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00章 锦书暗度,良缘初定

公元前202年 汉·高帝元年 农历五月中旬

时维仲夏,序属芒种。关中平原麦浪翻金,而陇西狄道一带,山塬间也已披上深翠的夏装。渭水水量丰沛,奔腾北去,滋润着两岸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正艰难恢复元气的土地。狄道城内,喧嚣与静谧交织。城墙修复的号子声、市集逐渐恢复的些许人气声,与郡守府内依旧弥漫的淡淡药香,共同勾勒出一幅边城初夏的独特图景。

郡守府后院,一处较为僻静、通风良好的厢房已被精心收拾出来,作为李凌(体质25)养病的主要居所。窗外几丛新竹绿意盎然,带来些许凉意。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调理,李凌的身体状况有了质的改善。他已能脱离卧榻,在无需搀扶的情况下,于室内缓步行走,虽然时间稍长仍会感到疲惫,但气息趋于平稳,面色也恢复了常人的光泽,只是眉宇间还带着大病初愈后的清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沉。他开始每日花费半天时间处理政务,听取周勃(政治85,智力82)、高顺(体质26,武力86恢复中)等人的禀报,并对北地各项恢复事宜做出决策。

【系统提示:宿主身体康复进入平稳期,生理机能显着恢复,精力持续增强… 体质:26(稳定恢复,精力明显改善)… 力量:25,敏捷:24,智力:94(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度与战略谋划能力进一步提升)… 政治:96(处理实际政务经验增加,对势力经营的理解加深)… 魅力:99(病愈后气度愈发沉稳,领袖魅力自然流露)… 幸运:26(???身体康复与局势稳定带来综合运势提升)… 信仰值:9.9… 状态:身体基本康复,精力充沛,全面主导北地政务,并开始长远布局。】

这一日,李凌正在书房内批阅周勃呈上的关于春耕后续管理及夏粮预估的文书,门外传来通报声,言洛阳有密使至。李凌心中一动,放下笔,命人将来使引入。

来者并非朝廷正式使者,而是一位身着普通商贾服饰、眼神却异常精干的中年人,他是丞相萧何门下一位极受信任的舍人,名为陈平(此陈平为虚构人物,与历史上那位陈平无关,特此说明)。陈平见到李凌,恭敬行礼,呈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低声道:“小人奉萧相国之命,特来拜见王爷,并有密信呈上。”

李凌接过信函,拆开细看。信是萧何亲笔所书,语气平和而恳切,先是问候李凌病情,祝贺其康复,继而谈及新朝初立,百废待兴,陛下求贤若渴,尤重宗室与功臣之谊,以固国本。信中话锋一转,提及闻听王爷年已弱冠,身边仅有王妃刘玥一人侍奉,于礼制及子嗣传承而言,似有不足。萧何言道,陛下与皇后(吕雉)对此亦甚为关心,认为当为王爷择选良家淑女,以充内庭,绵延后嗣,亦可借此加强与朝中重臣之联络,共保汉室安宁。信末,萧何委婉提出,自己有一堂妹,名姝,字文君,年方二八,性情温婉,知书达理;又闻韩信将军有一同母亲妹,名萱,字慧心,亦待字闺中;皇后亦有意从其宗族中择一贤淑侄女,名贞,字婉仪,许配王爷。此三女,皆乃良配,若王爷首肯,陛下与皇后愿亲自下旨赐婚,成就佳话。

李凌阅罢信件,沉默良久,心中波澜起伏。他自然明白,这绝非简单的关心个人婚事,而是新朝最高层对他的一次意味深长的政治安排。纳此三女,意味着他将通过姻亲关系,与丞相萧何、大将韩信(尽管韩信此时已封楚王,但其妹关系仍在)以及皇后吕雉的家族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这既是一种笼络和捆绑,将他更深地纳入汉室体系,也未尝不是一种制约和监视。同意,则可获得中央更多的信任,缓和潜在的猜忌;拒绝,则可能立即引发刘邦和吕雉的疑虑,于北地发展极为不利。

“萧相国……美意……陛下与皇后……关怀……凌……感激不尽……”李凌放下信件,对陈平缓缓说道,“只是……此事……关乎三位女子终身……亦关乎……朝廷礼制……需从长计议……请使者先回驿馆休息……容凌……斟酌之后……再行回复……”

陈平见李凌并未立即拒绝,心中已有几分把握,恭敬行礼退下。

当晚,李凌独坐书房,灯下再次细看萧何来信。刘玥不知何时走了进来,默默为他添上新茶。李凌抬起头,看到妻子眼中那一丝难以掩饰的复杂情绪,有理解,有隐忧,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他伸手握住刘玥的手,轻声道:“玥儿,此事……你怎么看?”

