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 > 第151章 新科案首荣归里,穷山恶水起宏图!

上京城那道跨越千里的冰冷意志,像一根无形的针,深深扎进了林凡的心神之中。

他一连数日,都留在府学那间僻静的小院里,闭门不出。

周正来过几次,见他总是在书案前凝神枯坐,还以为他是在为“时务策论科”的教案费心,也不敢过多打扰。

只有林凡自己清楚,他在做什么。

他在等。

等那根针带来的刺痛感,彻底消弭。

等自己因“文心共鸣”而急剧膨胀,险些失控的心神,重新归于沉静。

他将那道来自京城的杀机,当成了一块磨刀石,反复打磨着自己的心境。

直到第五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竹林,洒在他身上时,林凡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那股盘踞在心头的阴霾,终于被他化解无形,紫府文宫内的小苗,非但没有受损,反而愈发凝实,叶片上流动着一层淡淡的宝光。

心,前所未有的安宁。

他推开院门,找到了正在演武场上练拳的周正。

“周兄,我想……回一趟青阳。”

周正收了拳势,有些意外:“回青阳?现在?你这时务策论科刚刚开张,府学里那帮家伙可都等着听你的课呢。再说,孙家那边虽然缩回去了,但难保没有后手,你一个人回去,太危险了。”

林凡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淡然。

“正因如此,才要回去。”

“我的根,在青阳。我的道,是从那里开始的。如今心有迷雾,便需回到原点,才能看得清楚。”

他没有提京城的事,那太过遥远,也太过凶险,说出来只会徒增周正的烦恼。

看着林凡平静却不容动摇的神情,周正知道自己劝不住。

“行吧!我派一队府衙的护卫送你!不,我亲自送你回去!”

“不必了。”林凡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来时一人,去时,亦当一人。”

“你若真想帮我,就帮我将这时务策论科的架子搭好。我留下了几篇策论大纲,你可组织学子们先行研讨,待我回来,再与他们分说。”

最终,周正还是拗不过他,只能亲自将他送到了府城门口。

没有车马,没有仪仗。

林凡依旧是一身简单的青衫,背着那个旧行囊,混在出城的商队人流中,悄然离开了这座因他而风起云涌的青州府城。

……

归途,总是比来时要快。

或许是心境不同,来时步步惊心,归时却是一片坦途。

当青阳县那熟悉的城郭轮廓出现在视线尽头时,林凡的心,莫名地安定了下来。

他没有走官道正门,而是绕到一处偏僻的小径,准备悄悄地进城,先去拜见恩师。

然而,当他刚刚踏上那条通往县城的小路时,就发觉了不对劲。

路上,竟然有好些个半大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

一看到他的身影,其中一个眼尖的,立刻扯着嗓子,用尽全身的力气,朝城里的方向大喊:

“回来啦——!林案首回来啦——!”

这一声喊,仿佛点燃了引线。

下一刻,原本安静的青阳县城,瞬间沸腾了。

“咚!咚!咚!”

张铁匠那家铁匠铺里,传出了三声雄浑有力的捶打声,那是他们早就约定好的信号。

紧接着,无数的人,从各家的铺子里,从低矮的民房里,从田间地头,潮水般地涌了出来,涌向了林凡所在的方向。

林凡愣在了原地。

他看着那一张张熟悉而质朴的面孔,看着他们眼中那毫不掩饰的狂喜与激动,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

“是林凡!是咱们青阳县的案首!”

“苍天有眼啊!我就知道林公子不是池中之物!”

“快!快让开!别挡着林案首的路!”

人群自发地分开一条道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与有荣焉的自豪。

张铁匠赤着黝黑的膀子,第一个冲到最前面,他蒲扇般的大手在围裙上使劲擦了擦,才敢上来拉住林凡的胳膊,一双虎目里,竟是泛起了泪光。

“好小子!好样的!给咱们青阳县的爷们长脸了!”

布行刘掌柜,捧着一匹崭新的青色绸缎,硬要往林凡身上披。

“林案首,您那身衣服太素净了!穿这个!这才是案首该有的气派!”

还有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再一次从人群里挤了出来。

她仰着小脸,将手里一捧还带着露水的野菊花,高高地举到林凡面前。

这一次,她不再怯生生的,而是用清脆响亮的声音喊道:“林哥哥,欢迎回家!”

