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 > 第58章 老夫子课堂发难,新教习文气破局!

王明远王夫子那句话,声音不高,却像一盆冷水,兜头浇在了热烈喧腾的明伦堂里。

原本围着林凡的学子们,脸上的兴奋和激动瞬间僵住,纷纷回头,看向这位县学里资历最老、也最严苛的夫子。

那被叫住的学子,更是面色发白,躬着身子,连连称是,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

“王夫子……”

他想辩解几句,却在王明远那审视的注视下,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气氛,一下子变得尴尬而凝重。

林凡拨开身前的郑谦,走上前,先是对着王明远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王夫子教诲的是。”

他没有反驳,反而先承认了对方话里的道理。

然后,他才转向那名不知所措的学子,温和开口。

“王夫子是怕你我走了捷径,忘了根本,这是爱护之言,你要记在心里。”

“圣人经典,是千年文道的根基,是每一个读书人安身立命的磐石,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会变。”

他这番话,让王明远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可林凡的下一句话,却让王明远刚刚舒展的眉头,又紧紧地锁了起来。

“但是,”林凡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讲堂,“根基是用来承载高楼的,磐石是用来抵御风浪的。若我们只守着根基,却不敢在其上添砖加瓦,那这根基,与一块埋在地下的死石头,又有何异?”

他看着堂下所有的学子,一字一句。

“我们读经典,不是为了变成经典的复述者,而是要站在先贤的肩膀上,去看他们未曾见过的风景,去说他们未曾言明的道理。这,才是对经典,最大的尊重。”

“你!”

王明远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这番话,听着句句在理,可每一句,都在挖他信奉了一辈子的治学理念的墙角!

“巧言令色!一派胡言!”

他一甩袖子,不再理会林凡,而是对着所有学-子厉声训斥。

“明日,老夫要亲自考校你们的《论语》!若是连圣人原典都背不全,看你们还如何去‘添砖加瓦’!”

说完,他便背着手,怒气冲冲地离开了明伦堂。

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学,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学子们面面相觑,心中刚被点燃的火焰,似乎又被浇上了一层名为“考试”的冰水。

“林兄,这王夫子也太固执了!”郑谦愤愤不平。

林凡却只是笑了笑,并不在意。

他知道,理念的冲突,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化解的。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第二日,依旧是明伦堂。

林凡的第二堂课,还未开始,王明远夫子便带着两个老教习,不请自来,直接坐在了第一排。

他什么话也不说,只是将一本厚厚的《论语集注》放在桌上,闭目养神。

那股无形的压力,瞬间笼罩了整个讲堂。

学子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连大气都不敢喘。

林凡走上讲台,仿佛没有看到王明远一般,神色自若。

“昨日,我们谈了诗的本源。今日,我们便来聊一聊,如何将‘本心’与‘苍生’,融入我们的文章。”

他刚起了个头,王明远便睁开了眼睛。

“林教习。”

他站起身,声音里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威严。

“在谈论如何融入文章之前,是否应该先检验一下,这些学子,对文章的根本,究竟掌握了多少?”

他不等林凡回答,便直接面向所有学子,沉声发问。

“《论语·为政篇》有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谁能为老夫解一解,此句何意?又该如何应用于时文策论之中?”

这个问题一出,堂下顿时一片死寂。

这句子他们都背过,注释也看过,意思是“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行事的动机,审视他安心于什么。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可要说如何应用到策论里,还当着王明远夫子的面,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更何况,随着王明远的发问,一股沉重、刻板的文气,从他身上弥漫开来。

这股文气,饱含着数十年苦读经典的沉淀,厚重如山,压得在场的学子们心头发闷,脑中一片空白,连原本记熟的文句,都变得模糊起来。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提问,而是一场文气上的直接碾压!

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证明林凡那套“花里胡哨”的理论,在真正的经典面前,不堪一击。

郑谦坐在下面,急得抓耳挠腮,他明明对这句有所感悟,可在那股文气的压迫下,却怎么也组织不起有效的言语。

就在这时,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从讲台之上传来。

那气息,不似王明远的文气那般厚重压迫,反而带着一种温润的、鲜活的暖意。

它不与王明远的文气直接对抗,而是如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地渗入每一个学子的心田,驱散了那份沉闷与压抑,让他们混乱的思绪,重新变得清明。

林凡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

“王夫子这个问题,问得极好。”

“这句话,圣人是在教我们如何识人。”

“但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身边,最常见,也最需要我们去‘视’、去‘观’、去‘察’的人,是谁?”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引导力量。

学子们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话语开始转动。

是谁?

是父母,是朋友,是老师……

一个坐在角落,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学子,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神一亮。

林凡的视线,恰好落在了他的身上,带着鼓励。

“张越,你来说说看。”

那名叫张越的学子,深吸一口气,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站了起来。

他没有去看王明远,而是看着林凡,声音虽然还有些紧张,但思路却异常清晰。

“学生以为,这句话,可以用来看城东集市的王屠户。”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王明远更是气得差点笑出声。

简直是胡闹!圣人言语,何等高妙,竟被用来与一个粗鄙的屠夫相提并论!

“肃静!”王明远厉喝一声,正要发作。

张越却没有停下,继续说了下去。

“我每日上学,都会路过王屠户的肉铺。我‘视其所以’,看到他每日卖猪肉,刀法精准,从不缺斤短两。这是他的行为。”

“我‘观其所由’,曾听街坊议论,他家中有一个常年卧病的妻子,需要汤药不断。他卖肉,是为了给妻子治病,养活一家人。这是他的动机。”

“我‘察其所安’,见过他好几次,将卖剩下的肉骨头,送给街角的乞儿,看到乞儿吃饱后,他脸上会露出很安心的笑容。他心安于行善积德。”

他一口气说完,整个讲堂,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他这番话给镇住了。

这番解释,没有引用任何一句经义注释,全都是最朴实的白描,却将“所以”、“所由”、“所安”这三个层次,剖析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一个有血有肉,有担当,有善心的屠户形象,就这样立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张越转向王明远,躬身一礼。

“回夫子话。若要在策论中论及‘吏治’,学生以为,便可引用此句。考察一名官吏,不应只看他写出的文章,做出的功绩,更要深入其乡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看他如何对待父母乡邻,如何处置分外小事。如此,方能知其本性,辨其忠奸。这,便是圣人之言,于今日之用。”

话音落下,掷地有声。

王明远呆呆地站在那里,张着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那股用以压人的沉重文气,不知何时,早已被冲得七零八落。

他败了。

败得彻彻底底。

不是败在经义的辩论上,而是败在了一种他从未想象过的,鲜活而强大的力量面前。

整个明伦堂,先是极致的安静,随即,爆发出比上一次更加热烈的掌声。

学子们看着讲台上的林凡,又看看身边的张越,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顿悟。

王明远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化作一片死灰。

他猛地一拍桌子,在掌声中站了起来,死死地盯着林凡。

“好!好一个‘圣人之言,于今日之用’!”

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句话。

“十日后,便是县学月考!届时,老夫会亲自出题,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些能言善辩之辈,在真正的考场上,能写出什么样的锦绣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