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202章 粮价异动

暮春的风还带着几分料峭寒意,却吹不散青溪镇上空弥漫的焦虑。晨光刚漫过镇口的石拱桥,西市的“恒丰粮铺”前就排起了长队,竹篮、布口袋在青石板路上摆成蜿蜒的长蛇,早起的百姓搓着手踮着脚,目光紧紧锁着粮铺紧闭的门板,嘴里不停念叨着“可别又涨价了”。

苏清鸢踩着晨露从“济世堂”药膳坊后门进来时,就听见后厨传来阿巧压低的抱怨声。灶上的砂锅正咕嘟煮着健脾的山药排骨汤,热气裹着药香飘到走廊,阿巧却没心思细品,手里攥着账本在原地打转,见苏清鸢进来,立刻迎上去,眼眶都带着点红:“掌柜的,您可来了!刚去东市的‘裕和粮铺’问过,糙米又涨了!比上月足足贵了一成,掌柜的说这还只是开始,过几日还要涨!”

苏清鸢接过阿巧递来的账本,指尖划过“米粮”那栏刺眼的红笔标注,眉头微蹙却没说话。她走到窗边,推开木格窗望向街面,能看见粮铺前涌动的人头,几个穿短打的汉子正扛着半袋米往车上搬,脚步匆匆像是怕被人抢了去。隔壁布庄的王掌柜提着布口袋从粮铺出来,路过药膳坊时探头进来,苦着脸叹道:“苏掌柜,你们药膳坊用粮多,可得早做打算啊!方才听恒丰的李老板说,今年江南遭了倒春寒,秧苗都冻坏了,秋收必定大减,现在不囤粮,冬天就得饿肚子!”

这话刚落,后厨帮工的张婶也凑过来,手里还攥着没洗完的青菜:“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昨儿去邻镇进货,说那边粮价涨得更厉害,有些粮铺都开始限量卖了。我今早特意起大早去排队,排了半个时辰才买着两斗米,比往常贵了三十文呢!”

阿巧越听越急,手指把账本边角都捏得发皱:“掌柜的,咱们药膳坊每日要熬十几种药膳,光糙米、糯米、小米就得用两石多,现在米价这么涨,采购成本比上月高了近两成。要是再这么下去,咱们的药膳要么就得提价,要么就得亏本,总不能一直贴着钱做吧?”

苏清鸢指尖轻轻叩着窗沿,目光掠过街面那些焦虑的面孔,缓缓摇头:“提价不行。”她转过身,语气坚定,“咱们药膳坊的客人大多是寻常百姓,有老人要补身子,有孩子要长力气,本就指着咱们的药膳实惠管用。现在粮价涨了,百姓日子已经更难,咱们再提价,不是把他们往难处推吗?”

“可咱们也不能坐等着亏本啊!”阿巧急得声音都高了些,“昨天采买的当归、黄芪也涨了价,连平日里最普通的冬瓜、萝卜都贵了两文钱。后厨的米缸昨天盘点,只够再用五日,下批采购要是还按这个价,咱们这个月的盈利就得全贴进去,说不定还要赔上之前攒下的本钱。”

苏清鸢走到柜台后,翻开厚厚的账本,指尖在过往的采购记录上滑动。她经营“济世堂”药膳坊已有三年,从最初的小铺面做到如今青溪镇数一数二的药膳坊,靠的就是“平价惠民”的规矩。当初她学医归来,见镇上百姓多因贫病交加受苦,便开了这家药膳坊,用便宜的食材搭配药材,既治病又养身,价格比别家药铺的汤药还低,久而久之,百姓们都把这里当成了依靠。

“我知道难。”苏清鸢抬眼看向阿巧,眼神里带着安抚,“但再难也不能破了咱们的规矩。你先别慌,下批米粮采购我亲自去谈,再等等,我总有办法。”

话虽这么说,苏清鸢心里却清楚,这事没那么容易。她派去邻镇打探消息的伙计傍晚回来时,带来的消息更糟——邻镇的粮商们已经联合起来,统一把米价涨了一成五,还放出话来,说江南的秧苗受灾严重,官府已经开始征调粮食,往后米只会更贵。伙计还说,他在邻镇的粮铺外看到有人因为抢米吵了起来,甚至动了手。

