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66章 羌胡来朝,边市初兴

公元前195年 汉高后三年 农历三月至四月

春回大地,湟水冰消。北地的山川原野,在春风拂过之处,悄然换上了绿装。去岁深植的根基,在今春显露出蓬勃的生机。靖王李凌推行的“靖边三策”,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在北地郡的军政民政中逐步渗透,初见成效。军屯田里,麦苗青青;修缮一新的水渠,汩汩流淌,滋润着干涸的土地;狄道城内,学史馆书声琅琅,市井间商旅渐多;边境线上,烽燧肃立,汉军巡骑的身影愈发矫健。一种有序而充满希望的气息,弥漫在北地的春光里。

然而,边境的安宁从来不是静态的。当北地郡埋头苦干、固本培元之时,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变化。烧当羌首领在经历了去岁寒冬的煎熬和今春互市的实惠后,对与北地郡交往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三月初,一支规模不大但颇具象征意义的队伍,出现在了狄道城西的官道上。来的不是商队,而是烧当羌首领派出的正式使者,由一位名叫“扎西”的部落头人率领,携带着敬献给靖王李凌的礼物——百匹良马、五百头肥羊以及大量珍贵的皮毛。

使者入城,依礼求见。消息传来,靖王府内,周勃、公孙阙等人皆感意外。

“王爷,烧当羌遣使来朝,并献厚礼,其意为何?莫非有诈?”周勃面露警惕。边境羌胡,素来桀骜,主动遣使献礼,实属罕见。

公孙阙沉吟道:“依阙之见,此乃我‘抚远策’初见成效之兆。去岁互市,我北地以粮食布帛解其冬春之困,使其得其实惠。今见我郡内安定,边备修整,王爷威德日隆,故而生出依附之心,至少是示好之意。然,亦不排除其欲借此探我虚实,或有所求。”

李凌端坐案后,目光沉静。他深知,与羌胡打交道,恩威并施是关键。过于热情,易失威仪,被其轻视;过于冷淡,则可能错失分化戎狄、巩固边防的良机。

“来者是客,依礼接待。”李凌决断道,“勃兄,你亲自安排馆驿,以诸侯使节之礼相待,不可怠慢,亦不可过分奢华。子通先生,准备回礼,务求丰厚,彰显我汉家气度。明日,本王在偏殿接见使者。”

次日,靖王府偏殿。李凌身着王服,端坐主位,周勃、公孙阙、高顺等重臣分列两旁,仪仗肃然。羌使扎西头人一行,被引至殿前。扎西年约四旬,面色黝红,身形魁梧,身着羌人盛装,态度恭谨而不失剽悍之气。他依羌礼抚胸躬身,通过通译表达了对靖王殿下的敬意,并呈上礼单。

“尊贵的靖王殿下,”扎西的声音洪亮,“我部首领感念去岁王爷开通互市,活我部族百姓。今特遣扎西前来,献上草原薄礼,聊表敬意。我首领言,北地有王爷这般英雄镇守,边陲安宁,实乃汉羌之福。愿与王爷永结盟好,互通有无,共御外侮(暗指匈奴)。”

李凌面色平和,温言道:“头人远来辛苦。贵部首领好意,本王心领。汉羌毗邻,本应和睦相处。去岁互市,乃为两地生灵计,今后只要贵部恪守约定,诚信交易,本王自当允准边市常开,使汉羌百姓皆得利。” 他话语中,既肯定了对方的善意,又明确强调了“恪守约定”的前提,并将互市的意义提升到“两地生灵”的高度,占据了道义制高点。

接见仪式后,李凌设宴款待羌使。席间,扎西头人又委婉提出,希望今后互市能增加铁锅、盐茶等物的交易量,并试探能否允许少量羌人入境,学习汉人农耕技术。李凌对此并未立即答应,只表示“事关边政,需从容计议”,但承诺会“酌情考量”,既给了对方希望,又保留了主动权。

【系统提示:宿主“抚远策”取得实质性突破,外部势力主动示好,外交手腕与战略定力面临考验… 宿主状态:沉着应对,恩威并施,在保持主导权的前提下,稳健推进边境羁縻政策,展现成熟的政治家风采…】

羌使在狄道盘桓数日,周勃、公孙阙等陪同参观了市集、军营(非核心区域),展现了北地郡的秩序与实力。李凌最终给予了烧当羌使团丰厚的回礼,包括精美的丝绸、瓷器、漆器以及大量的粮食和盐巴,远超其所献礼物的价值,彰显了汉家的富庶与气度。扎西头人满意而归,临行前再次表达了烧当羌愿与北地永世修好的意愿。

