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429章 科举开先·才女登金殿

天色未亮,乾清宫的灯火已熄。沈知微披衣起身,外头传来内侍轻声通禀:“娘娘,贡院那边已备好考场,只等您亲临。”

她应了一声,指尖在袖中微微收紧。昨夜裴砚提及北境骑兵异动,她心中便明白,乱局不止于刀兵。若无新血注入朝堂,旧族盘根错节,终将拖垮国运。

女子科举,是破局第一步。

马车驶出宫门时,天边泛起青灰。贡院偏殿前,几排低矮木案横列,考生席地而坐,连屏风都未设。几名寒门女子裹着粗布衣裳,低头搓手取暖。主考官立于阶上,神色淡漠。

沈知微走下马车,目光扫过场地。

心镜启动。

脑中冰冷声音响起:【读取成功】

【主考官心声:不过是皇帝为讨皇后欢心演的一出戏,谁当真谁傻】

她不动声色,抬步上前:“今日殿试,按进士规制重布考场。凤仪监即刻调礼器、设帷帐、置香炉,不得有误。”

主考官一愣:“这……礼部并无此例。”

“本宫代陛下监考。”她直视对方,“你说有没有例?”

那人闭嘴退开。

半个时辰后,正殿大门敞开。红毯铺地,考桌齐列,香烟袅袅。考生依次入座,笔墨齐备。那名衣衫洗白的寒门才女坐在第三位,脊背挺直,双手放在膝上,一言不发。

沈知微走过她身边,停了片刻。

“你叫什么名字?”

“回娘娘,民女姓林,名昭。”

“林昭。”她轻念一遍,“好好写。”

考试开始后,沈知微坐于高台侧位,手中执册,实则紧盯全场。御史台有人递折子进来,说“女子科举不合祖制,恐引天下非议”。她接过,搁在一旁,未曾拆看。

中途,一名考官起身欲言,被她目光一压,又默默坐下。

心镜再度启用。

【某考官心声:只要把她文章压下去,看这皇后还能撑多久】

她当即开口:“李大人向来主张公平选才,今日便由您专阅头名卷。”

那人脸色微变,却不得不接令。

日过中天,考生陆续交卷。唯独林昭仍在伏案疾书。待她最后呈上答卷,考官翻开一看,眉头越皱越紧,继而猛然抬头。

“此论……竟以《贞观政要》驳‘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引均田制析赋税利弊,条理清晰,见解深刻。”

另一人接过细读,叹道:“通篇无一处浮词,字字切中时弊。便是前三甲男子,也少有如此水准。”

放榜那日清晨,紫宸殿百官齐聚。

裴砚立于丹墀之上,亲手展开黄绢榜单。

“女子科举首榜,第一名——林昭。”

满殿寂静。

有老臣握着象牙笏板,指节发白。一人终于出列:“陛下!女子为官,自古未有。此举违背礼法,岂不令四方耻笑?”

裴砚尚未开口,沈知微已起身。

她站在凤位之前,声音不高,却传遍大殿:“朝廷开科取士,为的是选贤任能。若一个女子能写出治税良策,为何不能任官?难道诸位宁愿用庸才,也不愿信真才?”

考官捧着林昭的策论上前:“此女所论,尤精农政与赋役调配,若用于江南水患之地,可减民负三成以上。此等人才,弃之不用,才是对社稷不负责任。”

老臣还要争辩,裴砚拍案而起。

“大周律法,何时写明女子不得为官?尔等口口声声礼法,可《大周典章》哪一条禁止女子任职?若有,拿出条文!若无,再敢妄议,以阻新政论罪!”

殿中无人再语。

沈知微抬手,示意林昭上前。

少女从殿外走入,双膝跪地:“民女林昭,叩谢陛下圣恩,叩谢皇后娘娘提携。”

“不必谢我。”沈知微看着她,“你靠的是自己的笔。”

“是。”林昭抬起头,眼里有光,“但我若无今日这一考,终生只能困守闺阁。娘娘给了我们一支笔,也给了我们说话的机会。”

裴砚望着这一幕,嘴角微动。

退朝后,他留在御书房批阅边关急报。内侍低声禀报:“陛下,已命人将林昭安置在驿馆,待吏部拟职。”

“拟什么职?”裴砚头也不抬。

“户部建议派往江南试办粮政改革。”

“准。”他落笔写下朱批,“另加一道旨意——凡女子科举入仕者,初授官阶比同进士,不得贬等。”

内侍领命而去。

此时,沈知微并未离宫。她站在紫宸殿东阶下,手中拿着一份誊抄的策论副本。这是林昭的文章,她已看了三遍。

不远处,一名宫女捧着奏报走近:“娘娘,户部送来今年春税清单,还有各地灾情折子六件。”

“放下吧。”她接过,翻了两页,“把江南漕运图也调来,明日我要见管河工的官员。”

宫女应声退下。

她站在廊下,抬头看天。春阳初升,照在肩头凤纹上,暖而不灼。

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赶来:“娘娘,礼部尚书求见,在殿外候着。”

“不见。”

“他说……事关女子科举后续章程。”

沈知微垂眼,指尖划过策论末尾一行字——“民之所以困,不在天灾,而在用人之私。”

她合上纸页,声音平静:“让他回去写个条陈。我要看到具体如何推行女子学堂,而不是来问能不能取消下一届考试。”

内侍领命而去。

片刻后,远处传来脚步声。一名年轻宫女小跑过来:“娘娘,驿馆那边传来话,林昭整夜未睡,一直在抄录前朝赋税志。”

沈知微点头:“给她送些热食,再加一盏油灯。”

“是。”

她转身步入偏殿,将策论放入匣中。匣子上了锁,摆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

窗外风起,吹动檐角铜铃。她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历代官制考》,翻开其中一页,用朱笔圈住一段文字:“武周时,上官婉儿掌诏命,参决政事。”

笔尖顿住。

她盯着那行字,许久未动。

殿外传来新的通报:“娘娘,工部侍郎已在偏厅等候,说是关于北方屯田的新策需要您定夺。”

“请他稍候。”

她放下笔,整理衣袖,走向门口。

阳光落在她的鞋尖上,映出一道笔直的影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