

从此,仁心堂的联合义诊成了青溪镇的一件大事,每年春天和冬天,乡亲们都会早早地赶来,等着苏清鸢和周伯昌为他们看病。苏清鸢也在一次次义诊中,积累了更多的临床经验,医术越来越精湛,赢得了越来越多乡亲的信任和爱戴。她知道,行医之路没有尽头,只要能为乡亲们减轻痛苦,她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守护好身边每一个人的健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