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459章 苏清鸢开设医馆,培养赤脚医生

十一月末的蓟州城,寒风裹着碎雪,在街巷里打着旋儿。苏清鸢站在城南一间刚修缮好的铺面门口,看着工匠们将“惠民医馆”的木牌挂上门楣,木牌上的字迹被红漆描过,在灰蒙蒙的天色里透着暖意——这是她筹备了半个月的医馆,也是燕云百姓的第一间免费医馆。

“王妃,里面的药柜和诊床都摆好了,药材也按您的吩咐分类放好了。”春桃从铺子里走出来,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药材清单,笑着说道,“李医工和王医工已经在里面等着了,就等您下令开门了。”

苏清鸢点点头,走进医馆。铺面不算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靠墙的位置摆着两排红木药柜,药柜上贴着药材名称的标签,从甘草、柴胡到当归、黄芪,常用药材一应俱全;中间放着三张诊床,铺着干净的棉布;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书桌,上面放着《基础急救手册》和问诊登记簿。

“咱们这医馆,主要分两部分。”苏清鸢召集医工和帮忙的下人,认真叮嘱道,“一部分是免费问诊,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只要来看病,都不用花钱;另一部分是低价药材,咱们的药材都是从京城和太医院调运的,成本价出售,绝不加价。另外,每天上午咱们会熬制一锅‘驱寒汤’,放在门口免费给百姓们喝,预防风寒。”

话音刚落,医馆门口就围了不少百姓。他们大多是住在附近的流民,听说有免费医馆,都好奇地凑过来看。有个老太太扶着拐杖,犹豫地走到门口:“夫人,您这医馆真的不要钱?我这老寒腿疼了好几年,之前去别的医馆,光问诊就要好几文钱,我实在拿不出来……”

苏清鸢连忙上前扶住老太太,笑着说:“大娘,您放心,咱们这医馆就是为百姓开的,问诊不要钱,抓药也便宜。您快进来,我给您看看腿。”

她扶着老太太坐在诊床前,卷起老太太的裤腿——老人的膝盖又红又肿,轻轻一碰,老人就疼得皱眉。苏清鸢摸了摸老人的膝盖,又问了些症状,知道是长期受寒引发的风湿性关节炎。“大娘,您这腿是冻出来的,我给您扎几针,再开点外敷的草药,坚持用一段时间就会好很多。”

苏清鸢拿出银针,用烈酒消毒后,在老人膝盖周围的穴位上轻轻扎下。老人起初还很紧张,可过了一会儿,就感觉膝盖暖暖的,疼痛减轻了不少。“真不疼了!夫人您的医术真好!”老人惊喜地说道,眼眶都红了。

苏清鸢又为老人开了外敷的草药,叮嘱她每天用热水煮了敷膝盖,还让春桃给老人装了一碗驱寒汤。老人拿着草药和汤,对着苏清鸢连连道谢,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消息很快传遍了蓟州城,百姓们纷纷来到惠民医馆看病。有的是孩子发烧咳嗽,有的是大人肠胃不适,还有的是老人关节疼痛。苏清鸢和医工们忙得脚不沾地,从清晨一直忙到傍晚,才把所有百姓都送走。

“王妃,今天一共看了八十多个病人,熬的两锅驱寒汤都喝完了,药材也用了不少。”春桃一边整理问诊登记簿,一边说道,“不过有个问题,不少乡下的百姓听说咱们这有免费医馆,特意从几十里外赶来,路上要走大半天,有的还没到医馆就病倒了。”

苏清鸢皱了皱眉,这确实是个难题。燕云地域广阔,乡下的百姓离蓟州城远,想要来看病很不方便,若是遇到急病,根本来不及进城。“看来光有医馆还不够,咱们得让医疗走进乡村,让百姓们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接下来的几天,苏清鸢一边坐诊,一边留意来医馆看病的百姓。她发现,不少乡下百姓都懂些草药知识,知道哪种草能治咳嗽,哪种花能止血——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摸索出来的经验,若是能加以引导和培训,他们就能成为乡村的“医生”。

于是,苏清鸢决定从来看病的百姓中,挑选一批聪明能干、有草药基础的青年,培养他们成为“赤脚医生”。消息一传开,立刻有不少青年报名,苏清鸢从中挑选了二十个,他们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踏实肯干,还懂些草药知识。

十二月初五这天,惠民医馆的后院里,二十名青年整齐地站成两排,手里捧着苏清鸢发放的《基础急救手册》和简易药箱——药箱里装着常用的草药、银针、消毒用的烈酒和包扎用的棉布。

“从今天起,咱们开始培训,为期十天。”苏清鸢站在众人面前,语气认真,“我会教大家基础急救,比如外伤包扎、骨折固定、中暑急救;还会教大家针灸的基本方法,治疗常见的头痛、腹痛、关节疼;另外,我会带大家认识更多的草药,教大家如何采摘、炮制和使用。”

培训的日子里,苏清鸢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些青年身上。每天清晨,她带着他们认识医馆后院种植的草药,教他们辨别草药的形状、气味和功效;上午,她在教室里讲解《基础急救手册》的内容,用人体模型演示外伤包扎和骨折固定的方法;下午,她亲自示范针灸,让青年们在自己身上练习(确保安全的穴位),纠正他们的手法;晚上,她还会留作业,让他们默写草药的功效和急救步骤,确保他们真正学会。

这些青年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学习格外认真。有个叫狗子的青年,以前在村里就经常帮人处理小伤口,学习针灸时格外用心,每天晚上都在自己的手上练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手法;还有个叫杏花的姑娘,心细手巧,包扎伤口又快又好,苏清鸢经常让她做示范。

十天后,培训结束。苏清鸢对二十名青年进行了考核,从草药辨别到急救包扎,再到针灸手法,他们都顺利通过。苏清鸢又给每人补发了一些药材,叮嘱道:“你们回到村里后,要多帮百姓看病,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来蓟州城找我;另外,要把《基础急救手册》保管好,多教村里的人一些急救知识,让大家都能保护自己。”

青年们纷纷点头,带着药箱和手册,踏上了回乡的路。他们回到村里后,立刻开始为百姓看病:狗子在村里搭了个简易的诊棚,每天免费为村民包扎伤口、针灸止痛;杏花则走村串户,为老人和孩子检查身体,教大家熬制驱寒汤。

没过多久,这些赤脚医生就成了乡村医疗的骨干。有个村里的孩子半夜发烧,孩子的父母急得团团转,幸好狗子赶来,用针灸为孩子降温,又开了些草药,孩子很快就好了;还有个老人在山上砍柴时摔断了腿,杏花带着村民用苏清鸢教的方法固定好老人的腿,又派人去城里请医工,老人得到了及时救治。

消息传回蓟州城,苏清鸢格外欣慰。她又挑选了一批青年进行培训,让赤脚医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渐渐覆盖了蓟州周边的所有村庄。百姓们再也不用为了看病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治疗,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萧玦处理完边防的事情后,特意来到惠民医馆。他看着医馆里忙碌的景象,又听苏清鸢说起赤脚医生的事情,眼中满是敬佩:“清鸢,你为百姓做的这些,比我整顿吏治、加强边防更让百姓安心。有你在,燕云的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苏清鸢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百姓们吃得饱、穿得暖、看得上病,才会有心思种地、建设家园,燕云才能真正好起来。”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医馆的窗户,洒在药柜和诊床上,也洒在苏清鸢和萧玦的身上。惠民医馆的灯光渐渐亮起,像一盏温暖的明灯,照亮了燕云百姓的生活,也照亮了燕云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