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窃国之诡 > 第43章 咒法播散,朝堂惊变

窃国之诡 第43章 咒法播散,朝堂惊变

作者:沈修亚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4:26:27

第四十三章:咒法播散,朝堂惊变

接下来的一个月,京城仿佛从一场噩梦中逐渐苏醒,却又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京兆尹府门前的血案余波未散,漕帮与孙家势力的冲突从明面转入了地下,双方在赌场、码头、商铺等各个领域展开了更加隐秘和残酷的角逐,互有损伤,但都默契地没有再掀起大规模骚乱。巡防营加强了街面巡逻,监天司的修士身影也偶尔出现在城市上空,灵觉扫视,带着一种审视与警惕。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有一股暗流在平静的水面下涌动,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而这股暗流的源头之一,永巷宫院内,李璟的生活却显得异常“规律”。他每日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在静室中修炼,巩固筑基中期巅峰的修为,熟悉和深化对四种新法则的运用。偶尔,他会召见陈枭,听取汇报,下达指令。

运网的升级和咒法的播散,在悄无声息中进行。

陈枭按照李璟的指示,从运网数千名外围人员中,筛选出了第一批共计三十六名骨干。这些人身份各异,有不得志的底层文吏,有混迹市井的帮派头目,有酒楼茶肆的掌柜,甚至还有一两个在巡防营中担任低级军官的家伙。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现状极度不满,对李璟(或其伪装的身份)抱有狂热的忠诚或依赖,且心志较为坚韧,有一定的领悟能力。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这三十六人被分别引导至京城不同区域的秘密据点。他们甚至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更不知道主持者的真容。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浑身笼罩在阴影中、气息冰冷的陈枭。

陈枭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传达了李璟的意志:“赐尔等秘法,掌因果之刃。慎用,则可得权势富贵;妄动,则神魂俱灭。”

随后,他分别传授了简化版的《蚀脉咒》与《运衰咒》。这两种咒法被李璟极大程度地简化,去除了最核心的万化诡元驱动和法则真意,只保留了最基础的符文结构和激发方式,需要配合特定的手印、观想以及一丝自身精血为引才能发动。威力远不如李璟亲自施展,但对付凡人武者乃至炼气期的低阶修士,已然足够。

《蚀脉咒》简化版,被命名为“跗骨针”。激发后,无形无质,中者初时只觉经脉隐隐酸麻,若不细查难以察觉。但随着时间推移,经脉会逐渐萎缩、堵塞,修行者修为倒退,武者内力消散,最终沦为废人。过程缓慢,如同慢性中毒,极难追查源头。

《运衰咒》简化版,则被称为“败运符”。此咒更为隐晦,中者不会立刻有身体不适,但会变得格外倒霉。走路摔跤,喝水塞牙,处理公务频频出错,与人交往易生口角,甚至可能遭遇无妄之灾。虽不致命,却足以让人仕途坎坷,家宅不宁,身心俱疲。

得到咒法的三十六人,既感到恐惧,又充满了兴奋。他们深知这力量的诡异与强大,也明白这是他们向上爬的绝佳工具。在陈枭的严厉警告和运网内部严苛的纪律约束下,他们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运用这两种咒法,目标多是他们各自的对手、仇家或者阻碍运网发展的绊脚石。

效果立竿见影。

京城里,开始出现一些令人津津乐道或扼腕叹息的“意外”。

一位与漕帮作对、严查私盐的户部清吏司主事,在骑马回家时,马匹突然受惊,将其摔下马背,恰好撞在路边石阶上,双腿俱断,仕途尽毁。(败运符)

孙立麾下一位以手段狠辣着称、负责打压异己的管事,某日清晨被发现瘫倒在床,口不能言,身不能动,大夫诊断是“风邪入络,经脉壅塞”,成了个活死人。(跗骨针)

甚至一位监天司的炼气期修士,在调查某处疑似灵气波动异常的地点时,脚下年久失修的楼梯突然断裂,虽然他反应迅速未曾受伤,但携带的几件探查法器却摔了个粉碎,导致调查中断。(败运符叠加轻微的环境影响)

