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52章 仁心堂探秘,妙药引关注

青溪镇东头的“仁心堂”,是镇上最有名的药铺。朱漆大门旁挂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门口常年摆着两盆茂盛的兰草,药铺里弥漫着浓郁却不刺鼻的草药香,坐堂的老中医周伯昌,更是镇上百姓心中的“活菩萨”。他年过花甲,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行医数十年,凭借一手精湛的医术和仁厚的性子,救活过不少危急病人,连周边村落的人,有了疑难杂症都会专程来请他出诊。

近来,仁心堂的伙计们总听到来抓药的乡亲念叨:“集市口李氏摊子上的冻疮膏真管用,比咱们药铺的还见效快,价格才五文钱一盒,太实惠了!”“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在码头扛活,手磨破了,撒上她家的止血散,当天就不流血了,比金疮药还好使!”这些话渐渐传到周伯昌耳中,他起初并未在意——镇上偶尔会有村民自制些草药膏售卖,大多用料粗糙,药效平平,掀不起什么波澜。可接连几天,来买冻疮膏、金疮药的人少了近一半,连药铺的老主顾都笑着说:“周老先生,不是您的药不好,实在是那平价药太合心意,咱们小老百姓过日子,就图个实在。”

周伯昌这才动了心思,叫过伙计阿福:“你去集市上,把那李氏卖的冻疮膏和止血散各买两盒回来,我瞧瞧。”阿福应了声,快步出了药铺,没过多久就提着个小布包回来,将里面的药包递给周伯昌:“先生,都买回来了,您看。”

周伯昌戴上老花镜,先拿起一盒冻疮膏。瓷盒小巧精致,上面用毛笔写着“冻疮膏”三个字,字迹娟秀。他打开盒盖,一股清冽的草药香扑面而来,不含半点劣质油脂的腻味,膏体呈淡绿色,细腻均匀,没有丝毫颗粒感。他又拿起一袋止血散,油纸袋封得严实,上面标注着用法用量,拆开后,药粉细如粉尘,颜色呈均匀的淡黄色,凑近一闻,能闻到仙鹤草和蒲黄特有的清香,没有掺杂其他杂质。

“这用料倒是讲究。”周伯昌心里暗暗称奇,他行医多年,对草药的气息和质感极为敏感,寻常自制药膏,要么草药处理得不干净,带着泥土气,要么熬制时火候掌握不好,膏体粗糙,可眼前这两样药,单从外观和气味来看,就比一般药铺的成品药还要精致。

他当即伸出自己的右手——常年把脉、抓药,他的手指关节有些肿大,指腹和虎口处因频繁摩擦,裂了好几道细小的口子,每到换季就又干又疼,涂了不少药膏都不见好。他用指尖挑了一点冻疮膏,轻轻涂抹在干裂处,刚抹开,一股清凉的触感就顺着皮肤蔓延开来,没有丝毫刺痛感,反而像有股温润的力量,缓缓渗透进皮肤里。不过片刻,原本紧绷干裂的皮肤就变得滋润,疼痛感消散了大半。

“好药!”周伯昌忍不住低呼一声,眼中满是震惊。他这辈子见过的药膏不计其数,仁心堂的冻疮膏,用的是上等的猪油和药材,售价二十文一盒,药效已经算不错,可眼前这盒平价药,不仅用料精良,渗透力还极强,见效速度远超普通药膏。他又取来一点止血散,倒在事先准备好的生猪皮伤口上(用来测试止血药效果的常用方法),只见药粉一接触伤口渗出的血水,就迅速凝结,不到半盏茶的工夫,渗血就完全止住了,而且药粉与伤口贴合得极好,没有出现脱落的情况。

“这般药效,这般用料,绝不是寻常村民能做得出来的。”周伯昌放下药包,眉头微微皱起,“阿福,你去打听一下,这药是谁做的,家住哪里,务必问清楚。”阿福见先生如此重视,不敢怠慢,连忙去集市找李氏打听。

李氏本就知道苏清鸢不愿声张,可面对仁心堂伙计的询问,她也不敢隐瞒,只笑着说:“这药是我们苏家村苏清鸢姑娘做的,她懂草药,用的都是自家采的野生药材和祖传方子,姑娘心善,就想做些平价药,让大伙儿都能用得起。”阿福把话带回仁心堂,周伯昌听完,心里更是好奇——苏家村他去过几次,都是去出诊,印象里那是个普通的村落,怎么会有如此懂药理的姑娘?而且看这药的炮制手法,绝非“祖传方子 野生药材”就能解释,背后定然有更深的门道。

几日后,周伯昌要去苏家村附近的王家坳出诊,特意提前跟阿福说:“出诊结束后,绕去苏清鸢家看看,我倒要会会这位制出好药的姑娘。”

王家坳的病人是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因风寒引发了肺疾,咳嗽不止,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周伯昌仔细诊脉后,开了一副止咳平喘的药方,又亲自帮老人施针,忙到晌午,老人才渐渐平复下来,能顺畅呼吸了。老人的家人千恩万谢,留周伯昌吃饭,他婉言谢绝:“不用客气,治病救人本就是我的本分,我还要去趟苏家村,就不多留了。”

