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90章 封赏暗礁,羌笛声咽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第90章 封赏暗礁,羌笛声咽

作者:道之起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8:55:48

公元前204年 汉·汉王四年 \/ 西楚·霸王四年 农历八月廿七至九月初五

周勃(体质85,力量88,统帅90)大军的离去,卷起的烟尘尚未完全落定,狄道城仿佛被抽走了主心骨,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这寂静并非安宁,而是劫后余生、满目疮痍下的疲惫与茫然。空气中依旧隐约飘荡着石灰和草药混合的苦涩气味,提醒着人们那场刚刚退去的死亡阴影。

重建的步履蹒跚而沉重。郡守李信(政治78)忙得脚不沾地,组织民夫清理废墟,掩埋最后一批无人认领的尸骸,统计着触目惊心的损失——人口锐减近三成,仓廪几乎空空如也,城防器械损毁殆尽。每一次汇报,都让他的脸色灰暗一分。

行辕内,药香弥漫。李凌(20岁)半倚在榻上,听着李信的禀报,面色沉静,唯有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刘玥(昭武王妃)静坐一旁,小心翼翼地为他更换臂膀上一处溃烂未愈的疮口药膏,那是在城头呕血昏厥时磕碰所致。

“王爷,”李信声音沙哑,“阵亡将士的抚恤名册…已初步核定,然府库钱财…即便加上周太尉留下的部分,也远远不足。阵亡者家眷,每日聚于郡府外哭泣…”

“先用周太尉留下的粮秣,按最高标准,发放抚恤。”李凌声音微弱却清晰,“钱财…我会想办法。告诉她们,昭武王…绝不会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诺…”李信迟疑道,“还有…阵斩匈奴的首级功勋…尚未核定完毕,朝廷的赏赐…”

“一并造册,急报荥阳。”李凌闭上眼,“朝廷…不会亏待有功将士。”

正说着,亲卫来报:“王爷!朝廷使者到了!已至南门外!”

李凌眸光一闪,与刘玥对视一眼。周勃刚走不过五日,朝廷的使者便到了,来得…好快。

“更衣,迎使。”

南门外,一支规模不大却仪仗鲜明的车队肃立。为首的使者身着绛色官袍,面容清癯,目光锐利,腰间悬挂着“汉使”玉牌和一口代表王命的节杖。他望着眼前这座残破不堪、城墙上血迹与焦痕交织、守军虽衣衫褴褛却眼神锐利的边城,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与审视。

“宣慰使、谒者仆射陈涓,奉汉王诏,宣慰昭武王,犒劳陇西将士!”使者声音清朗,却带着一股朝廷命官特有的矜持与距离感。

李凌在李信和亲卫的搀扶下,勉强行礼拜接。他脸色苍白如纸,步伐虚浮,任谁都能看出已是强弩之末。

陈涓快步上前虚扶:“王爷重伤未愈,不必多礼!汉王在荥阳闻王爷力挽狂澜,保境安民,又探得胡虏勾结月氏之秘,深感欣慰,特遣下官前来抚慰!”他语气热情,目光却飞快地扫过李凌全身,似在评估其伤势真伪与剩余价值。

进入行辕,宣旨仪式简短而隆重。诏书中,刘邦对李凌的忠勇不吝溢美之词,赐金五百斤,锦缎千匹,美酒百坛,并加封食邑三百户。对于阵亡将士的抚恤和立功者的赏赐,则言“着丞相府、太尉府核功议赏,不日下发”。

“王爷,”宣旨完毕,陈涓换上私下面孔,语气亲近了几分,“汉王还有一句口谕,命下官私下转达王爷。”

“使者请讲。”

“汉王言: ‘凌儿忠勇,寡人深知。然今楚汉相持,天下未定,关中疲敝,粮秣维艰。陇西新遭兵燹,抚恤赏功,所费甚巨…望凌儿体谅朝廷难处,暂以缴获及本地财赋,酌情发放,待天下大定,寡人必不亏待陇西子弟。’”陈涓说完,仔细观察着李凌的反应。