这些事件单独来看,都像是普通的意外或疾病。但当它们接二连三地发生,且或多或少都与漕帮、孙家乃至监天司的某些行动产生关联时,就不由得引人遐想了。

一股无形的恐慌开始在某些圈子里蔓延。人们做事变得更加谨慎,说话也更加小心,生怕不知何时就惹上了莫名其妙的霉运或者怪病。漕帮和孙家的冲突,也因此变得更加束手束脚,双方都怀疑是对方使用了什么阴毒的手段。

运网的触角,则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延伸得更快、更隐蔽。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小势力、不得志的官员,在亲眼目睹或听闻了那些“意外”之后,或是出于恐惧,或是看到机会,纷纷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运网。陈枭谨记李璟的命令,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确保核心的纯洁与忠诚。

运网的力量,如同滚雪球般壮大。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情报网络,更开始渗透到京城的经济(通过控制的商铺、酒楼收集资金和信息)、物流(通过影响的码头力夫、车马行)乃至一部分底层官僚体系之中。一张无形的大网,正缓缓笼罩京城。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也迎来了新一轮的风暴。

养心殿,气氛凝重。

龙椅上,老皇帝的脸色比一个月前更加灰败,眼袋深重,呼吸时而急促,时而微弱,仿佛风中残烛。他强行支撑着病体临朝,但谁都知道,这位统治了新朝数十年的帝王,时日无多了。

丹陛之下,诸位皇子分立两侧,表面上恭敬垂首,眼角的余光却都在暗中交锋。以二皇子、四皇子、七皇子为首的几位年长皇子,势力最为雄厚,彼此间的明争暗斗已趋于白热化。而一些较为年幼或母族不显的皇子,则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中立,或者暗中选择依附。

今日议事的核心,是东南七州持续数月的水患及后续的赈灾事宜。

“陛下!”户部尚书出列,声音沉痛,“东南七州,洪水虽已渐退,然田庐淹没,灾民逾百万,饿殍遍野,瘟疫横行。各地府库赈灾钱粮早已告罄,灾民嗷嗷待哺,恐生大变啊!”

老皇帝浑浊的眼睛转动了一下,有气无力地问道:“国库…国库还能拨付多少?”

户部尚书一脸为难:“回陛下,近年来北疆用兵,宫内…宫内用度亦是不菲,国库早已空虚。此次水患,前期已拨付三百万两白银,五十万石粮草,已是极限。若要再拨,除非…除非加征赋税,或者…动用内帑。”

加征赋税?东南本就是重灾区,再加税无异于官逼民反。动用内帑?老皇帝为了炼丹求长生,内帑消耗巨大,所剩无几,更是他的命根子。

果然,老皇帝一听“内帑”二字,眉头就皱了起来,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这时,二皇子迈出一步,朗声道:“父皇,儿臣以为,加赋不可取,内帑乃国之根本,亦不可轻动。当务之急,是严查贪腐,追缴亏空!儿臣听闻,前期拨付的赈灾钱粮,至少有五成未能落实到灾民手中,皆被沿途贪官污吏、豪强士绅层层盘剥!若能追回这批钱粮,足以缓解燃眉之急!”

他话音未落,四皇子立刻反驳:“二哥此言差矣!追缴贪腐,谈何容易?东南官场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灾情紧急,当以安抚赈济为先,若大肆追查,必然引得官场动荡,无人做事,届时灾民暴动,谁来负责?儿臣认为,应从速从江南、湖广等未受灾州府调集钱粮,就近驰援,同时号召京中勋贵、富商捐输,以解倒悬之急。”

两位皇子各执一词,背后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二皇子想借机打击政敌,安插亲信,四皇子则想稳字当头,维持现状,方便自己的人从中牟利。

其他皇子、大臣也纷纷加入战团,或支持二皇子,或附和四皇子,或提出折中方案,养心殿内顿时吵成一团,如同菜市场。

龙椅上的老皇帝,看着下面争吵不休的儿子和臣子,只觉得一阵心烦意乱,胸口憋闷,忍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苍白的脸上涌起一抹病态的潮红。

