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263章 太后的初诊与定论

慈宁宫的内殿里,檀香袅袅,光线柔和地洒在软榻旁。苏清鸢取来脉枕,轻轻放在太后手腕下方,指尖刚搭上太后的腕部,便凝神感受脉象的跳动——起初只觉脉象沉缓,似有若无,随着注意力集中,渐渐察觉脉搏细弱无力,偶尔还会出现短暂的停滞,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一般,这正是“气血瘀滞、肝肾亏虚”的典型脉象。

她一边诊脉,一边余光观察太后的神色:太后虽闭着眼睛,眉头却仍微微蹙起,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锦被,连呼吸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显然头痛的余韵还未完全消散。“太后,您脉象沉细无力,气血运行不畅,这是导致头痛反复的根源之一。”苏清鸢轻声开口,语气笃定却温和,“请太后张开嘴,让民女查看舌苔。”

太后依言张开嘴,苏清鸢俯身细看——舌质呈暗红色,边缘带着淡淡的瘀点,舌苔薄白而干燥,没有丝毫津液。这进一步印证了她的判断:舌质暗红是气血瘀滞的表现,舌苔干燥则说明体内津液不足,肝肾亏虚已影响到津液的生成与输布。

“太后,您头痛发作时,除了头晕、恶心,是否还伴有眼胀、视物模糊的症状?夜间睡眠如何?是否容易醒,或是难以入睡?”苏清鸢直起身,继续追问细节。这些症状看似琐碎,却是区分“气血瘀滞”与“肝阳上亢”的关键,若遗漏任何一点,都可能导致诊疗方向偏差。

太后缓缓睁开眼睛,眼中带着几分惊讶——太医院的御医从未如此细致地问过这些,他们大多只是诊脉后便开方,从未深究症状背后的关联。“你说的都对。”太后声音依旧沙哑,却多了几分信任,“每次头痛时,眼睛都胀得难受,看东西也模糊;晚上更是睡不好,要么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么刚睡着就被头痛惊醒,折腾得整个人都没力气。”

苏清鸢心中的判断愈发清晰,她结合空间《宫廷医案集》中记载的“气血瘀滞型头痛”病例,以及太后的具体症状,在脑海中梳理出完整的病因链条:太后长期居于深宫,既要操心后宫琐事,又要为皇帝的朝政担忧,思虑过度导致气血运行受阻,瘀滞于头部经络;早年可能因不慎受风寒,寒气侵入经络,与瘀血交织,进一步阻塞气血流通;年岁渐长后,肝肾亏虚,无法濡养经络,使得头痛顽疾愈发严重,形成“瘀阻 寒凝 亏虚”的复杂病机。

“太后,民女已查清您的病因。”苏清鸢转向皇帝与太后,语气沉稳而肯定,“您的头痛,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长期思虑过度导致气血瘀滞于头部经络,又兼早年受风寒侵袭,寒气入络,再加上年岁增长肝肾亏虚,三者叠加,才使得头痛反复难愈,连太医院的御医也束手无策。”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一直知道太后早年曾在南巡时受风寒,却没想到这会成为头痛的隐患。“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诊治?”皇帝追问,语气中带着期待。

苏清鸢早已备好方案,此刻从容应答:“民女的方略分三步:第一步,针灸治疗。每日辰时为太后针灸百会、风池、血海、太冲、肾俞五穴——百会穴可疏通头部经络,风池穴能驱散风寒,血海穴活血化瘀,太冲穴疏肝理气,肾俞穴滋补肝肾,五穴配合,可同时解决‘瘀阻、寒凝、亏虚’三大问题。第二步,汤药调理。民女会开具‘当归川芎汤’加减,加入桃仁、红花增强活血之力,搭配熟地、枸杞滋补肝肾,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与针灸相辅相成。第三步,药膳辅助。民女会根据太后的体质,定制天麻炖鸡、当归黄芪粥、百合莲子羹等药膳,既兼顾口感,又能补气血、养肝肾,帮助身体恢复。”

她顿了顿,着重强调:“除此之外,太后还需静养一月,期间不可劳累,不可动怒,饮食需清淡,忌辛辣、油腻、生冷之物。唯有‘针药并用 药膳辅助 静养调理’,三管齐下,才能彻底缓解头痛,避免复发。”

太后听着这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方案,心中的疑虑彻底消散。她看向苏清鸢,眼神中不再有审视,而是多了几分依赖:“好,哀家都听你的。只要能治好这头痛,让哀家安稳过日子,无论多严格的要求,哀家都能做到。”

皇帝也满意地点点头:“苏清鸢,就按你的方案来。慈宁宫的人手任你调配,所需药材、食材,都由太医院与御膳房全力供应,务必让太后的头痛早日缓解。”

“民女遵旨!”苏清鸢躬身行礼,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从青溪到京城,从民间医者到为太后诊治,她的努力终于得到认可。而这初诊的定论,不仅是对太后病情的判断,更是她在京城立足的第一步——接下来,她只需用疗效证明自己,便能不辜负所有人的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