“掌柜的,看这架势,粮商们是串通好了要抬价啊!”伙计擦着额头的汗,语气急促,“我偷偷听裕和粮铺的账房先生说,他们老板前几日去了县城,和其他镇上的粮商开了会,回来就定了涨价的规矩,谁要是敢不跟着涨,就断了他的粮源。”

苏清鸢的指尖猛地攥紧了手里的茶盏,杯沿的温度都没能让她冷静下来。粮商串通抬价,这在青溪镇还是头一遭。往年就算有小范围的粮价波动,也都是因为收成好坏自然调整,像这样故意囤积居奇、散布恐慌的情况,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你再去查查,县城里最近有没有外地粮商进来,或者有没有大户人家在大量囤粮。”苏清鸢吩咐道,“另外,去问问咱们常打交道的那几家农户,今年他们的秧苗长势怎么样,是不是真像粮商说的那样遭了灾。”

伙计领命刚走,药膳坊的老主顾陈大娘就来了。她手里牵着六岁的孙子,孩子面黄肌瘦,咳嗽得不停。陈大娘把孩子护在怀里,眼眶红红的:“苏掌柜,麻烦给我熬份润肺的百合银耳羹,再拿两包养胃的小米糕。孩子这几日总咳嗽,吃不下饭,就想着你这儿的药膳管用。”

苏清鸢连忙让阿巧去准备,自己则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仔细看了看他的舌苔:“孩子是受了风寒,脾胃也弱,除了吃药膳,平日里要多喝温水,晚上盖好被子别着凉。”她顿了顿,又问,“陈大娘,您家最近买米还方便吗?粮价涨了,没给您添太多难处吧?”

一提粮价,陈大娘就忍不住叹气:“怎么不难啊!我家老头子前几日去买米,往常一百文能买一斗的糙米,现在要一百一十文,还说下礼拜要涨到一百二十文。家里就靠老头子帮人挑水挣几个钱,这米价一涨,连菜都快买不起了。要不是孩子病着,我也舍不得来买药膳。”

孩子怯生生地拉了拉陈大娘的衣角:“奶奶,我不饿,咱们别买了,省着钱买米吧。”

陈大娘眼圈一红,把孩子搂得更紧:“傻孩子,你病着怎么能不吃饭?奶奶就是少吃两口,也得让你好起来。”

苏清鸢看着这一幕,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疼。她转身进了内屋,从抽屉里拿出一小袋小米和一包红枣,递到陈大娘手里:“这小米是去年从山里农户那收的,养胃得很,红枣能补气血,您拿回去给孩子熬粥喝。药膳的钱我给您算便宜些,您别太为难自己。”

陈大娘接过东西,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苏掌柜,您真是个好人啊!这世道难,亏得有您这样的人想着咱们百姓。”

送走陈大娘,苏清鸢回到柜台后,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心里渐渐有了主意。她知道,要想稳住粮价,光靠自己一家药膳坊贴钱是不够的,必须找到粮商抬价的证据,再联合镇上的百姓和商户,一起对抗粮商的垄断。

第二天一早,苏清鸢换上一身素色的布裙,带着伙计悄悄去了县城。她记得县城里有个“惠民粮行”,是官府指定的平价粮行,平日里价格都比其他粮铺低一些。她想看看,县城的粮价是不是也像青溪镇一样涨得厉害,还有“惠民粮行”的粮食供应是否充足。

到了县城,苏清鸢才发现,这里的粮价比青溪镇涨得更凶。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粮荒的事,不少百姓背着空口袋在粮铺前徘徊,脸上满是焦虑。“惠民粮行”前更是排起了长队,粮行的门板上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每日限量供应,每人限购一斗”。

苏清鸢让伙计去排队,自己则绕到粮行的后门。她看到几个穿着绸缎衣裳的男人正和粮行的掌柜说话,其中一个正是青溪镇恒丰粮铺的李老板。只听李老板说道:“王掌柜,咱们说好的,你这‘惠民粮行’也得跟着涨点价,别总搞特殊。现在市面上都在传粮荒,你要是还按原价卖,咱们其他粮铺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粮行的王掌柜皱着眉,语气有些为难:“李老板,我这是官府指定的平价粮行,要是随意涨价,官府那边不好交代啊。再说,百姓们日子已经够难了,我要是再涨价,不是坑害百姓吗?”