“够了!”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响起,出自站在龙椅旁的一名面白无须的老太监之口,他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皇帝的心腹之一,“陛下龙体欠安,尔等如此争吵,成何体统!”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老皇帝喘了几口粗气,疲惫地挥了挥手:“此事…容后再议。退朝…”说完,在太监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起身,向后宫走去。

留下一众皇子大臣,面面相觑,心思各异。谁都看得出来,皇帝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住繁重的朝政,而继承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退朝后,几位核心皇子并未立刻离去,而是默契地来到了各自在宫中的据点,召集谋士,商讨对策。

二皇子府邸,密室。

“先生,今日朝堂情形,你也看到了。老四处处与我作对,父皇又…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了。”二皇子脸色阴沉,对着一位青衣幕僚说道。

青衣幕僚捻着胡须,沉吟道:“殿下,四皇子背后有军方部分势力支持,硬碰硬并非上策。如今关键,一在京城防务,二在…陛下的心意。”

“京城防务?巡防营统领是父皇的人,油盐不进。监天司更是超然物外…”

“巡防营副统领赵昆,或可争取。据属下所知,此人贪财好色,且与孙立将军素有嫌隙。至于监天司…”幕僚压低了声音,“他们关注的是修仙之事,凡俗皇位更迭,只要不影响到天下稳定和他们的利益,他们未必会过多干涉。我们只需确保,在关键时刻,他们保持中立即可。”

二皇子眼中精光一闪:“赵昆?好!不惜代价,拉拢他!还有,宫里那边,也要加紧,一定要知道父皇的传位遗诏,究竟写了谁的名字!”

类似的一幕,也在四皇子府和其他几位有实力的皇子府中上演。暗中的较量,比明面上更加激烈。拉拢、贿赂、威胁、刺杀…种种手段,层出不穷。

而这一切,都被无孔不入的运网,悄然记录,整理,最终汇成一份份密报,通过隐秘的渠道,送达永巷,呈现在李璟的面前。

静室内,李璟翻阅着陈枭送来的最新情报,关于朝堂争吵,关于皇子们的动向,关于东南灾情的恶化,关于京城防务的潜在漏洞…

“贪腐横行,天灾不断,皇子争权,皇帝垂死…这新朝的气运,果然如同烈日下的冰雪,正在飞速消融。”李璟感受着体内窃运天玺传来的、对新朝国运愈发清晰的吞噬**,嘴角泛起冷意。

“不过,还不够乱。需要再加一把火,让这衰败的进程,更快一些。”

他的目光,落在了情报中关于东南灾情的一部分。那里,饿殍遍野,民怨沸腾,正是收割气运、播撒混乱的绝佳土壤。

“陈枭。”

“属下在。”阴影中,陈枭应声显现。他身上的气息更加内敛,突破后的境界已然稳固。

“挑选一批机灵可靠的生面孔,携带部分钱财和…‘败运符’,前往东南七州。他们的任务不是赈灾,而是…煽动。”李璟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意味,“告诉那些灾民,是朝廷无能,是贪官横行,才让他们家破人亡。引导他们,将怨气对准当地的官府、富户。必要时,可以制造几起‘官逼民反’的‘意外’。”

他要将东南,变成一个大熔炉,彻底烧穿这新朝看似坚固的根基!民怨如火,一旦燎原,将是吞噬一切的最好燃料。

“另外,”李璟补充道,“让我们在朝中的人,找机会上书,弹劾几位…位置关键,但又属于不同皇子派系的东南官员。罪名嘛,自然是贪墨赈灾粮款,激起民变。”

他要让朝堂之上的火,也烧得更旺一些,将水彻底搅浑。

“属下明白!”陈枭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主人这是要双管齐下,同时点燃朝堂与民间的烽火!这盘棋,越下越大了!

陈枭离去后,李璟走到窗边,看着东方渐白的天空。

“乱吧,越乱越好。只有在彻底的混乱与衰败中,新的秩序,才能建立。”

他仿佛已经看到,无尽的民怨和气运,正从四面八方,尤其是那苦难深重的东南大地,如同百川归海般,向着京城,向着他所在的永巷,汇聚而来。

而他,将在这滔天巨浪中,汲取力量,化龙飞天!

(第四十三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