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8章 谗言如刀,金蝉脱壳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第48章 谗言如刀,金蝉脱壳

作者:道之起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8:55:48

公元前205年 汉·汉王三年 \/ 西楚·霸王三年 农历四月十五

荥阳城,汉王特赐的馆驿之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李凌(19岁)独坐于书房,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面前摊开的是一卷空白的竹简。窗外,荥阳城的喧嚣隐约传来,却更衬得室内的寂静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自那日大殿交锋、匈奴使者退去后,他已在此“静候王命”三日。这三天,风平浪静,刘邦再未召见,萧何处对接物资的流程也仿佛陷入了泥沼,进展缓慢。然而,这种平静之下,却潜流暗涌,一种无形的、冰冷的压力正从四面八方悄然围拢过来。

他怀中那枚“祖龙魂佩”持续传来一种低频的、警示般的微热,仿佛在提醒他,危险的网正在收紧。110点的“智力”与“政治”属性让他能清晰地嗅到空气中弥漫的阴谋气息。匈奴使者那怨毒的一瞥,刘邦最后那意味深长的眼神,萧何那公事公办的淡漠……种种迹象表明,事情绝未结束。

“将军。”陈平(约30岁)的声音在门外低沉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

“进。”李凌沉声道。

陈平推门而入,反手将门紧紧关上,他的脸色凝重异常,甚至带着一丝苍白。

“情况不妙。”陈平压低了声音,语速极快,“我们安插在丞相府和几位朝臣府中的暗线,几乎在同一时间传回消息:城中正有一股极其隐秘的流言在飞速传播!”

李凌目光一凝:“什么流言?”

陈平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流言称,将军您……早年游历边塞时,便与匈奴部族首领有过秘密接触!此次匈奴使者突然索要水泥,绝非偶然,实乃……与您早有默契!甚至污蔑您欲以水泥秘法为‘投名状’,勾结匈奴,共谋大事!更有甚者,将日前广武山遇刺之事,也扭曲为……您与匈奴合演的双簧苦肉计,意在骗取汉王信任,以方便日后里应外合!”

饶是李凌早有心理准备,闻听此言,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

好毒的计策!好狠的“影傀”!

这流言恶毒至极,不仅将匈奴索要水泥之事与他强行捆绑,更将他过往经历(系统设定的游历背景)利用起来,真假掺半,极难辩驳!广武山血战的惨烈,竟被扭曲成演戏?这简直是对死难将士最大的侮辱!

此计若成,他李凌顷刻间便会从功臣沦为国贼,百口莫辩!刘邦本就猜忌,如何能容他?

“流言源头可能查到?”李凌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冰冷。

“极难!”陈平摇头,“流言传播渠道隐秘,似是通过市井小吏、仆役之口散播,源头多重伪装,最终指向几个……已被灭口的低级文吏。对方手脚极其干净,几乎不留痕迹。但下官综合各方信息判断,最初的源头,极可能出自……丞相府内!若非萧何本人,也必是其极为亲近信任之人!”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若萧何要动李凌,何须用此等手段?

丞相府?!李凌心中巨震。是萧何?不,不像。萧何若要对付他,有更多光明正大且有效的手段。那便是……“影傀”的势力,竟然已经渗透到了萧何的核心圈层?! 这简直骇人听闻!

“汉王那边……有何反应?”李凌最关心的是刘邦的态度。

“汉王尚未公开表态。”陈平面色愈发凝重,“然,据宫内眼线回报,昨日至今,已有数位御史及军中将领秘密上奏,或直言弹劾,或旁敲侧击,皆与流言内容相关!汉王虽将奏章留中不发,然其……已下令暗中加强了对馆驿的监控,我们的人发现,四周明哨暗探增加了至少三倍!”

监控加强!弹劾奏章!留中不发!

李凌的心沉了下去。刘邦的态度已然明了:他不信,但更不放心!他在观望,在权衡,在等待更多证据,或者……等待李凌自己的反应。这位雄主的多疑与冷酷,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将军,此地已成龙潭虎穴,不可久留!”陈平急声道,“必须立刻设法离开荥阳,返回南阳!只要回到封地,手握兵权,纵有流言,汉王亦不敢轻易动您!”

“如何走?”李凌苦笑,“王命未下,物资未清,此刻若强行离去,岂非坐实了‘做贼心虚’?正好授人以柄!”

“那……该如何是好?”陈平也陷入了两难。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书房的门被轻轻叩响。

“将军,有客来访。”是赵老四(28岁)的声音,带着一丝警惕和疑惑。

“何人?”李凌皱眉,此时谁会来访?