“坑害百姓?”李老板冷笑一声,“现在谁还管百姓的死活?咱们做生意,不就是为了赚钱吗?你要是不跟着涨,咱们就断了你的粮源,到时候你这粮行没粮可卖,还不是一样得关门?”

苏清鸢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悄悄让伙计拿出纸笔,把两人的对话记了下来。她知道,这就是粮商们串通抬价的证据。

随后,苏清鸢又去了县城的农户区。她找到几个正在田里插秧的农户,向他们打听今年的秧苗长势。农户们告诉她,今年江南确实遭了点倒春寒,但影响不大,他们及时补种了秧苗,现在长势很好,只要后续天气正常,秋收肯定不会减产。

“那些粮商就是故意造谣!”一个老农气愤地说,“前几日有粮商来村里收粮,说要提前预订今年的新米,价格压得很低,我们不愿意卖,他们就到处说咱们的秧苗都冻坏了,要闹粮荒,就是想让百姓恐慌,好让他们抬价囤粮!”

苏清鸢听了,心里更加确定,粮商们就是在故意操纵粮价。她谢过农户,带着伙计匆匆赶回青溪镇。

回到药膳坊,苏清鸢立刻召集了镇上的商户和有声望的乡绅。她把在县城拍到的证据和农户的证词摆出来,对大家说:“粮商们故意散布谣言,串通抬价,就是想趁机发国难财。咱们要是任由他们这么下去,不仅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咱们这些商户也得受影响。我提议,咱们联合起来,一方面向官府举报粮商的行为,另一方面,咱们自己组织起来,从外地调运粮食,以平价卖给百姓,稳住青溪镇的粮价。”

商户们听了,纷纷表示赞同。布庄的王掌柜说:“苏掌柜说得对!粮价这么涨,我这布庄的生意也差了很多,百姓都把钱用来买米了,哪还有钱买布?我愿意出些钱,跟着苏掌柜一起调运粮食。”

其他商户也纷纷响应,有的愿意出钱,有的愿意出人力,还有的愿意提供仓库。苏清鸢见大家齐心协力,心里很是感动。她立刻写了状纸,带着商户们的签名,去了县衙。

县令是个清正廉明的官,听了苏清鸢的诉说,又看了她带来的证据,十分气愤。他当即下令,派人去调查青溪镇和县城的粮商,同时张贴告示,告知百姓今年江南的秧苗长势良好,不会出现粮荒,让百姓们不要恐慌,还承诺官府会严厉打击粮商串通抬价的行为。

与此同时,苏清鸢和商户们也开始着手调运粮食。他们联系了外地的粮商,以合理的价格订购了一批粮食,还组织了车队,亲自去押运。一路上,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三日后把粮食运回了青溪镇。

粮食运回的那天,青溪镇的百姓们都涌到了镇口,看着一车车的粮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苏清鸢和商户们在镇中心的空地上设了平价粮点,按原价把粮食卖给百姓,每人限购两斗,确保大家都能买到米。

恒丰粮铺的李老板见百姓们都去买平价粮,自己的粮铺门可罗雀,心里又急又气。他想联合其他粮商一起抵制,却发现官府已经开始调查他们,不少粮商怕惹祸上身,都不敢再跟着他抬价了。李老板无奈,只好把粮价降了下来,可百姓们已经不再信任他,他的粮铺生意一落千丈。

看着街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百姓们脸上重新有了笑容,阿巧也松了口气,对苏清鸢说:“掌柜的,还是您有办法!现在粮价稳住了,咱们药膳坊也不用提价了,百姓们也能吃上实惠的药膳了。”

苏清鸢笑着摇了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只要咱们心里装着百姓,遇事不慌,总能想出办法的。”她望向窗外,阳光正好,洒在青石板路上,温暖而明亮。她知道,往后或许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守住初心,团结一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