羌使的来访,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北地乃至周边区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它极大地提升了靖王李凌在边境羌胡部落中的威望。烧当羌作为河西一带颇有影响力的部落,其主动遣使朝见,意味着李凌的“抚远”策略获得了成功认可。消息传开,其他一些较小的羌胡部落也纷纷效仿,或遣使,或通过商队传递友好信号,希望获得类似的互市待遇。其次,此事也迅速传到了朔方都督虫达和朝廷的耳中。一种复杂的情绪在蔓延:一方面,边郡稳定、戎狄归附,符合朝廷利益;另一方面,一位藩王如此得“夷狄”之心,难免引起猜忌。

李凌对此心知肚明。在送走羌使后,他立即召集核心僚属,商议后续对策。

“烧当羌来朝,虽是好事,然树大招风。”李凌冷静分析,“虫达都督处,恐生疑虑;长安朝中,亦必有议论。我等需未雨绸缪。”

公孙阙道:“王爷所虑极是。当下之策,宜‘主动报备,低调处理’。可立即拟就详细文书,将羌使来朝、进献礼物、我方回礼及交谈内容,如实禀报朔方都督府及朝廷。文中须强调,此乃王爷推行‘抚远柔羌’之策初见成效,旨在‘化干戈为玉帛,固汉家边陲’,一切行为皆在朝廷法度之内,绝无擅权结盟之举。如此,可占先机,堵悠悠之口。”

周勃补充:“互市之事,亦需加强管理。可划定固定市集(如野狐泉),派遣官吏专职管理,严格稽查货物,禁止兵器、重要战略物资流出。同时,可允许部分羌人入境学习农耕,但须有限额,且由官府集中安置、管理,以防不测。”

“二位所言甚善。”李凌点头,“便依此办理。勃兄,报备文书由你主笔,子通先生润色,务求严谨周密。高顺将军,边境互市安全及对羌人入境者的监控,由你全权负责,绝不可出纰漏。我们要让朝廷看到,北地所为,皆是忠君爱国、稳边安民之良策,而非结党营私。”

就在北地郡积极应对羌胡来朝带来的外交新局面的同时,内部的“固本”与“育才”二策也在扎实推进。三月中,郡府组织了春耕后的首次大规模水利工程巡查,由周勃亲自带队,查验去岁冬修工程的成效,并规划新的渠系。学吏馆首批学员中表现优异者,已有数人被派往各县担任曹吏,基层吏治得到改善。高顺则利用春闲,组织了一场郡级规模的军演,重点演练步骑协同、城防应急等科目,军队战斗力稳步提升。

四月清明时节,李凌率文武官员祭扫了去岁阵亡将士的墓冢,仪式庄严肃穆。他亲自为几位功勋卓着的将领的墓前添土,并宣布将加大抚恤力度,确保忠烈家属生活无忧。这一举动,再次深深凝聚了军心民心。

羌胡的主动靠拢,如同春风助力,让北地郡的边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缓和迹象。边市在官府的规范管理下,逐渐兴旺起来,汉地的粮食、布匹、盐茶与羌地的马匹、牛羊、皮毛相互流通,双方百姓均得益处。狄道城西,偶尔可见穿着羌服的行商,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异域风情。一种“胡汉杂处,共利边市”的雏形,开始在北地边境悄然形成。

然而,李凌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深知,羌胡的“归附”是建立在利益和威慑之上的,极为脆弱。北地的长治久安,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的绝对强大。他继续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政建设上,继续深化“靖边三策”。外部的好消息,只是让他更加坚定了“固本培元”的决心。北地这棵大树,正在内修外抚的春风春雨中,将根系向更深处扎去。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三年春,羌首使献于北地,靖王凌厚抚之,边市遂通。”

*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三年春,烧当羌遣使至狄道朝献,凌公依礼接见,厚赐回馈,羌胡归心。公乃加强边市管理,并报备都督府、朝廷,彰其抚远安边之效。”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高后三年春,西羌使至圣域朝上帝,上帝厚赏之,圣边市益兴。”

* 狄道秘录·羌使来朝:“烧当羌献礼,李凌厚待,边市渐旺,北地威德播于戎狄。”

(第二百六十六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