“来人自称……故人之后,呈上此物为信。”赵老四递进来一枚半片残破的青铜刀币,样式古朴,绝非汉初流通钱币。

李凌接过刀币,入手冰凉,其上铭文模糊,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他心中一动,隐约记起这是系统赋予的“现代常识”中,关于先秦墨家子弟秘密联络的信物之一!

“墨家?”李凌眼中精光一闪,“请进来!严密警戒!”

“诺!”

片刻后,一名身着粗布麻衣、头戴斗笠、身形矫健的中年男子(属性预估:【墨家行者,体质75,力量70,敏捷80,智力78,政治50,魅力65,幸运??,特长:机关、隐匿】)悄无声息地步入书房,对李凌和陈平微微躬身:“墨者禽滑厘(借用古名),见过昭武王。”

“先生不必多礼。”李凌打量着他,“不知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那墨者抬起头,目光锐利,低声道:“闻王爷身陷谗言囹圄,特来献上一策,或可助王爷金蝉脱壳,暂离险地。”

李凌与陈平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震。墨家消息竟如此灵通?

“先生请讲。”

“王爷可知,昨日北地郡八百里加急军报,匈奴左贤王部骑兵万余,已突破长城,寇掠北地、上郡,兵锋直指陇西?”墨者沉声道。

匈奴入侵?!李凌心中一凛,此事他竟未知!是消息被封锁,还是刚刚发生?

“汉王与朝臣正为此事争论不休。”墨者继续道,“朝中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调集重兵,北上迎击;另一派,以丞相萧何为首,主张谨守关隘,避其锋芒,待与项羽战事明朗后再行北伐。然,北地、上郡乃至王爷的封地陇西,皆已烽火连天,百姓遭殃,急需一员大将前往镇守、安抚、御敌!”

李凌瞬间明白了墨者的意思:“先生是让本王……主动请缨,北上御匈?”

“正是!”墨者点头,“此乃阳谋破局之策!王爷主动请缨,一可示忠君爱国,破除通敌流言;二可远离荥阳是非之地,跳出阴谋中心;三可回归封地附近,手握兵权,稳固根基;四可……若操作得当,或能将汉王允诺拨付的粮草军械,直接带往北地,就地取用!此一举四得,乃当前破局唯一良策!”

妙啊!李凌眼中爆发出璀璨的光彩!这确实是眼下最好的办法!将自身的危机与国家的边患捆绑,化被动为主动!刘邦正愁无人愿去那苦寒危险之地,自己主动请缨,他大概率会顺水推舟!既能解决边患,又能支开自己这个“麻烦”,何乐而不为?

“先生为何助我?”李凌凝视墨者。

墨者坦然道:“墨家兼爱非攻,然亦重信义。王爷于南阳推广新式农具,惠及黎庶,活人无数,此乃大仁。墨家感念此德。再者,匈奴残暴,侵我华夏,墨家子弟,亦有守土之责。助王爷,亦是助华夏。望王爷北上后,能善待百姓,奋力抗敌!”

“凌,谨受教!多谢先生!”李凌郑重行礼。墨家此举,雪中送炭,恩情不小。

墨者还礼,悄然离去,如同从未出现。

“立刻准备!”李凌再无犹豫,对陈平道,“我这就起草奏章,请求北上御匈!先生,你即刻通过所有渠道,将匈奴入侵、边民凄惨的消息在荥阳城内散播,尤其要传入军中!要激起舆情,让汉王无法拒绝我的请缨!”

“明白!”陈平眼中重现神采,立刻领命而去。

一个时辰后,汉王行宫。

刘邦正与萧何、曹参等重臣紧急商议北疆军情,果然如墨者所言,争论不休。

就在这时,内侍呈上李凌的奏章。

刘邦展开一看,眉头顿时挑了起来,脸色变得十分古怪。

“嘿!有意思!”他将奏章递给萧何,“你们瞧瞧,李凌这小子,主动要求带兵去北地打匈奴!”

萧何、曹参等人传阅奏章,皆是面露惊容。

奏章中,李凌言辞恳切,痛陈匈奴之患,忧心边民之苦,主动请缨,愿率本部兵马北上,镇守北地、上郡,护卫陇西,必保边境无虞,绝不让匈奴踏足关中一步!并言,若能得允,愿将汉王此前允诺拨付南阳的粮草军械,直接运往北地,以做军资,为国分忧!

殿内一时寂静。

曹参率先开口:“陛下,李凌虽年少,然能征善战,广武山一战可见其勇,涅阳焚粮可见其谋!其麾下玄甲营,亦是精锐!若其真心御匈,或可解北疆之危!”

