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65章 外伤急救显身手,集市救人事传开

暮春的青溪镇大集,比往日更添了几分热闹。暖阳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得两旁摊位的绸缎、蔬果格外鲜亮,小贩们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牲畜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每月初一、十五的大集,向来是镇上最热闹的时候,不仅周边村落的乡亲会来置办生活用品,连邻镇的商贩也会赶来摆摊,仁心堂门口更是挤满了抓药、问诊的人。

苏清鸢提着空竹筐,刚从仁心堂出来——她早上送完药材,周伯昌留她核对了下月的供货清单,耽误了些时辰。此时正是集市最拥挤的时候,她放慢脚步,打算顺路看看有没有新鲜的草药种子,再给苏明轩买些他爱吃的糖糕。刚走到街角的杂货铺前,一阵尖锐的哭喊声突然划破喧闹的集市:“我的娃!我的娃啊!”

苏清鸢心里一紧,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石阶旁围满了人,人群中传来孩童撕心裂肺的哭声。她快步挤开人群,眼前的一幕让她心头一揪: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孩童趴在地上,额头磕在石阶棱角上,鲜血顺着脸颊往下流,染红了胸前的衣襟;孩子的母亲跪在一旁,双手颤抖着想去抱孩子,却又怕碰伤他,只能急得直哭,嘴里不停念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却没人敢上前帮忙——大家都怕自己下手不知轻重,反而伤了孩子。

“大姐,别慌,我来看看!”苏清鸢一边安抚孩子母亲,一边快速从随身的药包里拿出干净的帕子、止血散和布条。这药包是她特意准备的,每次出门都会随身携带,里面装着处理外伤的常用药材和工具,就是怕遇到突发情况。她蹲下身,轻轻握住孩童的胳膊,温柔地说:“小朋友,别怕,姐姐帮你把伤口治好,就不疼了,好不好?”

孩童大概是被吓坏了,哭得更凶了,挣扎着想要躲开。苏清鸢没有强行按住他,而是从药包里拿出一颗用蜂蜜和甘草做的“甜嘴糖”——这是她特意为哭闹的孩童准备的,放在嘴边轻声说:“你看,这是甜甜的糖,只要你乖乖听话,姐姐就把糖给你吃,好不好?”孩童泪眼朦胧地看着她手里的糖,哭声小了些,虽然还是在抽噎,却不再挣扎了。

趁着孩童安静下来,苏清鸢立刻行动。她先让旁边的小贩打来一碗干净的清水,小心翼翼地用帕子蘸着清水,轻轻擦拭孩童额头的伤口,去除上面的泥沙和血迹——伤口不算太深,但磕在石阶棱角上,边缘有些不规则,必须仔细清理干净,避免感染。孩子母亲在一旁看着,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紧张得脸色发白:“姑娘,我家娃没事吧?会不会留疤啊?”

“大姐,你别担心,伤口不深,处理好后不会留疤的。”苏清鸢一边安慰她,一边快速清理完伤口,从药包里拿出一小包止血散,均匀地撒在伤口上。这止血散是她用三七、蒲黄、白及等药材研磨而成的,止血效果极好,而且不会刺激伤口。刚撒上药粉,伤口的出血速度就明显慢了下来。

接着,苏清鸢拿出布条,剪成合适的长度,轻轻覆盖在伤口上,用手指按住两端,慢慢缠绕包扎——她包扎得既紧实又不会勒得太紧,确保能固定住药粉,又不会影响孩童头部的活动。整个过程不过一刻钟,动作麻利又有条不紊,周围的人都看呆了,原本嘈杂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孩童偶尔的抽噎声。

包扎好伤口,苏清鸢把手里的“甜嘴糖”递给孩童,笑着说:“小朋友真勇敢,这颗糖奖励你!以后走路要慢慢走,别跑太快啦。”孩童接过糖,含在嘴里,果然不哭了,睁着大眼睛看着苏清鸢,虽然还有些害怕,却不再抗拒她的触碰。

“大姐,止血散见效快,过一会儿伤口就不会流血了。”苏清鸢站起身,对孩子母亲说,“你回去后,每天用温水帮孩子擦拭伤口周围,别让伤口沾水,三天后把布条拆开,要是伤口愈合得好,就不用再包扎了;要是还有红肿,就再来找我,我再给你些药膏。”她顿了顿,又从药包里拿出一小瓶自制的消炎膏,递给孩子母亲,“这药膏是消炎的,拆布条后要是伤口有点红,就涂一点,很快就好了。”

孩子母亲接过药膏,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苏清鸢的手连连道谢:“姑娘,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她说着,就要给苏清鸢磕头,苏清鸢连忙扶住她:“大姐,别这样,举手之劳而已,不用这么客气。孩子没事就好,快带他回家休息吧,别在人多的地方挤着了。”

周围的人见状,纷纷鼓起掌来,夸赞道:“这姑娘年纪轻轻,医术这么好,还这么沉着冷静,真是难得!”“刚才多危险啊,要是没人敢帮忙,孩子流这么多血,指不定会出啥大事!”“这姑娘就是苏家村的苏清鸢吧?我听说她医术可厉害了,之前治好过不少人的病!”还有人认出苏清鸢,指着她对身边的人说:“对对对,就是她!上次我家孩子咳喘,就是她用食疗治好的,药都没怎么喝!”

