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145章 后院小厨房启用

春分过后,青溪镇的风里多了几分暖意,街面上的客商渐渐多了起来,背着行囊、牵着骡马的身影穿梭在街巷间,带着各地的货物往来贸易。“清鸢药膳坊”后院的小厨房,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终于在这天正式启用——木门上挂着一块新做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便携药膳坊”,阳光洒在木牌上,透着几分热闹的气息。

小厨房的灶台刚生起火,苏清鸢就带着阿巧、阿珍忙碌起来。此前筹备时,她就琢磨着便携药膳要兼顾“方便带、放得久、吃得香”三个特点,反复调试后,最终确定了两款核心产品:“药膳饭团”和“浓缩药膳汤块”。“药膳饭团要用当年的新米,煮得黏糯些,再拌上切碎的鸡肉、香菇和晒干的紫苏叶,既顶饿又有药膳的香味。”苏清鸢一边说,一边将蒸好的米饭倒进大盆里,用勺子压散,“你们看,米饭不能太烫,凉到温乎的时候拌料才不会结块。”

阿巧蹲在一旁,手里拿着提前切好的鸡肉丁和香菇丁,仔细地撒进米饭里:“掌柜的,这紫苏叶要不要多放些?上次试做的时候,客商说紫苏叶的香味能去腥味,特别喜欢。”“可以多放一成。”苏清鸢点头,伸手抓了一把晒干的紫苏叶碎撒进去,“但也不能太多,不然会盖过鸡肉和香菇的味道,得讲究个平衡。”三人围着大盆,将米饭和馅料拌匀,然后苏清鸢示范着捏饭团——取一团米饭放在手心,揉成拳头大小的圆团,再轻轻压成扁圆形,方便用油纸包裹,也能让馅料分布得更均匀。

另一边的灶台上,“浓缩药膳汤块”正在熬制。苏清鸢选用之前畅销的“独活寄生汤”和“生姜羊肉汤”作为基底,将药材和食材熬煮四个时辰,直到汤汁浓稠如膏状,再加入少量麦芽糖收汁,最后倒入方形的木模里冷却。“麦芽糖不仅能增加甜度,还能延长保质期。”苏清鸢用勺子搅动着锅里的浓汁,“等冷却后脱模,切成巴掌大的方块,用油纸包好,客商只要用开水一冲,就能喝到热乎的药膳汤,比煮干粮方便多了。”

阿珍守在灶台边,时不时用筷子挑起一点浓汁查看:“掌柜的,这汁熬到能挂住筷子,就算好了吧?”“对。”苏清鸢笑着点头,“你看,筷子提起来能拉出细丝,就说明水分熬得差不多了,再熬就会糊底。”说话间,浓汁已经熬到合适的程度,阿珍连忙关火,将浓汁倒进木模里,动作小心又熟练——这段时间试做,她早就摸清了火候和分量,连木模的摆放角度都记得清清楚楚,生怕浓汁溢出来浪费。

第一批便携药膳做好时,已经是上午巳时。药膳饭团用油纸包成三角状,纸角上还印着苏清鸢特意让布庄绣的小祥云图案;浓缩药膳汤块则切成整齐的方块,每两块包成一包,油纸外层还写着“独活寄生汤”“生姜羊肉汤”的字样,方便客商区分。苏清鸢让人把这些便携药膳搬到前店的柜台旁,摆了一个专门的竹筐,上面贴了张纸条:“便携药膳,饭团十文一个,汤块二十文一包,批量购买享八折。”

刚摆好没多久,就有一位背着行囊的客商走进来。他是做茶叶生意的,常年往返于青溪镇和邻县,每次路过都要在药膳坊喝碗汤。看到竹筐里的便携药膳,他好奇地拿起一个饭团:“苏掌柜,这是新做的?能放多久啊?”“饭团用油纸包着,阴凉处能放五天;汤块放半个月都没问题。”苏清鸢递给他一个试吃的小饭团,“您尝尝,味道跟堂食的药膳一样,就是方便带在路上吃。”

客商咬了一口饭团,米香混着鸡肉的鲜、香菇的醇和紫苏叶的清香在嘴里散开,忍不住点头:“好吃!比我带的干粮强多了!我这次要走三天路,给我装十个饭团、五包汤块!”这是小厨房启用后卖出的第一单便携药膳,阿巧连忙用纸袋把饭团和汤块装好,还额外送了一小包咸菜:“客官,这咸菜配饭团吃,解腻!”客商接过纸袋,笑着道谢:“你们想得真周到,下次来还买!”