顺着村民指的路,周伯昌很快就到了苏清鸢家。苏家小院收拾得干净整洁,院门口种着几株月季,正开得鲜艳;院子里,林氏坐在屋檐下缝布偶,苏明玥在一旁绣手帕,苏清鸢则蹲在菜园边,小心翼翼地给蔬菜浇水,整个小院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气息。

周伯昌站在院门口,轻轻咳嗽了一声:“请问,这里是苏清鸢姑娘家吗?”苏清鸢抬起头,看到门口站着位穿着长衫、气质儒雅的老人,身后跟着伙计,立刻认出这是仁心堂的周伯昌——之前她去镇上买药材,见过他几次。她连忙放下水壶,快步走到门口,笑着行礼:“周老先生,您好,我就是苏清鸢,快请进。”

林氏和苏明玥也赶紧起身,给周伯昌搬来椅子,倒上热茶。周伯昌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开门见山说道:“清鸢姑娘,今日前来,是为了你做的冻疮膏和止血散。我已经试过了,用料精良,药效极佳,比不少药铺的成品药还要好,不知你的药材来源和药方,能否与我说说?”

这话一出,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苏清鸢早料到会有这一天,她心里清楚,空间的秘密绝不能泄露,只能笑着答道:“周老先生,让您见笑了。这些药用的都是祖传的方子,我从小跟着家里长辈学认草药,知道哪些野生药材药效好,每次做药前,都会去深山里采最新鲜的积雪草、仙鹤草,回来仔细清洗、晾晒、炮制,或许是因为药材新鲜、处理得当,药效才好些。”

周伯昌看着苏清鸢,她说话时眼神坦荡,笑容自然,没有丝毫慌乱,可他心里清楚,仅凭野生药材和祖传方子,绝做不出这般顶尖的药膏——这药膏的渗透力和稳定性,堪比宫廷御药,绝非普通村民能掌握的技艺。但他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既然苏清鸢不愿多言,他也不便追问。

沉吟片刻,周伯昌忽然笑了:“清鸢姑娘,不管你的药方和药材有何门道,这药确实是难得的好药,能帮到百姓,就是好事。我有个提议,你看如何?”苏清鸢连忙说:“老先生请讲。”

“你继续供应药材和半成品药膏,仁心堂帮你代售。”周伯昌缓缓说道,“冻疮膏咱们定价十五文一盒,止血散十文钱一袋,药膳包二十文一个,卖出去后,你拿七成利,药铺拿三成,就当是场地和人工钱。这样一来,你不用再麻烦李氏跑集市,药的销量能上去,百姓也能在药铺买到你的好药,一举三得。”

苏清鸢又惊又喜,她原本只是想做些平价药帮衬乡邻,没想到能得到仁心堂的认可,还能达成合作。仁心堂是镇上最有名的药铺,有了这个固定渠道,不仅能让更多人用到她的药,还能给家里多添一笔稳定的收入。她连忙起身道谢:“多谢周老先生抬举,我都听您的!以后我会按时把药膏和药粉送到药铺,保证用料和药效,绝不让您失望。”

周伯昌笑着点头:“好,一言为定。我相信你的为人,也相信你的药。”他又叮嘱道,“要是遇到药材短缺,或者炮制上有什么难题,随时可以来仁心堂找我,我知道些靠谱的药材商,或许能帮上忙。”

临走时,苏清鸢给周伯昌装了几盒新做的艾草膏,笑着说:“老先生,这是我做的艾草膏,能缓解关节疼痛,您常年坐诊,关节肯定受累,您试试,或许能舒服些。”周伯昌接过药膏,心里暖意融融,笑着说:“好,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看着周伯昌离去的背影,林氏激动地说:“鸢儿,这可是仁心堂啊!咱们的药能进药铺卖,以后可就不愁销路了!”苏明玥也笑着说:“姐姐,你太厉害了,连周老先生都认可你的药!”苏清鸢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欢喜——她做药的初衷,就是想让百姓用上平价好药,如今有了仁心堂的助力,这个心愿能更好地实现了。

从那以后,苏清鸢每周都会带着做好的药膏、药粉和药膳包,送到仁心堂。周伯昌特意在药铺靠窗的位置,给她的药设了个专柜,还让伙计们主动向顾客推荐:“这是苏家村苏清鸢姑娘做的药,用料实在,药效好,价格还亲民,您可以试试。”

渐渐地,“仁心堂有平价好药”的消息传开了,不仅青溪镇的百姓来购买,连周边村镇的人,也会专程来仁心堂买苏清鸢做的药。有次周伯昌去邻镇出诊,当地的乡绅听说他带来了苏清鸢的冻疮膏,当场就预定了五十盒,说要给家里的长工们用。苏清鸢的药,就这样凭着过硬的药效和亲民的价格,在青溪镇及周边村落,渐渐打响了名气。

而苏清鸢和周伯昌,也渐渐成了忘年交。她常向周伯昌请教药材炮制的技巧,周伯昌也乐于指点,偶尔还会给她一些珍稀药材的种子,让她试着种植。苏清鸢知道,这不仅是合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做平价好药,不辜负周伯昌的认可,不辜负百姓的期待,用自己的手艺,为更多人带去温暖和健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