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66章 立春探源与腐菌变异体的围剿

立春前的最后一场雪,落在黎明新城的农田里时,已经没了深冬的凛冽——雪花落地即化,在冻土上积起一层薄薄的泥浆,踩上去会沾湿鞋底,却带着泥土苏醒的腥气。林墨蹲在田埂上,用手指戳了戳解冻的土壤,指尖能感受到土层下微弱的暖意,老周说,再过三天,就能开始翻耕育苗,比往年足足提前了一周。

“墨哥!勘探队在东郊的‘旧农科所’遗址,发现了连片的温室大棚!”张远骑着摩托车从东边疾驰而来,车把上挂着一张皱巴巴的草图,上面画着几个长方形的建筑轮廓,“队长说大棚的框架还在,就是里面长了不少奇怪的蘑菇,还有……有变异体活动的痕迹!”

林墨立刻站起身,拍掉手上的泥土。旧农科所他有印象,战前是江城重要的农业研究基地,要是温室大棚能修复,就能提前培育水稻、玉米秧苗,等气温稳定后直接移栽,至少能让秋收提前半个月。“让勘探队原地待命,不要擅自进入大棚!”他抓起对讲机,快速下达指令,“老周,你带种植组去评估大棚的可用程度;老郑,准备切割工具和防毒面具,温室潮湿,可能有有毒孢子;赵磊,带五名队员,配火焰喷射器和穿甲箭,负责清理变异体;苏晚晴,医疗组备足抗过敏和解毒药剂,在遗址外围设临时医疗点。”

半小时后,探索队在东郊的旧农科所遗址汇合。眼前的景象比预期的更完整——三栋连排的玻璃温室,框架是厚重的钢材,虽然部分玻璃碎裂,但主体结构没塌,只是被藤蔓和墨绿色的菌类覆盖,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潮湿的腐味。勘探队的小李指着中间一栋温室的入口:“变异体就在里面,我们看到它的时候,正趴在菌类堆里,体型像野猪,身上长满了白色的蘑菇,一靠近就会喷黑色的粉末。”

“是腐菌变异体。”苏晚晴从医疗包里拿出一个透明试管,收集了一点飘在空气中的黑色粉末,对着阳光观察,“粉末是有毒孢子,吸入会引发呼吸道感染,皮肤接触会红肿发痒,必须戴防毒面具才能进入。”

老郑立刻分发提前准备的防毒面具——用塑料瓶改造的面罩,滤层里装着陶窑据点烧制的活性炭,能过滤大部分有毒孢子。“我改装了两台‘喷火机器人’,可以先派进去探路,减少人员风险。”他按下遥控器,两台半米高的小机器人从卡车后面滑出来,机身两侧装着迷你火焰喷射器,头顶的摄像头实时传输画面到平板上。

机器人缓缓驶入温室,屏幕上的画面清晰起来——温室内部布满了厚厚的腐菌,地面上积着深达十厘米的腐殖土,角落里,一只体长两米的变异体正趴在菌堆上,身上的白色蘑菇随着呼吸轻轻晃动,看到机器人靠近,突然抬起头,喷出一团黑色的孢子。

“启动火焰喷射!”老郑按下按钮,机器人的火焰喷射器喷出两道细长的火舌,落在腐菌上,瞬间燃起绿色的火焰,有毒孢子被高温灼烧,化作白色的烟雾。变异体受惊,猛地冲向机器人,却被火焰逼得连连后退,身上的蘑菇被烧掉不少,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皮肤。

“赵磊,趁机进去包抄!”林墨大喊着,赵磊带领队员戴好防毒面具,握着火焰喷射器,从温室两侧的侧门进入,形成夹击之势。变异体见势不妙,转身想撞破玻璃逃跑,却被老周提前安排的种植组队员用枫木支架挡住——这些支架是老枫特意从枫木据点运来的,坚硬耐用,刚好能堵住温室的出口。

“攻击它的头部!那里没有蘑菇覆盖,是弱点!”苏晚晴通过对讲机提醒,她正盯着平板上的画面,注意到变异体头部的腐菌明显比身体少。赵磊立刻调整方向,火焰喷射器的火舌集中在变异体的头部,变异体发出一声痛苦的嘶吼,踉跄着倒在地上,身上的腐菌被火焰彻底烧尽,黑色的血液流在腐殖土上,很快就被吸收。