李凌心中冷笑。果然,正式的赏赐听起来丰厚,实则都是虚的。加封的食邑远在关东,眼下根本无法提供任何助力。真正的抚恤和军功赏,需要真金白银和粮食,朝廷却想空口白牙,让他自己想办法。这既是试探,也是甩锅。

他脸上却露出感激与肃然:“汉王深恩,凌…感激涕零!请使者回禀汉王,李凌必恪尽职守,安抚将士,绝不敢因私废公,使汉王为难!陇西…自有分寸。”

陈涓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又故作关切道:“王爷重伤,陇西疲敝,是否需要朝廷再遣良将重臣,辅佐王爷镇守?譬如…灌婴将军,勇猛善战,或可…”

“不必了。”李凌温和却坚定地打断,“灌婴将军乃汉王臂膀,荥阳更需要他。陇西残局,凌…尚能支撑。周太尉留下的五千精锐,足矣。不敢再劳烦朝廷。”

陈涓笑了笑,不再坚持,心中却已有了判断:李凌伤势极重,但掌控欲极强,不愿朝廷过多插手陇西事务。

是夜,李信设宴为使者接风。宴席简陋,却已是狄道目前能拿出的最好招待。席间,陈涓看似随意地问起狄道之战、月氏勾结的细节,尤其对“震天雷”与“酒精消毒”之事颇感兴趣。李信与作陪的淳于意(智力80)皆谨慎应对,只推说乃王爷集思广益、工匠巧思与医者经验所得,将关键之处轻轻带过。

使者车队在狄道停留三日,名为抚慰,实为观察。 陈涓查看了城防,巡视了军营,甚至“慰问”了伤兵,所见皆是惨烈景象与疲惫之师,心中那点对李凌“拥兵自重”的猜疑渐渐散去,转而多了几分真实的怜悯与轻视——如此残破之地,如此病重之主,能守住已属侥幸,焉有余力他图?

第四日,陈涓心满意足,带着对陇西“已不足虑”的判断,启程返回荥阳复命。

送走使者,李凌立刻召来李信与伤势稍愈、已能下地行走的张嶷(体质75)。

“郡守,使者带来的金帛,全部入库,登记造册。锦缎,分发给阵亡将士遗孤,制成冬衣。美酒…犒劳守城将士,每人一碗,不得多饮。”

“王爷,那…抚恤和赏功的钱粮…”李信忧心忡忡。

“我来想办法。”李凌目光转向张嶷,“派去羌地的人,有消息了吗?”

张嶷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已恢复锐利:“回王爷!已有回报!烧当、先零两部首领,收下了…乌木的首级和王爷的信,但对结盟之事,态度暧昧,只言‘需与各部首领商议’。不过,他们允诺,绝不会收留月氏残党。”

“哼,滑头。”李凌冷笑,“他们在观望,看我这昭武王,还能不能撑得起陇西这片天。”他沉吟片刻,“张嶷,你亲自去一趟枹罕,李峋殉国处,就地招募羌人游勇,许以重利,组建一支‘羌骑营’,由你统领。告诉他们,只要效忠,粮食、盐铁,我李凌…少不了他们的!”

“诺!”张嶷眼中燃起战意。

又过了两日,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

一名浑身湿透、几乎冻僵的斥候被秘密带入行辕密室。

“王爷…西边…西边来的消息…”斥候牙齿打颤,递上一节密封的竹管,“月氏残党…果然…果然没去找休屠王…他们…他们绕道南下了…”

李凌瞳孔骤缩,接过竹管,取出绢条,就着昏暗的油灯细看。越看,他的脸色越是阴沉。

绢条上情报显示:月氏残党在其最后一位长老的带领下,并未北投匈奴,而是向西再向南,进入了湟中一带,与一支名为“发羌”的部落接触频繁。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似乎带走了黑水峪中最核心的几名铸刀师和驯马人。

“发羌…”李凌指尖敲着案几,目光幽冷,“他们想做什么?帮发羌锻刀驯马,换取立足之地?然后…引羌人东进,报黑水峪之仇?”