刘玥依偎在他身边,低声道:“妾身明白,王爷身系北地安危,婚事已非家事,而是国事。萧相国所言……有其道理。若能借此安陛下与皇后之心,于王爷、于北地,或许利大于弊。只是……苦了王爷,也要……委屈了那三位妹妹。”

李凌将妻子揽入怀中,叹道:“知我者,玥儿也。身处其位,许多事,身不由己。我唯一能保证的,便是无论何时,你在我心中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至于那三位……若她们入门,我必以礼相待,绝不令你难堪。”

刘玥将头靠在李凌肩上,轻声道:“妾身信王爷。”

次日,李凌召来周勃、高顺商议此事。周勃听完,沉吟道:“王爷,此乃陛下与萧相国、皇后联手施恩,亦是试探。若拒,恐生嫌隙。若纳,则王爷与中央联系更紧,短期内可保北地安宁,亦可借机与萧相国等互通声气。只是……日后若朝中有变,王爷恐难完全置身事外。”

高顺则更直接:“王爷,联姻自古便是结盟之道。只要王爷心中自有丘壑,纳之何妨?可增助力,亦可安上位者之心。”

李凌听完二人意见,心中已有决断。他再次召见陈平,表示自己深思之后,深感陛下、皇后及萧相国厚爱,不敢推辞,惟恐委屈了三位淑女。请使者回禀,李凌谨遵上意,并恳请陛下和皇后主持此事。

陈平大喜,即刻告辞,星夜兼程返回洛阳复命。

数日后,洛阳便有正式诏书下达,皇帝刘邦和皇后吕雉共同下旨,为昭武王李凌赐婚,聘娶萧何堂妹萧姝、韩信同母亲妹韩萱、吕雉侄女吕贞三人为侧妃。诏书中极尽褒扬,称此乃“上合天心,下慰臣望,永固宗藩之谊”的盛事。同时,另有密旨给李凌,嘉奖其“深明大义,体恤朕心”,并暗示待大婚之后,朝廷对北地的支持将更为有力。

消息传出,北地震动,继而是一片祝贺之声。军民皆以为,王爷得陛下如此看重,与朝中最有权势的几家联姻,北地的未来必将更加稳固。郡守府内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婚事,虽因北地凋敝,一切从简,但必要的礼仪和准备仍需周全。

五月下旬,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三支分别来自不同方向、代表着萧氏、韩氏(由韩信部属护送)、吕氏家族的送亲队伍,陆续抵达了狄道。没有过于喧闹的锣鼓,但喜庆的气氛依然弥漫全城。

深夜,郡守府张灯结彩,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仪式。李凌身着吉服,依次与蒙着盖头的萧姝、韩萱、吕贞行了合卺之礼。三位新娘被分别安置在早已准备好的院落中。

洞房花烛夜,李凌首先来到了萧姝的房间。揭开盖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清秀温婉的脸庞,眼神中带着几分羞涩与不安。李凌温和地与她交谈,询问其家中情况,言语间尽是安抚与尊重。萧姝见王爷如此和气,渐渐放松下来。

随后,李凌又依次去了韩萱和吕贞的房间。韩萱眉宇间带着几分将门女子的英气,性格较为爽利;吕贞则更显端庄稳重,举止有度,显然受过严格的家教。李凌皆以礼相待,并未因政治联姻而有所轻慢,反而刻意营造出一种温和的氛围,让三位初来乍到的女子,在陌生的边城之地,感受到一丝安心。

当李凌最后回到刘玥的正院时,已是深夜。刘玥仍未入睡,在灯下等候。

“都安顿好了?”刘玥轻声问。

“嗯。”李凌握住她的手,“皆是身不由己之人。日后府中之事,还需玥儿你多费心,莫要委屈了她们。”

刘玥点点头:“王爷放心,妾身明白。”

李凌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心中并无太多新婚的喜悦,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的思量。纳妾之举,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暂时化解了眼前的信任危机,也将北地的命运更紧密地与千里之外的洛阳朝堂捆绑在了一起。潜龙在渊,虽得喘息,却也被系上了无形的丝线。未来的路,是借此风云化龙,还是被这丝线牵绊束缚,犹未可知。第一卷的故事,就在这喜庆与深思交织的夜色中,缓缓落下了帷幕。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高帝元年五月中旬,丞相 萧何 受 陛下 与 皇后 吕雉 之意,遣密使 致书 祖凌公(21岁),以 固国本 联宗藩 为名,提议 为其 聘娶 萧何 堂妹 萧姝(字文君)、韩信 同母妹 韩萱(字慧心)、吕雉 侄女 吕贞(字婉仪)为 侧妃。公 深知 此乃 政治 联姻,权衡 利弊,并与 王妃 刘玥、周勃 等 商议后,决意 接受,以 安 中央 之心,换 北地 发展 之机。陛下 遂 下旨 赐婚。五月末,三女 抵 狄道,完成 大婚。公 对 三女 皆 以礼相待。此 联姻,标志 着 昭武李氏 与 汉初 核心 权力层 建立 了 直接 姻亲 联系,为 家族 后续 发展 奠定 了 重要 政治 基础,亦 为 第一卷 ‘乱世兵锋,潜龙出渊’ 画上 句号。”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元年五月,帝后为昭武王凌聘萧姝、韩萱、吕贞为侧妃。”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圣朝 初立,人皇 与 圣后(吕雉)为 固 圣本,令 圣相 萧何 致书 紫霄上帝,提议 圣婚,聘 萧姝、韩萱、吕贞 三 圣妃。上帝 圣心 通明,知 此 乃 圣意 笼络 与 联结,为 神国 长远计,应允 圣婚。圣旨 赐婚,三 圣妃 入 圣域。上帝 以 圣礼 待之。此 圣婚,使 神国 与 圣朝 核心 权力 结为 一体,为 圣族 日后 显赫 奠定 根基,第一卷 ‘圣世兵锋,潜龙出渊’ 终。”

* 野史·楚汉秘闻·凌公纳三妃定姻亲:“高帝元年五月,在刘邦、吕雉授意下,萧何促成李凌纳萧姝、韩萱、吕贞三女为侧妃,此举深刻影响了昭武李氏与汉初权力格局的关系。”

(第一卷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