苏清鸢笑着向大家道谢,又叮嘱了孩子母亲几句,才转身准备离开。刚走没几步,就被一个中年男子拦住了——男子是镇上铁匠铺的王铁匠,刚才也在人群里看着,他笑着说:“苏姑娘,你可真厉害!我刚才还在想,这孩子流这么多血,怕是要赶紧送医馆,没想到你几下就处理好了!以后要是有个跌打损伤的,能不能找你看看?”

“当然可以,王师傅要是有需要,随时可以去苏家村找我。”苏清鸢笑着说。周围的人也纷纷围上来,有的向她请教处理小外伤的方法,有的询问她平时什么时候在村里,还有的记下了苏家村的位置,说以后家人有不舒服,就去请她看病。苏清鸢都一一耐心回应,直到人群渐渐散去,才继续往集市深处走去。

不过一上午的时间,苏清鸢在集市救人的事就传遍了青溪镇。不少商铺的掌柜、摆摊的小贩都在议论:“苏家村的苏清鸢姑娘,不仅医术好,心肠还热,今天在街角救了个磕伤的孩子,那手法,比医馆的大夫还利索!”“我也听说了,那孩子流了不少血,她几分钟就止住了,还哄得孩子不哭了,真是个厉害的姑娘!”连仁心堂的周伯昌,都从上门抓药的顾客嘴里听到了消息,见到苏清鸢时,笑着说:“清鸢姑娘,你今天可是给咱们青溪镇长脸了!大家都在夸你医术好、心肠热呢!”

苏清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就是举手之劳,没想到大家都知道了。”周伯昌笑着说:“这可不是小事,你不仅救了人,还让大家知道,遇到急病不用慌,咱们青溪镇有你这么个好大夫!以后你要是有空,也可以在集市上摆个临时的问诊摊,方便大家看病。”苏清鸢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点了点头:“好啊,下次赶集我就试试。”

第二天一早,苏清鸢刚打开院门,就看到孩子母亲提着一篮鸡蛋站在门口,身后还跟着那个昨天受伤的孩童。孩童看到苏清鸢,立刻挣脱母亲的手,跑到她面前,仰着小脸说:“姐姐,谢谢你!我的伤口不疼了!”孩子母亲笑着说:“姑娘,昨天真是太谢谢你了!这鸡蛋是家里养的鸡下的,你别嫌弃,一定要收下!”

苏清鸢看着篮子里新鲜的鸡蛋,又看了看孩童额头上包扎得整整齐齐的布条,笑着说:“鸡蛋我收下,不过你别这么客气。孩子伤口怎么样了?有没有红肿?”“没有红肿,早上我看了,已经不流血了,孩子也精神多了。”孩子母亲笑着说,“我家男人昨天去邻镇送货,今天早上回来听说了这事,让我一定要好好谢谢你,还说以后你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苏清鸢收下鸡蛋,又叮嘱孩子母亲:“记得三天后拆布条,要是有啥情况,随时来找我。”孩子母亲连连点头,带着孩童向苏清鸢道谢后,才开开心心地离开。

这件事之后,苏清鸢在青溪镇的名气更大了。不仅来找她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连集市上的商贩、镇上的街坊,见到她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有一次,她在集市上买布料,掌柜的特意给她便宜了不少,笑着说:“苏姑娘,你是咱们镇上的大好人,这点布料不算啥,就当我谢谢你平时帮大家看病了!”还有一次,她去粮铺买米,老板硬是多给她装了半袋,说:“苏姑娘,你救过那么多人,这点米你一定要收下,别跟我客气!”

苏清鸢知道,大家是真心感谢她,每次都会笑着收下,然后下次来时,给他们带些自己做的药膳包、止痒膏,作为回礼。她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是相互的,她用医术帮助大家,大家用真诚回报她,这份温暖,让她更加坚定了行医的初心。

这天傍晚,苏清鸢坐在院子里,看着林氏把早上收到的鸡蛋腌成咸蛋,苏明轩和苏明玥在一旁帮忙,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白天在集市上,有人特意跑来跟她说:“苏姑娘,昨天你救孩子的时候,我也在旁边看着,你教的那个处理小伤口的方法,我记下了,以后家里人有小磕小碰,就能自己处理了!”

她知道,自己做的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把实用的医术和知识传递给大家,让更多人在遇到小伤小病时,不用慌乱,不用求人。这或许就是行医的意义——不仅要治好眼前的病,更要给大家带去面对疾病的勇气和能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苏家小院里,映着院子里晾晒的草药,也映着苏清鸢脸上温柔的笑容。她知道,未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还会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但只要她随身携带药包,怀揣着一颗仁心,就一定能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让这份温暖和善意,在青溪镇的大街小巷,慢慢传递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