这是一个比投靠匈奴更棘手、更长远的威胁。羌人若得利器良马,其祸患将远胜匈奴流寇。

“王爷,是否立刻派兵…”李信急道。

“不。”李凌摇头,“湟中地势复杂,发羌势力不小,我军新败,不宜远征。况且…无凭无据,贸然兴兵,只会将羌人彻底推向月氏。”

他沉思良久,缓缓道:“李郡守,你立刻从府库中,挤出五十金,一百匹绢,派能言善辩之人,送往烧当、先零二部,就说…是昭武王谢其此前相助之情。再…‘不经意’地透露,月氏残党已至湟中,与发羌过往甚密,其手中握有能锻‘百炼宝刀’的匠人…”

李信眼睛一亮:“王爷是想…驱虎吞狼?让烧当、先零去对付发羌和月氏人?”

“羌人各部,并非铁板一块。”李凌淡淡道,“宝刀…谁不想要?吞并邻部…谁不愿为?我们只需…递上一把刀,点起一把火即可。”

李信领命而去。密室中,只剩下李凌一人。窗外风雨潇潇,如同他此刻的心境,波澜暗涌。

朝廷的猜忌与敷衍,羌地的暗流与威胁,月氏残党的死灰复燃,匈奴休屠王的蛰伏未去…内忧外患,层层叠叠。而他的身体,依旧残破不堪,魂佩沉寂,信仰值…仅恢复到23点。

他缓缓踱到墙边,望着那幅巨大的陇西舆地图,目光最终落在西北角那片广袤而模糊的区域——那里标注着:河西走廊,匈奴休屠王、浑邪王故地。

他的手指,轻轻点在了那里。

“狄道…太小了。陇西…也太小了。”他低声自语,眼中燃烧起一丝微弱却执拗的火焰,“困守于此,唯有坐以待毙。真正的生机…在彼处。”

一个庞大而冒险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缓缓勾勒。但这需要时间,需要力量,需要…一个契机。

就在这时,亲卫在外低声禀报:“王爷,高顺将军…醒了!”

李凌猛地转身,眼中爆发出真切的光彩:“备轿!去伤兵营!”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四年九月,朝廷使者至狄道,宣慰封赏,然多虚名而少实利。祖凌公(20岁)虚与委蛇,暂安朝廷之心;洞悉羌地暗流,知月氏残党南联发羌,其祸更烈;乃行‘驱虎吞狼’之策,以重利挑动羌部内斗;更遣张嶷组建羌骑,以夷制夷。公于病体支离中,纵览全局,布局深远,尽显雄主之略。然公 内感朝廷之忌,外忧胡羌之患,深知困守非久计,遂萌 西向经略 之宏图。圣将高顺苏醒,略慰圣心。”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四年秋,汉使至陇西,犒劳将士,加封昭武王凌食邑。凌抚循伤瘼,甚得民心。” (按:正史美化朝廷封赏,隐去博弈与地方困境)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帝微时,履凡历劫。伪朝使者至,虚施恩赏。帝显圣智,假意逢迎;圣心洞照,察月氏余孽南联发羌之魔谋;施圣策,以财帛挑动魔羌内斗;遣圣将张嶷募羌骑,布圣威于西陲。帝虽圣体未愈,然圣虑深远,已窥河西之机,暗蕴西向圣图。圣将高顺苏醒,显圣恩眷顾。”

* 野史·楚汉秘闻·使者西来:“闻汉使陈涓至狄道,名为宣慰,实为窥探。见昭武王李凌病骨支离,陇西残破,遂生轻视,朝廷厚赏亦多虚文。凌隐忍不发,虚与委蛇。后得密报,月氏残党南投发羌,凌乃以重金离间羌部,又遣张嶷募羌人为骑,布局深远。其虽困守病榻,然眼光已越陇山,投向河西。时人皆言其险,然凌意已决。后人有诗叹曰:‘病王榻前接汉使,虚赏厚恩尽是空。暗遣金帛挑羌部,目光已投河西戎。’”

(第九十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