周勃也道:“是啊陛下!总比有些人只知龟缩防守要强!”他瞥了萧何一眼。

萧何沉吟不语,目光深邃。他自然看出李凌这是以退为进,金蝉脱壳之计。但此计堂堂正正,于国于民有利,他无法反驳。且若能借此将李凌支开,缓解荥阳的暗流,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丞相以为如何?”刘邦看向萧何。

萧何拱手:“李将军忠勇可嘉,其请可行。然,北地艰苦,匈奴势大,恐其兵力不足。臣建议,可允其请,命其总督北地、上郡军事,然粮草军械,可按其请,将拨付南阳之数转调北地,再从其南阳封地调郡兵三千随行,以示朝廷支持,亦免其孤军奋战。”老谋深算的萧何,顺势将李凌的势力调离经营日久的南阳,部分隔离于北地,可谓一石二鸟。

刘邦哈哈大笑:“好!就这么办!拟旨:加封昭武王李凌为镇北将军,总督北地、上郡军事,准其率本部玄甲营及南阳郡兵三千,即日北上御敌!一应粮草军械,依其所奏,转调北地!令其克日启程,不得有误!”

“陛下圣明!”

馆驿内。

接到旨意的李凌,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成功了!虽然被萧何算计,调离了南阳主力,但终究脱离了荥阳这个险地,拿到了北上的大义名分和部分资源!

“立刻收拾行装,通知将士,准备开拔!”李凌下令。

“诺!”赵老四兴奋领命。

然而,就在李凌准备离开荥阳这个漩涡中心之时,那无形的黑手,似乎并不甘心他就此脱身。

是夜,月黑风高。

李凌正在灯下查看北地地图,窗外突然传来极其轻微的“咔哒”一声异响!

110点的“敏捷”与“幸运”让他瞬间警觉,猛地扑灭油灯,侧身翻滚!

咄咄咄!

三支乌黑发蓝的细针,精准地钉入了他刚才所在位置的案几之上!针尾微微颤动,显然淬有剧毒!

有刺客!而且是用极其高明的暗器和潜行术的刺客!绝非寻常死士!

“有刺客!”馆驿外,巡逻的玄甲卫士也发出了警报,顿时一片混乱!

李凌屏息凝神,紧握长剑,感知着周围的动静。

一道几乎融入夜色的黑影,如同鬼魅般从房梁上悄然滑下,手中一柄短剑直刺李凌咽喉!速度快得惊人!

李凌挥剑格挡,金铁交鸣!那黑影一击不中,立刻借力后翻,身法轻盈诡异,竟似毫不受力!

“好身手!”李凌冷喝,剑光如电,展开百战刀法(剑法),与那黑影在黑暗中激烈交手!剑风呼啸,劲气四溢!

那刺客武功极高,尤其擅长隐匿与一击必杀,正面搏杀虽稍逊李凌,却滑不留手,不断利用黑暗和环境游斗,寻找下一次致命机会!

馆驿外的打斗声也越来越激烈,显然来的刺客不止一人!

必须速战速决!李凌心念电转,故意卖了个破绽,露出左肩空挡。

那刺客果然中计,短剑如毒蛇般疾刺而来!

就在此时,李凌怀中魂佩再次微热,他福至心灵,脚下一滑,仿佛踉跄,却恰到好处地避开了致命一击,同时长剑一记诡异的回削!

嗤啦!

剑锋划破了刺客的衣袖,带出一溜血花,更将其怀中一物挑飞了出来!

那是一个小小的、刻有扭曲火焰暗影的黑色木牌!

“影傀令!”李凌瞳孔一缩!果然是他们!而且是比广武山那群更高等级的杀手!

那刺客见身份令牌暴露,眼中闪过一抹惊惶,竟毫不恋战,猛地掷出一枚烟幕弹,砰的一声炸开浓密烟雾,趁机遁走!

“哪里走!”李凌岂容他逃脱,剑光破开烟雾,紧追不舍!

两人一追一逃,瞬间冲出馆驿,掠上屋顶,在荥阳城的夜色中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战!

那刺客对荥阳地形极为熟悉,专挑阴暗小巷穿梭。李凌110点的敏捷全力爆发,如影随形!

眼看就要追上,前方忽然出现一队巡夜的荥阳卫戍士兵!

“拦住他!他是匈奴奸细!”李凌急中生智,大吼一声!

那队士兵一愣,下意识地持戟阻拦!

刺客身形一滞,被迫转向!

就这刹那的耽搁,李凌已然追至,长剑如虹,直刺其后心!

那刺客感受到背后致命的剑气,自知难以逃脱,眼中闪过一抹绝望与狠厉,竟猛地回身,不闪不避,任由长剑贯胸而过,同时张口一吐!

