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100章 商路渐宽医术成,初心不改向未来

暮春的青溪镇,草木葱茏,阳光透过药材学堂的窗棂,洒在院子里的药田上。二十多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人,正跟着药农学习辨认当归的长势,有人蹲在田埂边,小心翼翼地拨开土壤,查看药材的根系;有人拿着小本子,认真记录着苏清鸢之前讲过的“施肥要点”。不远处的药膳作坊里,传来伙计们分拣药材的清脆声响,混合着陈皮与桂花的清香,在空气中缓缓流淌。

苏清鸢站在学堂门口,看着眼前这幅充满生机的景象,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那枚旧银钗——这是她刚到青溪镇时,身上唯一值钱的物件。那时的她,背着简单的行囊,站在陌生的镇口,连一间能遮风挡雨的屋子都没有,只能在破庙里暂且落脚。第一次给乡亲们看病,她因为年纪轻,被质疑“毛丫头懂什么医术”;第一次尝试做药膳包,因为不懂销路,只能挨家挨户去推销,常常被拒之门外。

“在想什么?”沈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提着一个食盒,里面装着刚做好的绿豆糕。苏清鸢转过身,看着他眼中温柔的笑意,笑着摇头:“在想刚到青溪镇的时候,没想到会有今天。”沈砚将食盒递给她,目光扫过不远处的药田和作坊,感慨道:“你靠的从来不是运气,是那颗想‘种好药、救好人’的心思。”

是啊,“种好药、救好人”,这六个字,是苏清鸢一直坚守的初心。这些年,她从未停下脚步——为了种出优质药材,她带着乡亲们改良种植技术,从选种、施肥到采收,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甚至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蹲守一整天,只为观察药材的生长规律;为了让药膳包惠及更多人,她反复改良配方,从最初的“解乏包”“安神包”,拓展到适合老人的“养胃包”、适合孩童的“健脾包”,还根据不同季节推出应季产品,让药膳真正融入百姓生活;为了提升医术,她不仅跟着周伯昌潜心学习,还利用出诊间隙研读医书,遇到疑难病症,哪怕翻山越岭也要去请教邻县的老中医。

如今,这份坚守终于有了收获。药材生意上,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需要挨家推销的“小丫头”——拥有五十亩标准化药材种植基地,从选种到加工全程可控;药膳作坊雇了三十多个乡亲,每天能生产两千份药膳包,产品通过自己的运输小队,销往苏州、杭州、南京等十多个城镇,“清鸢药膳”成了江南一带小有名气的招牌;和仁心堂、苏州泰和药行等十多家药铺、药行建立了长期合作,每月稳定供应上万斤优质药材,马药商每次来提货,都会笑着说:“苏姑娘的药材,是我们药行的‘镇店之宝’,客人们就认这个品质。”

医术上,她更成了乡亲们口中“值得托付性命”的苏大夫。之前邻县有个患了三年“闭经”的年轻女子,四处求医无果,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苏清鸢。苏清鸢通过把脉发现,女子是因长期抑郁导致肝郁气滞,气血不足,便开了疏肝理气的药方,还每天和她聊天解心结,搭配穴位按摩。三个月后,女子的月经恢复正常,她特意带着一面“妙手仁心”的锦旗,跪在药铺门口道谢,说苏清鸢“不仅救了她的身体,还救了她的人生”。这样的例子,这些年数不胜数——有被儿科顽疾困扰的家长,带着孩子连夜赶来;有被外伤折磨的挑夫,慕名前来求治;甚至有远方城镇的富商,坐着马车来请她出诊。

“清鸢姑娘,您快看,这是苏州沈老板发来的订单,说要再加五百份‘祛湿药膳包’,还问咱们能不能开发一款适合船上水手的‘防晕船药膳’。”伙计小李拿着一张信纸,兴冲冲地跑过来。苏清鸢接过信纸,仔细看着上面的需求,笑着说:“水手常年在船上,湿气重还容易晕船,咱们可以用生姜、陈皮、茯苓做一款药膳茶包,方便携带,开水冲泡就能喝。”她立刻找来纸笔,写下初步配方,叮嘱小李:“先做五十份样品,寄给沈老板让水手们试用,根据反馈再调整。”

小李刚走,药材学堂的先生又来找苏清鸢:“苏姑娘,最近有不少周边村子的人想来学堂学习,不仅想学种药,还想学基础医术,咱们要不要扩大招生?”苏清鸢眼前一亮,她早就想让药材学堂发挥更大作用,不仅教种药技术,还能普及基础医术,让更多人学会自救互救。“当然要扩招!”苏清鸢说,“你去贴个告示,只要是愿意踏实学、真心想帮乡亲们的,都可以来报名,学费全免,还管午饭。”她顿了顿,补充道,“再请周老先生来客串讲师,给大家讲讲常见病症的诊治,让学堂既有‘药’,又有‘医’。”

忙完这些,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青溪镇的石板路上,给整个镇子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苏清鸢和沈砚并肩走在街头,看着乡亲们提着刚买的药膳包,笑着和她打招呼;看着挑夫们腰间挂着她做的防护药粉,脚步轻快地去送货;看着药材学堂的学员们,抱着刚采的药材,兴高采烈地讨论着种植技巧。

“你之前说,想把药材学堂办得更大,让更多人学会种药和医术;想把药膳生意做得更远,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还想编写更多的医书……”沈砚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这些,我们一起去做。”

苏清鸢抬头看向沈砚,又望向远方连绵的青山,眼里闪着明亮的光。她知道,现在的成就只是起点,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她想把药材种植技术推广到更多村子,让更多乡亲靠种药过上好日子;想在苏州、杭州开“清鸢药膳坊”分店,让更多人吃到健康的药膳;想把《乡野医案》继续补充完善,再编写一本《药膳养生指南》,让中医药知识走进更多家庭;甚至想在青溪镇建一所小型医馆,免费为贫困乡亲看病,让大家再也不用为“看病难”发愁。

“嗯,一起去做。”苏清鸢笑着说。晚风拂过,带着药田的清香,吹动她的发梢。她知道,只要守住“种好药、救好人”的初心,不管未来的路遇到多少风雨,她都能坚定地走下去。而青溪镇的夕阳下,那片生机勃勃的药田,那个忙碌的药膳作坊,那间充满笑声的药材学堂,都将是她初心最好的见证,也是她迈向未来最坚实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