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 > 第204章 诗赋传情!文气显圣现盛世!

林凡回到平安小筑时,夜色已然深沉。老张已为他点亮油灯,见他归来,连忙上前,脸上写满关切。

“公子,今日可顺利?”老张低声问道。

林凡摆了摆手,示意无妨,只是心头一片清明,今日策论尽抒胸臆,压在心间的块垒消散不少。他坐到书桌前,没有拿起笔,只是静坐片刻。明日是诗赋一场,他需要调整心绪,迎接新的挑战。那些金陵世家子弟,或许在策论上有所欠缺,但在诗词歌赋方面,却是从小浸淫,底蕴深厚。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白杨村的残破,青龙山匪患的无奈,以及金陵城西巷子里百姓的淳朴与辛劳。这些画面,是他的“格物”所得,也是他文气的源泉。他明白,他的诗,绝不能是风花雪月,而应是为民请命,为世间立言。

翌日清晨,金陵城笼罩在薄雾之中。贡院方向的鼓声,依旧准时响起,催促着赶考的学子。林凡今日的心情,比昨日更为平静。他换上儒衫,用过简单的早饭,便在老张的殷切目送下,再次踏上前往贡院的道路。

今日的贡院,气氛与昨日又有些不同。昨日的策论,重在思想与见解;今日的诗赋,则更考才情与底蕴。学子们步入考棚,不少人手中还拿着诗集,临阵抱佛脚。

林凡找到自己的考棚,坐定。他没有急着拿出笔墨,而是感受着考棚内弥漫的文气。这股文气,比昨日更加灵动,仿佛带着诗词的韵律,在空气中流转。

辰时三刻,钟声再次响起。考官们开始分发考卷。

林凡接过考卷,目光落在考题上。

“乡试第二场,诗赋。题为:《登金陵城楼,望秋色,抒胸臆》。”

考题一出,考棚内瞬间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这题目,看似寻常,实则极考功底。登高望远,秋色入怀,如何从这常见的意象中,写出新意,抒发真情,而非落入俗套,是最大的难点。对于那些惯于风花雪月的世家子弟而言,这似乎是他们擅长的领域。

林凡却心头一动。他昨日走过金陵城西的巷子,感受到那份朴实与生机,也看到了城墙下的生活百态。登城楼,望的不仅是秋色,更是金陵城百年的兴衰与当下的困境。

他拿起笔,墨汁在砚台中缓缓研开。笔尖悬于考卷之上,思绪流转。

“金陵城楼高,秋风拂面凉。

层林尽染色,不见稻谷黄。

昔日繁华梦,今朝几多伤。

寒门无暖食,谁解民生常?

我欲登高望,不为感风光。

但愿四海宁,万民皆安康。

春来花满径,秋收谷满仓。

稚子欢声笑,老者鬓飞霜。

莫道文人空,笔墨亦可当。

为民请一愿,天下得久长。”

当林凡的笔尖在考卷上游走,墨迹逐渐铺满纸面时,考棚内,一股无形的力量缓缓升腾。这股力量,并非昨日策论的磅礴浩瀚,而是带着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考棚上方,文气开始凝聚。这一次,不再是模糊的光幕,而是具象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先显现的,是秋风萧瑟中,一望无际的田野,却不见丰收的景象,只有几处稀疏的稻穗,摇摇欲坠。紧接着,画面一转,破败的茅屋前,一位老妇人抱着瘦弱的孩子,眼中满是愁苦。

随着林凡笔锋的转折,文气的画面也随之变化。

当他写到“但愿四海宁,万民皆安康”时,文气凝结出的景象豁然开朗。金色的稻浪在田间翻滚,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正忙碌地收割着沉甸甸的稻谷。水车吱呀作响,将清澈的河水引入田地。

再往下,画面变得更加温馨。炊烟从一排排整齐的茅屋上升起,孩童们在巷子里追逐嬉闹,笑声清脆。老人们坐在家门口,唇角挂着满足的笑意,看着夕阳渐渐西沉。整个金陵城,仿佛被一层金色的光芒笼罩,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

这并非寻常文章所能引发的异象,而是林凡笔下的真情实感,与天地文气共鸣,将他心中的愿景具象化。

考棚内外,不少学子和巡视的兵丁,都感受到了这股沁人心脾的暖意,以及眼前那若隐若现的祥和景象。他们下意识地抬头,却只看到贡院高大的屋檐。然而,那份从心底升腾而起的感动,却是如此真实。

林凡写下最后一个字,笔尖轻轻离开纸面。考棚上方的文气异象瞬间消散,化作一道温润的金光,没入他体内。文宫星海随之共鸣,文气变得更加精纯,带着一种诗意的力量。

他长舒一口气,心头前所未有的畅快。他知道,这篇诗赋,是他对金陵城,对天下百姓,最真挚的期盼。

很快,收卷的考官来到林凡的考棚。那位考官接过考卷,目光触及诗篇,身子猛地一震,随即脸上浮现出难以置信的神色。他捧着考卷,步履匆匆地走向阅卷房,全然不顾其他考生的目光。

阅卷房内,主考官陈修远正与几位副主考讨论着第一场的策论。那位收卷的考官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陈大人,诸位大人!”他声音有些发颤,“下官又收得一份诗赋,其文气之盛,意境之深远,实属平生罕见!”

陈修远微微挑眉,接过考卷。他目光落在“青阳县林凡”的名字上,唇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他开始阅读,随着诗句的深入,他的神色也变得愈发凝重,继而转化为一种深沉的赞叹。

“好一个‘我欲登高望,不为感风光。但愿四海宁,万民皆安康。’!”陈修远轻声念出,声音中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他抬起头,环视阅卷房内的考官们。此时,不少考官已凑过来,看着那篇诗赋,脸上皆是动容之色。

“此诗,直抒胸臆,以民生为念,不着一字风月,却字字皆情。”一位老考官感慨万语。

“更难得的是,这诗赋,方才在考棚内,竟引发了文气化形之异象!”收卷的考官补充道,“那文气化形为丰收景象,百姓安居乐业之景,令人动容!”

“文气化形?”阅卷房内,一片哗然。

陈修远将诗赋轻轻放在桌上,目光深远。他知道,这首诗,将比昨日的策论,在金陵城中激起更大的波澜。这首“民生之诗”,将如何改变林凡的命运,又将如何在金陵城中流传开来?他隐约感觉到,一股新的力量,正随着这首诗,在金陵城中悄然萌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