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62章 收割季的阴影与基因作物的抉择

南坡麦田的麦穗终于染上了金黄,沉甸甸地垂在茎秆上,微风拂过,泛起层层麦浪,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麦香。黎明新城的所有人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老周每天带着农务组的人监测小麦的成熟度,用千粒重检测仪测量籽粒重量——数据显示,今年的小麦千粒重达到了38克,比去年提高了15%,亩产预计能突破800斤,创下单产新高。

老郑的机械组早已将收割机调试到最佳状态,新改装的“智能割台”能根据麦穗高度自动调整切割位置,减少落粒损失;烘干设备也进行了升级,加入了陈博士团队提供的“低温烘干技术”,既能保证麦粒的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又能保留麦粒的营养成分。“今年肯定能顺利收割,咱们的粮仓终于能装满了!”老郑擦了擦收割机的外壳,眼里满是期待。

苏晚晴则忙着准备收割后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她和陈博士合作研发的“生物防腐剂”已经调配完成,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制成,能有效防止粮食储存时发霉,还能驱避储粮害虫。“这些防腐剂足够处理今年所有的小麦,储存时间能延长到一年以上。”苏晚晴将防腐剂装进喷雾器储罐,对身边的陈阳说。

可就在收割前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基因异常”打破了这份喜悦。小陈在南坡麦田的角落发现了几株异常的小麦——它们的秸秆比普通小麦粗一倍,麦穗却只有正常大小的一半,籽粒呈暗红色,用手一捏就碎成粉末。“周叔!您快来看!这些小麦不对劲!”小陈的声音带着恐慌。

老周赶来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将异常小麦的样本带回实验室,用基因测序仪检测后,结果让他浑身发冷——这些小麦的基因序列中,混入了磐石堡之前使用的“辐射变异基因片段”,虽然不影响生长,但结出的籽粒没有营养价值,还可能含有微量毒素。“林墨!南坡麦田发现基因异常小麦,可能是磐石堡之前投放的辐射变异生物污染导致的!”老周对着对讲机大喊,声音里满是绝望。

林墨和苏晚晴立刻赶到实验室。看着基因测序仪上的图谱,林墨的手指攥得发白:“有多少小麦出现异常?能不能分辨出来?”苏晚晴拿起异常小麦的叶片,放在紫外线灯下——叶片发出淡蓝色的荧光,而正常小麦则没有。“可以用紫外线灯筛选,异常小麦会发荧光,但南坡麦田有两百亩,手工筛选至少需要五天,会错过最佳收割期。”

陈博士也很快赶到,他看着异常小麦的样本,陷入了沉思:“这种基因污染是可逆的,我们实验室有‘基因修复酶’,能修复被污染的基因片段,但需要将酶液喷洒在麦田里,让小麦吸收后,才能恢复正常。不过,酶液的产量有限,只能覆盖一百亩麦田,剩下的一百亩……可能要放弃。”

放弃一百亩小麦?这意味着黎明新城将损失四万斤粮食,相当于三个月的储备量。老周立刻反对:“不行!这些小麦是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能就这么放弃!能不能再想想办法?比如稀释酶液,覆盖更多麦田?”陈博士摇了摇头:“酶液浓度太低会失效,而且稀释后修复效果不稳定,可能导致更多小麦基因变异。”

内部的分歧再次出现。老郑认为应该优先修复靠近仓库的一百亩小麦,这些小麦运输方便,能减少损失;老河则建议修复靠近河港的一百亩,灌溉方便,明年补种也更容易;老周却坚持要尽量抢救更多小麦,哪怕每天多加班几小时,手工筛选异常植株。

林墨看着众人的争论,心里也很纠结。他走到南坡麦田,看着金黄的麦浪,突然注意到异常小麦都集中在麦田的边缘,靠近之前磐石堡进攻的方向。“我有个办法!”林墨突然开口,“我们先用水泵将河港的水抽到麦田边缘,形成一道水带,阻止异常小麦的花粉扩散到其他区域;然后用紫外线灯筛选边缘的异常植株,手工拔除;中间的一百亩小麦喷洒基因修复酶,这样既能减少损失,又能保证大部分小麦正常收割。”

