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上的蓝图很美好,但将它变成现实的第一步,就遇到了坚硬的冰山。
砚深集团顶层会议室,气压低得让人喘不过气。长长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满了集团的董事和核心高管。陆砚深坐在主位,我坐在他右手边稍靠后的位置——一个微妙但足以表明参与度的席位。
空气中弥漫着雪茄、高级古龙水和一种无声的对抗。
陆砚深刚刚用他惯有的、不容置疑的语气,阐述了我们的新商业计划核心——代号“晨曦计划”。他讲得很简洁,重点突出了市场趋势、未来潜力以及集团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并没有过多提及我在其中的作用。
但即便如此,计划本身的颠覆性,已经足够让在座的元老们脸色铁青。
最先发难的是一位头发花白、资历最老的董事,姓王,是跟着陆砚深父亲打天下的老人。他重重地哼了一声,手里的紫砂壶茶杯墩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砚深啊,”他拖着长音,语气带着长辈式的“关切”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不是我老头子泼冷水。集团现有的业务,是根基!是命脉!每年稳稳当当的利润摆在那里。你现在说要剥离部分重资产,去搞什么……社区服务?银发经济?还有那个烧钱不见底的绿色科技?”
他环视一圈,似乎在寻求认同:“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也太险了!这些都是听起来好听的新概念,水里捞月的事儿!万一失败了,动摇的是集团的根基!我们这些老家伙,怎么对得起你父亲打下的江山?”
他的话,像是一滴水溅进了油锅。
顿时,会议室里议论声四起。
“王董说得在理!传统板块虽然增长放缓,但胜在稳定!”
“创新是好事,但不能本末倒置啊陆总!”
“尤其是现在,外面有星耀虎视眈眈,内部……咳咳,”一个略显肥胖的董事意有所指地瞥了我一眼,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明显,“正是该稳守的时候,贸然进攻,风险太大了!”
“那个社区化项目,听起来就像是高级版的外卖和家政,能有什么利润空间?和我们集团的形象也不匹配!”
反对的声音,几乎是一边倒。质疑、担忧、甚至隐隐的嘲讽,像冰冷的箭矢,从四面八方射来。大部分是针对计划本身,但也有一部分,是冲着我来的。我能感觉到那些探究的、轻蔑的视线,无声地质问:这个女人凭什么坐在这里?她的主意,能信?
陆砚深面沉如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没有说话。他在等,等所有的反对意见都摆到台面上。
我安静地坐着,脊背挺得笔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像极了以前做保姆时那种低眉顺眼的顺从。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手心因为用力微微蜷起,指甲抵着皮肉。
这不是我熟悉的战场。没有锅碗瓢盆,只有无形的刀光剑影。但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是博弈,都是生存。
终于,议论声稍稍平息。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陆砚深身上,等待他的回应,或者说,等待他收回这个“荒唐”的决定。
陆砚深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最后落在王董身上。
“王叔,各位,”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海神针般的沉稳,“感谢大家的直言。风险,我看得到。稳定,也确实重要。”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锐利:“但我想请问各位,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眼前的‘稳定’,三年后,五年后,砚深集团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变成一艘虽然庞大却行动迟缓、只能眼睁睁看着更灵活的船只超越的旧船?”
他拿起遥控器,打开了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了我们熬夜整理出的数据和分析图。
“这是近五年相关领域的市场增长数据和未来预测。”他用激光笔点着屏幕,“王叔说的‘水里捞月’,恰恰是未来十年最具确定性的黄金赛道。至于利润空间和形象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我,虽然只是一瞬,却带着明确的示意和支撑。
“清弦,你来说明一下社区化项目的具体盈利模式和品牌提升构想。”
一瞬间,所有的目光,带着惊讶、审视、甚至是不善,齐刷刷地落在我身上。
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血液冲上头顶。但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不是退缩的时候。
我站起身,走到投影屏前。陆砚深将激光笔递给我,他的指尖温热,短暂地触碰,传递过一丝力量。
我接过激光笔,没有看那些质疑的面孔,而是将目光投向屏幕上的图表。我开始讲解,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清晰。
我讲社区流量背后的数据价值,讲如何将集团强大的线下资源转化为服务终端用户的优势,讲银发经济背后庞大的家庭消费潜力,讲绿色科技不仅是情怀更是未来的政策导向和核心竞争力……
我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基于事实和数据,结合我过去三年在最基层的所见所闻,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晨曦计划”的可行性和广阔前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