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 汉·汉王五年 / 西楚·霸王五年 农历二月十七至二十
程纬通过胡商老胡传递出的、经过周勃之手巧妙篡改的讯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其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北方广袤的草原深处扩散。而在狄道城内,表面的平静之下,两股力量的博弈也进入了更加微妙而紧张的阶段。
郡守府行辕内,李凌的康复进程稳步推进。在刘玥无微不至的照料和淳于意的精心调理下,他的气色较前几日又好了些许,虽然依旧清瘦,但眉宇间那股久病缠身的晦暗之气已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的威仪与日渐蓬勃的生机。他已能更长时间地保持坐姿,甚至尝试在刘玥和侍女的搀扶下,极短暂地站立数息。每一次尝试都让他汗湿衣襟,虚弱不堪,但这标志性的进步,无疑极大地鼓舞了身边所有人的信心。
他的精神愈发健旺,处理政务军务的时间也逐渐延长。此刻,他正靠坐在榻上,听取周勃关于近日城防加固与斥候侦查的禀报。他的目光沉静,手指偶尔在案几上轻轻点划,听得极为专注。
“依王爷之令,末将已加派三队精锐斥候,深入北地五十里,严密监视休屠王主力的动向。同时,城墙破损处已紧急抢修,并增设了十余处暗哨。”周勃躬身禀道。
李凌微微颔首,沉吟片刻,问道:“城中百姓情绪如何?存粮还能支撑几日?”
周勃面色一凝,如实回禀:“王爷,百姓……唉,易子而食的惨剧虽经弹压,仍时有发生。存粮早已告罄,如今全靠挖掘草根、剥取树皮勉强度日,每日冻饿而死者……不下数十人。军中也已减饷多日,士卒面有菜色,全凭一股忠勇之气在硬撑。若再无补给,恐……难以久持。”
李凌闻言,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痛楚与凝重。他沉默良久,方缓缓道:“苦了将士和百姓了。告诉弟兄们,再坚持一下。荥阳的补给,应该就在路上了。” 这话既是安慰,也是他基于对萧何(政治95)能力的信任做出的判断。然而,远水能否解近渴,谁心里都没底。
“末将明白!”周勃沉声应道,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道:“王爷,程纬和吕释之那边,近日倒是‘安分’了不少,每日按时督工,呈报文书也颇为‘详尽’。” 他特意加重了“安分”和“详尽”的语气。
李凌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冷笑:“咬人的狗不叫。他们越是安分,背后的小动作可能就越多。盯紧那个老胡,还有任何与他们接触过的可疑之人。另外……”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周勃,“从今日起,暗中将部分还能动用的精锐,悄悄集结到城西校场。对外就说……是轮换休整。”
周勃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李凌的意图——王爷这是要开始为可能到来的大战做准备了!而且是瞒过程吕耳目的秘密准备!他肃然应道:“末将遵命!定做得滴水不漏!”
【系统提示:宿主对局势掌控力深入核心层面,开始主动布局!身体机能持续恢复,神经肌肉协调性增强… 体质:22(康复稳步推进)… 信仰值:7.6(稳定)… 魂佩能量:-4.3%(永久沉寂)… 状态:意识清晰,决策果断,积极备战。】
与此同时,在程纬和吕释之的官舍内,气氛却是一种压抑的焦灼。两人表面顺从,每日忙于清理废墟、登记造册的琐碎事务,但内心的焦虑却与日俱增。消息已经送出去几天了,匈奴那边却毫无动静,狄道城虽然困苦,却也没有立刻崩溃的迹象。李凌的身体似乎在一天天好转,这让他们感到时间正在飞快地流逝。
“程公,这都过去好几日了,休屠王那边……会不会出了什么岔子?”吕释之按捺不住,趁着片刻歇息的机会,凑到程纬身边低声问道。
程纬眉头紧锁,心中同样忐忑不安。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分析道:“消息传递需要时间,休屠王调兵遣将也需要时间。况且,他生性多疑,必定会派人核实狄道虚实。再等等……如今你我已无退路,唯有耐心等待,并……继续示弱,让李凌和周勃放松警惕。”
吕释之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只希望休屠王莫要错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才好……”
就在狄道城内暗流涌动之际,那道经过篡改的讯息,几经辗转,终于穿越了茫茫雪原,抵达了休屠王所在的王庭。
休屠王颉利冒顿(虚构名,武力88,智力70),正值壮年,野心勃勃。他早就对富饶的陇西之地垂涎三尺,去年冬季的围攻虽未竟全功,却也重创了汉军,让他看到了南下的希望。此刻,他手持那枚刻着暗语的骨片,听着心腹千骑长(正是与老胡有旧的那位)的禀报,粗犷的脸上露出了兴奋而又谨慎的神色。
“消息可靠吗?”颉利冒顿沉声问道,声音如同草原上的闷雷。
“大汗,消息来自狄道城内一个可靠的‘朋友’,他收了重金,所言应当不虚。”千骑长躬身道,“据称,汉人的昭武王李凌虽然苏醒了,但身体极度虚弱,连站立都困难,根本无法理事。狄道城内粮草已尽,军心涣散,百姓易子而食,守将周勃焦头烂额。而且……汉人朝廷似乎也无力支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