这个方案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老河带着船员组立刻安装水泵,将河港的水引入麦田边缘的水渠,形成一道宽两米的水带;老周带着农务组,拿着紫外线灯,在麦田边缘筛选异常植株,拔除后集中焚烧;苏晚晴和陈博士的团队则将基因修复酶稀释到最佳浓度,用无人机喷洒在中间的一百亩麦田里。

筛选工作持续了两天两夜。农务组的人轮流值班,眼睛熬得通红,手指被麦芒扎得全是小洞,却没人抱怨。小王拿着紫外线灯,在麦田里仔细搜索,突然发现一株异常小麦的麦穗里藏着一只变异蝗虫——蝗虫的翅膀呈暗红色,和异常小麦的籽粒颜色一样。“苏姐!这里有变异蝗虫!可能是它们传播的基因片段!”小王大喊。

苏晚晴立刻赶来,用捕虫网抓住蝗虫,带回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蝗虫的体内果然含有辐射变异基因片段,而且还在不断繁殖。“不好!这些蝗虫会把基因片段传播到其他麦田!”苏晚晴立刻对着对讲机喊,“老郑!启动声波驱虫器!苏晚晴和陈博士的团队准备寄生蜂卵,投放蝗虫密集区域!”

老郑的声波驱虫器很快启动,刺耳的声波让麦田里的变异蝗虫躁动起来,纷纷飞出麦田;苏晚晴和陈博士的团队则将寄生蜂卵投放到蝗虫密集区域,寄生蜂孵化后,立刻飞向蝗虫,将卵产在它们体内——不到一小时,大部分变异蝗虫就停止了活动,倒在麦田里。

第三天清晨,基因修复酶的效果显现出来。中间的一百亩小麦叶片不再发出荧光,籽粒也恢复了正常的金黄色;边缘的异常植株被全部拔除,水带有效阻止了花粉扩散。老周用千粒重检测仪测量修复后的小麦,千粒重达到了37克,和正常小麦几乎没有区别。“太好了!我们成功了!”老周兴奋地跳起来,农务组的人也都欢呼起来。

收割工作如期开始。老郑的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智能割台精准地切割麦穗,麦粒通过传送带进入粮箱,秸秆被粉碎后还田;烘干设备全力运转,麦粒经过低温烘干后,含水量控制在12%,符合储存标准;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则在粮仓旁喷洒生物防腐剂,确保粮食储存时不发霉。

林墨站在麦田边,看着收割机不断往返,粮仓里的小麦越堆越高,心里充满了欣慰。从基因异常到蝗虫危机,他们又一次闯过了难关,而这次的经历也让他们明白,在末日世界里,不仅要对抗外部威胁,还要时刻警惕隐藏在作物中的“隐形危机”。

收割结束后,黎明新城举行了一场简单的“丰收庆典”。大家围坐在粮仓旁,吃着刚煮好的小麦粥,就着烤玉米,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陈博士举着粥碗,对林墨说:“林首领,这次的基因修复技术,为我们未来应对类似危机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计划和你们长期合作,在黎明新城建立一个‘基因检测实验室’,帮助你们提前发现作物的基因异常。”

林墨高兴地答应:“太好了!有了基因检测实验室,我们就能更科学地种植作物,减少损失。以后,我们还要和更多的友好势力合作,共同在末日中创造更多的希望。”

老郑兴奋地说:“我用今年的小麦秸秆,压制成了新的燃料,足够我们用整个冬天;还改装了一台‘秸秆还田机’,能将秸秆粉碎后直接埋进土里,增加土壤有机质。”老周则盘算着:“明年我们要扩大种植面积,再种两百亩耐盐碱玉米和一百亩大豆,实现粮食多样化,减少单一作物的风险。”

篝火的光芒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黎明新城的未来。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末日世界里,这座小小的据点,正以顽强的生命力,不断成长,不断书写着属于人类的奇迹。林墨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未知的危机,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与盟友携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黎明新城终将成为末日中最坚固的堡垒,为人类文明的延续贡献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