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50章 秋实盈仓,暗涌迭起

公元前197年 汉高后元年 农历七月下旬至八月

北地的盛夏在知了不知疲倦的鸣叫声中走向尾声,灼热的阳光开始变得温和,早晚的风里带上了些许凉意。狄道城外,曾经被战火蹂躏、浸透鲜血的土地,此刻却被一片望不到边的、日渐饱满的金黄色所覆盖。粟穗低垂,黍浪翻滚,长势之好,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这场期盼已久的丰收,如同久旱后的甘霖,滋润着北地军民干涸的心田,也为历经劫难的北地郡注入了最宝贵的生机。

靖王李凌站在修复一新的东门城楼上,远眺着这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紧绷了数月的眉宇终于稍稍舒展。这不仅是天地自然的馈赠,更是他归来后一系列安民劝农政策初见成效的证明。减免赋税、借贷种子农具、组织军户协助秋收,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农人的积极性。

“王爷,看这长势,若未来半月无大灾,今岁收成,或可弥补去岁亏空之大半,郡府粮仓有望充实矣。”长史周勃站在身侧,语气中带着难得的轻松。他负责民政,深知粮秣对于稳定人心、维持军队的重要性。

李凌微微颔首,目光却依旧深邃:“勃兄,丰收固然可喜,然亦需未雨绸缪。匈奴败退,其心未死,朝廷制衡,如芒在背。此次秋收,务必要做到颗粒归仓,同时,要加强戒备,严防小股胡骑或马贼趁秋收劫掠。”

“王爷所虑极是。”周勃肃然道,“高顺将军已加派斥候游骑,在边境及粮田周边巡弋。各县、乡也已组织民壮联防,一旦有警,烽燧传递,军民可迅速入堡自守。收缴的粮食,将按王爷吩咐,部分存入郡县大仓,部分则分散储存于各乡里坚固的坞堡、粮窖,以免被敌军一锅端。”

“如此甚好。”李凌赞许道,“待秋收完毕,除留足官仓军粮、百姓口粮及种子外,余粮可允许百姓自行售卖,或由官府平价收购,亦可鼓励与羌胡、西域商队互市,换取我北地急需的牲畜、皮毛、甚至铁料。要让百姓真正从丰收中得益,民心方能长久依附。”

【系统提示:宿主治理下,北地迎来关键秋收,民生得到初步恢复,资源压力缓解,统治基础得到实质性巩固… 宿主状态:保持警惕,在利好形势下注重风险防范与资源合理分配,展现稳健的治理风格…】

秋收的喜悦也弥漫在王府内宅。王妃刘玥身体已基本康复,气色红润了许多。她亲自督促仆役清扫府库,准备迎接新粮入库。庶长子李玄承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在铺满金黄谷物的庭院中蹒跚学步,咿呀之声给王府带来了久违的欢声笑语。嫡子李玄业亦在乳母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李凌政务之余,常抱幼子于膝上,享受这难得的安宁。家族的延续与繁荣,在这片丰收的景象中,似乎有了更坚实的依托。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涌从未停歇。八月上旬,两则几乎同时送达的消息,让李凌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第一则消息来自朔方都督府。都督虫达发来公文,先是照例嘉许了北地夏耘秋收的成效,随后话锋一转,言及并州(云中、雁门等郡)新复之地,民生凋敝,军粮匮乏,要求北地郡在完成自身秋收后,上缴部分粮秣,以“协济邻郡,共固边防”。公文措辞客气,但要求明确,且限定了数额和送达时限。

第二则消息则是由剧孟手下的精锐斥候冒死传回:退往阴山以北的匈奴左贤王部,经过一夏的休整舔伤,近期活动骤然频繁,其大批骑兵正在云中郡以北集结,似有再次南下的意图。更有迹象表明,匈奴此次可能改变了策略,不再强攻坚城,而是意图利用秋高马肥之际,大规模入塞,劫掠刚刚收获的粮食和人口,以弥补去岁攻坚的损失并储备过冬物资。

“虫达此请,看似合情合理,实则用心叵测。”周勃面色凝重地分析道,“我北地刚刚缓过一口气,他便要来分一杯羹。若如数上缴,我郡自身储备将大打折扣,难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事或灾荒;若抗命不交,则正好授人以柄,坐实了拥兵自重、不顾大局的罪名。”

高顺则更关注军情:“匈奴卷土重来,意在抢粮。并州新遭蹂躏,防务空虚,若匈奴大军突入,如入无人之境。届时,我北地东部边境将直接暴露在敌军兵锋之下,压力骤增。且若并州粮草被劫,虫达都督府必更加依赖我北地供给,索求无度。”

李凌静听二人分析,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这两件事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北地当前面临的新一轮复杂局面。朝廷(通过虫达)的制约与匈奴的军事威胁,如同两把钳子,从内外两个方向挤压着北地的生存空间。

