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站在画廊门口,雨丝斜斜地打在她的校服裙摆上。
高三的周末本该在题海中度过,但母亲强硬地把她“赶”出了家门。“最后一次模拟考退步了十名,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母亲冰冷的声音仍在耳边回响,“如果最后一个月不能把成绩提上去,就别想什么中央美院了。”
雨中的画廊显得格外突兀——一栋巴洛克风格建筑孤立在一片现代化写字楼之间,仿佛某个时空错位的产物。青铜门牌上刻着“幻境画廊”四个字,门缝中透出暖黄色的光。
林晚推门而入,风铃轻响。
与外观的华丽不同,内部出奇地简约。白色墙壁,灰色地板,只有寥寥十余幅画作陈列其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从柜台后抬起头,眼镜滑到鼻尖。
“欢迎光临。”老人声音沙哑,“请随意参观,但切记——不要靠画作太近。”
林晚点点头,校服上的雨水滴落在地板上,形成一小片深色水渍。她本来只是想躲雨,但既然进来了,就看看也无妨。
前几幅是现代抽象画,色彩张扬却无法引起她的兴趣。直到走到画廊最深处,林晚突然停住了脚步。
那是一幅巨大的中世纪风格壁画,几乎占据整面墙。
画作分为九层,每层都描绘着不同的场景。最底层是狂欢的宴会,人们举杯畅饮;往上则是战场、法庭、密室...每一层的人物和建筑都精雕细琢,仿佛能听到画中人的呼吸。
林晚着迷地走近,忘记老人的警告。
画中人物的眼睛似乎都在看着她。一个穿着暗红色长裙的女人尤其显眼,她位于画的第四层,正从一扇窗口望出来,与林晚四目相对。
那眼神复杂难解——三分邀请,七分警告。
“很美,不是吗?”老人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林晚吓了一跳,连忙后退一步:“这是什么画?谁画的?”
“没有名字,也没有作者。”老人幽幽地说,“据说它能揭示观画者内心的九重人性。每个人看到的细节都不尽相同。”
林晚又望向那幅画,突然发现第四层的红裙女人不知何时转过身去了,只留下一个背影。
“我能拍照吗?”林晚掏出手机。
“抱歉,不允许拍照。”老人摇头,“而且,电子设备捕捉不到它的神韵。”
仿佛为了验证老人的话,林晚的手机镜头中的画作变得模糊不清,就像蒙上了一层雾。她只好收起手机。
雨停了。林晚告辞离开,但画中那个女人的眼神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晚,林晚梦见自己站在画前,画中人物全部转过身,无声地注视着她。
周一清晨,林晚眼下带着淡淡的黑眼圈。整整一夜,她都在梦中与那幅画对视。
“晚晚,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课间时,班主任特意找到她,“你妈妈很担心。”
林晚低下头:“我知道,我会努力的。”
但她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黑板上的公式扭曲变形,最后变成画中那些精细的线条。老师的讲课声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某种似有若无的中世纪乐声。
“林晚!林晚!”同桌推了推她,“你怎么在发呆?”
“啊?没什么,可能没睡好。”林晚揉揉太阳穴,强迫自己回到现实。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幻觉变本加厉。她时不时能闻到画中宴会食物的香气,听到兵刃相交的铿锵声,甚至感觉到画中人的目光追随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周五放学后,林晚鬼使神差地再次来到画廊。
老人似乎早就料到她会来,什么都没问,只是默默地点点头。林晚径直走向那幅画,心跳加速。
这次,她注意到更多细节。
画作第二层描绘的是一场审判,被指控者竟长得有几分像她的班主任;第五层中,一个商人正在称量金币,他的顾客神似林晚的母亲;而那个红裙女人依然在第四层的窗口,这次她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盒子。
“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老人的声音响起,林晚吓了一跳。
“这画...会变吗?”林晚忍不住问。
老人微微一笑:“变的不是画,是观画者的心。你最近压力很大吧?”
林晚惊讶地看着老人:“你怎么知道?”
“高三学生都这样。”老人指指画作,“尤其是像你这样敏感的孩子,更容易陷入它的‘幻境’中。”
“幻境?”
“传说中,这幅画会邀请某些人进入它的世界,经历九重人性的考验。”老人的语气半开玩笑,但眼神异常认真,“不过那只是传说罢了。”
离开画廊时,老人送给她一张明信片,上面是那幅画的缩小版印刷品。“也许能带给你灵感。”他说。
那晚,林晚对着明信片发呆。印刷品远远不及原作的精细,但那个红裙女人的轮廓依然可见。
睡着后,林晚坠入了一个清晰的梦境。
她站在画中的宴会场,周围是狂欢的人群。美食美酒堆积如山,乐师演奏着欢快的曲子。一个侍者递给她一杯琥珀色的液体,林晚接过抿了一口,甜蜜中带着一丝苦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