清理完变异体,队员们开始清理温室内部的腐菌。老周蹲在角落里,拨开厚厚的腐殖土,露出下面的育苗床——用混凝土浇筑的床体完好无损,只是表面覆盖着一层霉菌。“只要用石灰水消毒,再铺上新的营养土,就能用来育苗!”他兴奋地用手敲了敲育苗床,声音清脆,“这里的温控系统虽然坏了,但我们可以用供暖系统的余热,通过管道输送进来,保持室温在25度左右,刚好适合秧苗生长。”

老郑则检查温室的框架结构,用扳手敲了敲钢材连接处:“大部分焊点没松,只需要更换一些锈蚀的螺栓,再用河港据点送来的防水布修补破损的玻璃,三天就能修复完成。”他指着温室顶部的通风口,“还可以加装太阳能板,白天用太阳能供电,晚上用余热,节能又稳定。”

接下来的三天,各据点的支援源源不断——河港的船队送来防水布和绳索,枫木据点的队员帮忙搭建新的枫木支架,陶窑据点运来装营养土的陶盆,畜牧据点送来腐熟的羊粪作为肥料,连石滩据点的矿工都赶来帮忙,用矿石打磨育苗床的边缘,防止划伤手。

孩子们也没闲着,朵朵和丫丫带着小伙伴们,在老周的指导下,将联盟培育的优质种子分类装进纸袋,上面用炭笔写着种子的种类和播种时间。“周爷爷,这个玉米种子什么时候能发芽呀?”丫丫举着一个装着黄澄澄种子的纸袋,眼里满是好奇。

老周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只要种在温暖的育苗床里,五天就能发芽,等长出三片叶子,就能移栽到田里,到了秋天,就能结出又大又甜的玉米棒啦!”

温室修复完成的那天,林墨组织各据点的种植负责人,在第一栋温室里举行了“育苗启动仪式”。老周小心翼翼地将水稻种子撒在育苗床上,覆盖上一层薄土,再用喷壶浇上温水;老郑启动温控系统,温室里的温度缓缓上升到25度;苏晚晴则在温室门口挂了一个“孢子监测仪”,确保内部环境安全。

“从今天起,我们每天记录秧苗的生长情况,等培育成功,就把温室技术推广到枫木、水乡等据点,让每个据点都能提前育苗,提高粮食产量。”林墨看着育苗床上的种子,心里满是期待——有了温室,联盟的粮食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再也不用怕春寒耽误农时。

当天傍晚,后勤组用第一批培育成功的小白菜苗,煮了一锅蔬菜汤。嫩绿的菜苗在汤里翻滚,散发着清新的香气,队员们围坐在食堂里,喝着热汤,聊着春耕的规划。老枫喝了一口汤,忍不住称赞:“这菜苗真鲜!比我们在野外采的野菜好吃多了,等温室推广到枫木据点,我们也能种些蔬菜,冬天不用只吃干菜了。”

苏晚晴看着身边的陈阳,他正帮着给老人们盛汤,动作熟练又细心。这段时间跟着参与温室清理、育苗准备,陈阳已经能独立处理简单的农业防疫,甚至能辨别常见的植物病害。“以后医疗组可以和种植组合作,研究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既保护作物,也能减少人畜共患病的风险。”苏晚晴轻声对林墨说,眼里闪过一丝欣慰——联盟的年轻人正在快速成长,这是比物资更宝贵的财富。

林墨点点头,看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温室的玻璃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像一座充满希望的灯塔。远处的钢铁厂里,机器还在运转,为供暖系统和春耕设备提供动力;河港的船队已经开始运输春耕用的农具;畜牧据点的野马在田埂上奔跑,准备帮着拉犁。

立春的脚步越来越近,黎明新城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苏醒,联盟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新的一年忙碌。林墨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异体、新的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依靠智慧和协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片曾经被末日笼罩的土地,正在他们的双手下,重新焕发生机,而黎明联盟的故事,也将在春耕的播种声中,继续书写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