一道细微得几乎看不见的银光从其口中射出,直取李凌面门!竟是临死前的同归于尽之招!

如此近的距离,如此诡异的暗器,几乎避无可避!

李凌心中警兆狂鸣!全力侧头!

那银针擦着他的脸颊飞过,带出一丝血线,钉入身后的墙壁,针尾兀自颤抖!

而那刺客,已被李凌长剑透心,当场气绝!

李凌喘着粗气,拔出长剑,心有余悸。好险!若非魂佩预警加上高敏捷,刚才那一下恐怕已然中招!

他蹲下身,搜查刺客尸体,除了一些零碎毒药暗器,再无其他线索。那枚“影傀令”是唯一的收获。

巡夜的士兵围拢过来,队长认出了李凌,大惊失色:“李将军!您没事吧?这……”

“无事,遇到个毛贼,已被本王诛杀。”李凌平静地站起身,擦去脸上血痕,“此事不必声张,将尸体处理掉即可。”

“诺……诺!”士兵们看着地上那明显不是普通毛贼的刺客,心惊胆战地应道。

李凌返回馆驿,赵老四等人也已解决了外面的刺客,玄甲营又损失了数人。

“影傀……阴魂不散!”赵老四咬牙切齿。

李凌摩挲着那枚冰冷的“影傀令”,目光幽深。临走前还要给他来这么一下,是警告?还是不甘心失败?亦或是……另有深意?

他隐隐觉得,这枚令牌,或许并不仅仅是身份证明那么简单。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李凌率领着补充休整后的玄甲营,押运着第一批紧急调拨的粮草军械,开出荥阳北门,踏上了北上征途。

刘邦并未亲自相送,只派了一名宦官宣读了一份勉励的诏书。萧何、曹参等重臣也未见踪影。唯有少数几个与李凌有旧的军中将领,在城门口默默拱手送别。

气氛冷淡而微妙。

李凌骑在马上,回望那座巍峨却充满无形壁垒的荥阳城,心中并无多少留恋,只有一种挣脱束缚的轻松与面对新挑战的凝重。

北地,匈奴,边关烽火……那将是另一个战场。

而“影傀”的阴影,依旧如跗骨之蛆,紧随不舍。

他握紧缰绳,目光投向北方辽阔而苍凉的地平线。

“出发!”

队伍滚滚向北,消失在清晨的薄雾之中。

就在李凌离开后不久,荥阳城内,那间隐秘的民居内。

灰袍面具人(影傀首脑)听着下属的汇报。

“……李凌已离城北上。刺杀失败,七号殉职,影傀令……失落。”

灰袍人沉默片刻,发出低沉的笑声:“无妨。让他去北地也好。匈奴人的刀,同样锋利。那枚令牌……失落得正好。正好……下一局棋。”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望向了遥远的北方草原,带着一种更深沉的算计。

荥阳的风波,看似因李凌的离去而暂时平息。然而,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三年四月下,‘影傀’散播‘通敌’毒谣,污祖凌公(19岁)勾结匈奴。公陷荥阳危局,得墨家义士献策,乃以阳谋破之,主动请缨北上御匈。汉王刘邦顺水推舟,加公为镇北将军,令督北地、上郡军事,即日离荥。临行前夜,‘影傀’再遣精锐刺客行刺,公力战诛之,得‘影傀令’一枚。公乃携部分粮械,率玄甲营并三千南阳郡兵北上,跳出荥阳漩涡,然北疆烽火连天,匈奴势大,新险又至。‘影傀’之影,随行不散。”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三年春,匈奴寇北地、上郡,以昭武王凌为镇北将军,击之。” (按:正史掩盖了荥阳风波细节)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帝微时,履凡历劫。魔谤加身,污帝通魔(匈奴)。帝乃显圣智,请镇北疆,以阳谋破魔诡。伪主许之。魔首不甘,遣魔使夜袭,帝仗神威,斩魔使,获魔符(影傀令)一枚。帝北行,如潜龙入渊,虽离魔窟,然直面魔骑,新考将至。”

* 野史·楚汉秘闻·金蝉脱壳:“闻李凌荥阳遭谗,几陷绝境。幸得神秘人(传为墨家巨子)指点,上书请击匈奴。刘邦正愁边患,顺势应允,然只予虚名,少拨粮草。萧何更建议调其南阳兵北上,意在削弱。凌离荥时,遇高手刺杀,血战方脱。其北上实乃无奈之举,前有匈奴虎狼,后有范增毒计,险境未脱,反陷更深。”

(第四十八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