林凡的心,被这四个字,狠狠地撞了一下。

他俯下身,接过那捧野花,胸腔里翻涌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他以为自己只是回到了一个起点,却未曾想,这里有这么多人在等他回家。

他被人群簇拥着,朝着县学的方向走去。

一路之上,百姓们将自家最好的东西,拼命地往他手里塞。

一个刚煮熟还烫手的鸡蛋,一把炒得喷香的南瓜子,几颗用麦芽糖熬制的、孩子们都舍不得吃的糖块……

这些东西,不值什么钱,却又沉甸甸的,压得林凡的心头发酸。

他走得很慢,目光扫过一张张笑脸。

可看着看着,他脸上的笑意,却慢慢地,淡了下去。

他的感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敏锐。

他看到了张铁匠那因为常年劳作而变形的指关节。

他看到了刘掌柜那光鲜绸缎下,洗得发白的内衬衣领。

他看到了那些欢呼雀跃的乡亲们,脸上虽然笑着,但眼角的皱纹里,却藏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困苦。

他看到了路边田地里,那稀稀拉拉的庄稼,叶片枯黄,一看便知是缺水少肥。

几个农夫扛着锄头跑来看热闹,那锄头还是最老旧的木柄铁口,笨重且低效。

青阳县,和他离开时,一模一样。

或者说,和他记忆里,那个贫瘠的、靠天吃饭的小县城,一模一样。

他的成功,他的荣耀,给这里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慰藉,却没能给这片土地,带来一粒粮食的增产。

当他走到县学门口时,陈望夫子和王丞哲县令,早已等候在那里。

“老师,县令大人。”

林凡拨开人群,对着二人,深深一揖。

王丞哲满面红光,亲自上前扶起他,朗声笑道:“好啊!林凡,本官没有看错你!府试案首,我青阳县开县百年,你是头一个!当浮一大白!”

陈望夫子只是欣慰地看着他,眼眶泛红,捋着胡须,连连点头。

就在这时,几顶华丽的轿子在不远处停下,几个穿着绫罗绸缎、脑满肠肥的乡绅,在仆人的搀扶下,满脸堆笑地走了过来。

为首的,是县里最大的地主,钱员外。

“哎呀呀,这不是林案首回来了吗?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钱员外对着林凡拱了拱手,一双小眼睛里,闪烁着精明的光。

“林案首如今是府学教习,一步登天,日后前途不可限量。我们青阳这小地方,以后可就要多多仰仗林案首提携了。”

他话里话外,都是奉承,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林凡看着他那油光满面的脸,再想想刚才看到的那些乡亲们的脸,心中那股暖流,渐渐冷却,化作了一股沉重的责任。

他脸上的表情很平静,只是淡淡地回了一礼。

“钱员外客气了。林凡是青阳人,为家乡做些事情,是分内之责。”

他这句话,说得真心实意。

可听在钱员外等人的耳朵里,却变了味道。

为家乡做些事情?做什么事情?

他们这些乡绅,最怕的就是这种读了点书、有了点权、还总想着“为民请命”的愣头青。

几人交换了一个眼色,笑容都变得有些僵硬。

送走了这些各怀心思的乡绅,喧闹的人群也渐渐散去。

夜里,陈望夫子为他设宴洗尘。

师徒二人,依旧是那张方桌,几样小菜。

“老师,学生想在青阳,留一段时间。”林凡为夫子斟满酒,开口说道。

陈望夫子呷了一口酒,似乎并不意外。

“想好了?”

“想好了。”林凡的语气很坚定,“学生在府城,写了一篇策论,讲的是‘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可若连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都无法改变,那再好的文章,也不过是空谈。”

他放下酒杯,站起身,走到书房窗边,推开了窗户。

窗外,是寂静的县城,和远处连绵的、贫瘠的土地。

“老师,我想让青阳的田地里,能长出更多的粮食。”

“我想让青阳的百姓,在寒冬腊月,能有一件真正保暖的新衣。”

“我想让那些光着屁股的孩子,能有书读,能识字,能知道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陈望夫子静静地听着,许久,才缓缓开口。

“难。”

只有一个字。

“学生知道难。”林凡转过身,看着自己的恩师,双目之中,燃烧着一团前所未有的火焰。

“但,总要有人,去做这第一步。”

他走回书案前,没有去碰那些圣贤经典,而是铺开了一张空白的宣纸,提起笔,蘸满了墨。

他没有写诗,也没有作文。

而是在那张白纸上,画下了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线条,一个复杂而精巧的农具雏形,跃然纸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