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 > 第191章 赶考路上也修行,一朝顿悟惊鬼神!

马车驶离了青阳县的城郭,车轮碾过官道,发出单调而又富有节奏的“咯吱”声。

身后那山呼海啸般的送别声,被距离和风声渐渐吞没,最终化为一片遥远的寂静。

车厢内,没有了万民敬仰的“林青天”,只有一个穿着普通儒衫的少年。

林凡闭着眼,靠在车厢的软垫上,那片被他贴身收藏的槐树叶,正隔着衣衫,散发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仿佛青阳县所有人的体温,都汇聚于此。

他没有急着去想省城的风云,也没有去回味临别时的波澜壮阔。

他的心神,完全沉浸在了自己体内的文宫之中。

那片由浩然正气化作的璀璨星海,正在缓缓流转。

正中央,那颗凝实无比的文胆,如同定海神针,每一次搏动,都与他的心跳,与这马车的颠簸,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鸣。

他能感觉到,从怀中那片槐树叶上传来的,最纯粹的民心念力,正化作涓涓细流,不断地融入文胆星海,让那片星海变得更加深邃,更加浩瀚。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过去读书,是格物,是致知,是从书本中汲取前人的智慧。

而现在,他仿佛成了智慧本身的一个小小的源头。

百姓的期盼,王丞哲的托付,王铁柱等人的信赖,都化作了最坚实的燃料,让他这颗初生的文胆,燃烧得愈发明亮。

马车行了约莫一个时辰,彻底远离了青阳县的地界。

林凡睁开眼,那双眸子里,不见了临别时的温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学子特有的专注与锐利。

他从随身的行囊里,取出了一本书。

不是什么新奇的话本,而是最基础的,天下读书人都要读的《论语》。

他没有翻页,只是将书平放在膝上,伸出手指,轻轻地,从封面上的“论语”二字上,缓缓划过。

指尖的触感,与纸张的纹理摩擦。

就在这一瞬间,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他的文宫之内,文胆猛地一震。

那书本上的一个个铅字,仿佛活了过来。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散发着微光的精神烙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当他的指尖触碰到这句话时,他的脑海中,不再是简单的字面释义。

他仿佛“看”到了,一位身着古朴长袍的老者,正坐在杏坛之上,面对着一张张求知若渴的年轻面孔,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缓缓道出这句千古名言。

那声音,穿越了时空,直接在他的文胆星海中回响。

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一种最朴素,却又最强大的道理。

这种感觉,玄之又玄。

他甚至能“闻”到,那杏坛周围,空气中弥漫的草木清香。

他能“感觉”到,那些弟子们听到教诲时,心中升起的喜悦与明悟。

这不是幻觉。

这是文胆初成之后,与圣人经典产生的“共鸣”!

他体内的浩然正气,与书中的圣人之言,本出同源。

此刻,两者相互印证,相互交融,让他对经典的理解,瞬间跨越了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直抵本源。

林凡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撼。

他继续向下读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不再是单纯地去背诵、去理解,而是在与那位千古之前的圣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车厢外,是单调的旅途。

车厢内,却是波澜壮阔的文道修行。

他的文胆,在这场无声的对话中,被一遍又一遍地洗练,变得更加通透,更加坚固。

那片星海,也随之扩张,星辰的光芒,愈发璀璨。

时间,就在这种奇妙的修行中,悄然流逝。

傍晚时分,马车抵达了一处名为“望月镇”的驿站。

这是通往省城的第一个大镇,许多赶考的学子,都会在此处落脚歇息。

林凡收起书本,走出车厢。

长途的颠簸,并未让他感到疲惫,反而因为一下午的“修行”,精神格外清明。

他刚一走进驿站的大堂,一股混杂着饭菜香气、酒气和墨水味的喧嚣,便扑面而来。

大堂里,坐满了穿着各式儒衫的读书人。

三五成群,高谈阔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自矜与对未来的期盼。

“听说了吗?今年的乡试,提学道衙门发的考纲里,似乎添了些新东西。”

一个角落里,几个学子的对话,清晰地传入了林凡的耳中。

他要了一间客房,又点了些简单的饭菜,就坐在一个不甚起眼的位置,默默地听着。

“可不是嘛!”另一人接话,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说是要考什么‘策论’,还要与农桑水利相关,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我等十年寒窗,读的是圣贤文章,学的是锦绣辞章,何时要去理会那些泥腿子的事情了?”

“刘兄此言差矣。”一个面容清瘦的学子摇了摇头,反驳道,“郑老夫子主张‘经世致用’,学问若不能用于国计民生,那与皓首穷经的书虫何异?依我看,这正是朝廷求变的风向啊!”

“哼,风向?”那被称为刘兄的学子冷笑一声,“不过是郑玄经一派,想借此机会,将他们那些‘奇技淫巧’塞入正途罢了。我辈读书人,当以‘古风’为正统,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至于那什么水车、新犁,交给工匠去做便是,何须我等费心?”

这番争论,立刻引起了周围不少学子的附和。

显然,那所谓的“古风派”,在这些学子中,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林凡安静地吃着饭,心中却已是波澜起伏。

王丞哲的提醒,言犹在耳。

他没想到,自己才刚踏出青阳县,就一头撞进了这两派之争的最前沿。

乡试,果然不仅仅是考场。

更是战场。

吃完饭,林凡没有在大堂多留,径直回了自己的客房。

他关上房门,从行囊里,取出了一份从青阳县衙抄录的,关于此次乡试的公文。

之前在路上,他只顾着与圣人“对话”,并未细看。

此刻,在烛火下,他将公文缓缓展开。

大部分内容,都与往年无异,依旧是以经义、诗赋为主。

但在公文的末尾,确实用小字,添上了一行不起眼的注释。

“……另,为体察民情,考核实务,本次乡试,或将增设一题策论,方向或为农、工、商、律,望诸生周知。”

“或将”、“或为”。

用词含糊,模棱两可。

可林凡却从这几个字里,嗅到了一股浓烈的,试探与博弈的味道。

这道题,就像是“经世派”好不容易,才从“古风派”手里,撬开的一道门缝。

门缝很小,甚至可能随时被关上。

但它终究是一道光。

对别人来说,这道题可能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变数,甚至可以放弃。

可对林凡来说,这道题,就是他为青阳县“立潮头”的,最锋利的武器!

他铺开纸张,提起笔,却没有去写那些华美的诗赋,也没有去揣摩经义的八股文章。

他沉吟片刻,在纸上,写下了一个题目。

《论青阳‘耕读’之法,于国朝赋税、民心稳固之裨益》。

他要做的,不是去迎合考题。

而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考题。

烛火摇曳,将他专注的身影,投射在窗纸上。

而就在他落笔的瞬间,他怀中那片来自青阳县的槐树叶,猛地烫了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