消息很快传开,陆续有客商上门购买。有个做布匹生意的女客商,一下子订了二十个饭团,说要分给同行的伙计们;还有个赶考的书生,买了三包汤块,说路上用开水冲了喝,能补身子、防风寒。到了中午,竹筐里的便携药膳已经卖出去大半,苏清鸢让阿巧赶紧去小厨房再做一批,免得下午客商来买时没货。

下午未时,一阵马蹄声停在药膳坊门口,几个穿着短打的汉子簇拥着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走进来。男人腰间挂着一把弯刀,一看就是常年走商队的头领。他扫了一眼柜台旁的便携药膳,径直走到苏清鸢面前:“听说你这儿有能带着赶路的药膳?我这商队有二十个人,要去京城,路上要走半个月,给我订五十份——三十个饭团,二十包汤块,要能放久些的。”

苏清鸢连忙应下:“您放心,汤块能放半个月,饭团我给您用新榨的麻油刷一层油纸,能多放两天。要是不够,您还能在路上用开水冲汤块,配着干粮吃。”头领听了,满意地点点头:“我之前在邻县听说过你家的药膳,这次路过特意来看看。要是好用,下次来青溪还跟你订。”他让手下付了定金,又留下一个木牌,上面刻着京城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这是我的商号地址,下次来之前,我会让人提前捎信,你提前备好,我直接来取。”

送走商队头领,苏清鸢心里满是欢喜——这不仅是批量订单,更是长期合作的机会。她立刻让小厨房里的人加班加点,把商队要的便携药膳做好,还特意在每个油纸包上写了“商队专用”的字样,避免跟散客的订单弄混。阿珍一边打包,一边笑着说:“掌柜的,咱们这便携药膳刚推出就这么受欢迎,以后肯定能成大生意!”“是啊。”苏清鸢点头,“以后还要多研发几种,比如适合夏天吃的清凉药膳糕,冬天吃的暖身药膳饼,让客商四季都能买到合适的便携药膳。”

接下来的几天,后院小厨房天天满负荷运转,灶台从早到晚都冒着热气,油纸的香味和药膳的香味飘出后院,引得路过的客商频频驻足。有个常年往返于青溪和江南的客商,吃了药膳饭团后,特意找到苏清鸢,想把便携药膳卖到江南去:“苏掌柜,我在江南有不少商号,要是你愿意,我帮你代卖,咱们利润分成,保证让江南的客商都能吃到你家的药膳!”苏清鸢虽然没立刻答应,但也留了对方的联系方式,打算后续再仔细商议。

启用半个月后,苏清鸢算了算便携药膳的销量——一共卖出了三百多个饭团、两百多包汤块,盈利比预期多了三成,其中批量订单占了近一半。老周拿着账本,脸上满是笑容:“苏掌柜,这便携药膳真是新的盈利亮点!现在每天的收入,比之前多了近百文,照这样下去,不出半年就能收回小厨房的成本了。”

苏清鸢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又望向窗外忙碌的客商,心里有了新的打算。她想,等过段时间,就把便携药膳的包装再改进一下,用更厚实的油纸,再配上印有“清鸢药膳坊”字样的布袋子,让客商带在路上更有面子;还想在小厨房里加个小窗口,让客商能直接在后院取货,不用绕到前店,更方便些。

傍晚时分,小厨房的最后一锅药膳饭团刚做好,阿巧就端着一个热乎乎的饭团递给苏清鸢:“掌柜的,您尝尝,今天的米饭煮得正好,馅料也足。”苏清鸢接过饭团,咬了一口,软糯的米饭裹着鲜美的馅料,暖意在胃里散开。她看着小厨房里忙碌的伙计们,听着前店传来的客商说话声,心里满是踏实——后院小厨房的启用,不仅给药膳坊添了新的盈利点,更让她看到了药膳生意的更多可能。她相信,随着便携药膳的推广,“清鸢药膳坊”的名声会传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赶路的人,都能在途中吃到一口热乎、营养的药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