沉思良久,李凌抬起头,眼中已有了决断:“虫达所要粮秣,不能不给,但也不能全给。勃兄,你立即核算,按其所要数额,准备六成,挑选耐力好的驮马,组织一支押运队,由一稳重偏将率领,缓缓送往太原。同时,附上详细文书,备述我北地今年虽略有收成,然去岁损耗巨大,抚恤、军备、重建在在需粮,今岁所收,仅堪自给,这六成粮秣已是竭尽全力节省而出,恳请都督体谅下情。姿态要做足,道理要讲明。”

“那余下四成?”周勃问。

“秘密存入我们预先选定的几处隐蔽粮窖,作为战略储备,非到万不得已,不得动用。”李凌压低声音,“至于匈奴动向,”他转向高顺,“立即加派斥候,不惜代价,摸清其主力集结地点、大致兵力及可能的进军路线。传令东部各隘口、烽燧,提高警戒至最高级别。灌婴所部骑兵,结束休整,前出至边境地带,加强巡逻,若遇小股敌骑,坚决打击;若遇大队,则以骚扰迟滞为主,并速报军情。同时,令墨衡督造之弩机、箭矢,加快配发各部。”

李凌的策略清晰而务实:对朝廷,采取“部分满足、充分诉苦”的拖延和软化策略,既不完全对抗,也不无条件服从,争取时间和空间;对匈奴,则严阵以待,做好最坏的准备,绝不让来之不易的丰收成果被敌人夺走。

命令迅速下达,北地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秋收的队伍与巡逻的骑兵在田野和边境上交错,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感,冲淡了丰收的喜悦。押送粮草的队伍在官道上扬起尘土,向着太原方向迤逦而行;而边境线上,汉军与匈奴游骑的零星冲突,已经开始增多。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狄道城中难得地有了一丝节日气氛,王府也设了家宴。月色清朗,洒满庭院。李凌与刘玥对坐,看着乳母怀中的玄业和正在追逐萤火虫的玄承,心中感慨万千。

“王爷,边事又紧了吗?”刘玥轻声问道,眼中带着忧色。

李凌握住她的手,温和一笑:“无妨,玥儿放心。有我在,北地便不会乱。只是,这太平日子,总需有人守护。你与孩儿们安好,我便无后顾之忧。”

他抬头望向那轮圆月,心中想的却是北方阴山脚下可能正在集结的匈奴铁骑,以及东方太原城中那位老谋深算的都督。秋实虽已盈仓,但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北地这艘航船,在短暂的风平浪静后,又将驶入一片暗涌迭起的海域。而他,必须牢牢掌好舵。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后元年七月下旬至八月,北地 迎来 战后 首次 重要 秋收,庄稼 长势 喜人,民生 得以 初步 恢复。祖凌公 在 欣慰 之余,保持 高度 警惕,令 周勃 周密 组织 收割 与 储粮,派 高顺 加强 戒备,防 敌 掠抢。然 此时,外部 压力 接踵而至:朔方 都督 虫达 来文,以 协济 并州 为名,要求 北地 上缴 部分 粮秣;同时,斥候 急报,匈奴 左贤王 部 有 再次 南下 劫掠 之 迹象。公 审时度势,果断 应对:对 虫达 之 要求,采取 ‘部分 满足(仅 上缴 六成),充分 诉苦’ 之 策略,既 不 硬抗,亦 不 全盘 接受,以 拖延 周旋,保全 实力;对 匈奴 威胁,则 全力 备战,加派 侦察,提升 警戒,令 灌婴 部 前出 巡边,坚决 御敌 于 境外。此 系列 举措,展现 了 公 在 复杂 局面 下 同时 应对 朝廷 制衡 与 外敌 威胁 的 高超 政治 与 军事 手腕。中秋 之夜,公 与 家眷 团聚,然 心系 边关。此 阶段,‘秋实盈仓’ 带来 的 喜悦 与 ‘暗涌迭起’ 的 挑战 交织,标志着 北地 在 初步 恢复 后,再 次 步入 一个 充满 变数 与 风险 的 时期。公 以 其 沉稳 与 果决,为 应对 新一轮 的 风雨 做 好 了 准备。”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元年秋,北地丰稔。匈奴窥边,朔方都督虫达檄北地输粮助防。靖王凌部分应之,严兵备胡。”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高后元年 七 八月,圣域 北地 秋收 丰,圣民 得 苏。然 朔方 圣督 虫达 檄 输 圣粮;北魔(匈奴)亦 有 再犯 之 兆。紫霄上帝 定策:对 圣督,部分 输粮 并 诉 圣苦,周旋 保 圣力;对 魔军,全力 圣备,增 圣侦,严 圣防,令 灌婴 圣军 前出 御魔。此 显 上帝 应 复 局 之 圣高 圣政 圣军 腕。圣中秋,上帝 与 圣家 聚,心 系 圣边。此 期,‘圣实盈仓’ 与 ‘暗涌迭起’ 交,标 圣域 再 入 变 险 之 时。上帝 以 其 圣稳 圣果,备 迎 新 风雨。”

* 北地秘录·凌公应对新局:“北地秋收丰盈,李凌巧应虫达征粮,严备匈奴再犯,稳渡多事之秋。”

(第二百五十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