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18章 立夏孕穗守护与噬穗变异体的围剿

立夏的阳光带着灼热的温度,洒在黎明新城的田野上。玉米秆已经长到两米多高,顶端抽出淡紫色的雄穗,像无数根细毛笔指向天空;水稻田泛起层层绿浪,稻穗在稻秆间悄然孕育,饱满的穗苞将稻秆压得微微弯曲;大豆藤蔓顺着支架攀爬,藤蔓间挂着细小的豆荚,在风中轻轻摇晃。这是作物生长最关键的“孕穗期”,也是联盟全年收成的“定盘期”——每一株作物的穗子是否饱满,直接决定着秋天仓库里的粮食重量,所有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连走路都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些即将承载希望的穗子。

老周的农务组每天分成三组下田,每组都带着老郑最新改装的“孕穗发育检测仪”。这台设备比之前的幼苗监测仪更精密,探头能轻轻贴合在穗苞上,通过超声波检测穗粒的数量、饱满度和发育进度,屏幕上还会生成动态生长曲线。“东边玉米地:穗粒数58粒,饱满度92%,发育进度正常!”老周蹲在玉米秆旁,看着屏幕上的绿色数据,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他伸手轻轻碰了碰玉米雄穗,淡黄色的花粉落在手背上,“花粉量足,授粉肯定没问题,今年玉米亩产说不定能突破800斤!”

旁边的小王正用“人工授粉辅助器”给水稻补充授粉——这是一个长约一米的细管,管头装着柔软的毛刷,轻轻划过稻穗,就能将花粉均匀地涂抹在雌蕊上。“周叔,今年水稻的穗苞比去年大一圈,要是授粉好,每穗至少能多结5粒稻子!”小王一边操作一边说,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稻田里,瞬间被泥土吸收。老周递给他一块粗布毛巾:“别光顾着干活,多喝点水,正午的太阳毒,别中暑了。等下周咱们就给水稻喷‘孕穗营养剂’,让穗粒长得更饱满。”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玉米地旁调试“穗部保护喷雾系统”。去年的喷雾机只能大范围喷洒,今年老郑给加装了“红外定位模块”和“可调喷嘴”——红外定位能精准锁定穗部位置,可调喷嘴能将雾滴大小控制在50微米,刚好能覆盖穗苞表面,又不会浪费药剂。“你看,现在设定的喷洒高度是1.8米,刚好对着玉米穗部,误差不超过5厘米。”老郑操控着遥控器,远处的喷雾机沿着田埂缓缓移动,细密的雾滴均匀地落在玉米穗上,没有一滴溅到叶片上。“我还在系统里存了玉米、水稻、大豆三种作物的喷洒参数,换地块的时候直接调就行,不用重新校准。”

小李正在测试“喷雾量监测功能”,他拿着一个小量筒放在喷雾机下方,等喷雾机经过后,量筒里刚好收集到2毫升药液。“郑工,喷雾量准得很!每亩地刚好喷50斤药液,不多不少!”小李兴奋地喊,老郑笑着点头:“这可是我调试了三天的结果,要是量不准,要么浪费药剂,要么达不到保护效果,孕穗期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田边搭了“穗部健康检测站”,白色的帆布棚里摆满了检测设备和药剂瓶。陈阳正用“穗部病害检测仪”给大豆荚做检测——他将大豆荚放在检测仪的载物台上,仪器发出微弱的蓝光,屏幕上很快显示“无病害孢子,无虫害痕迹,健康度98%”。“苏姐,大豆荚没问题!可以放心推进孕穗期养护!”陈阳松了口气,苏晚晴则在调配“孕穗营养剂”,她将磷酸二氢钾、硼肥、氨基酸按3:1:2的比例混合,加入清水稀释100倍,搅拌均匀后装进透明的塑料桶:“这营养剂能促进穗粒发育,还能增强穗部的抗病虫害能力,明天就开始给所有地块喷洒,每十天喷一次,连喷三次。”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灌溉渠旁搭建“临时储药池”。储药池用塑料布铺底,周围用沙袋围起来,能储存2000斤药液,方便喷雾机随时抽取。“小张,把储药池的进水管再加固一下,别让水压太大把管子冲掉了!”老河一边指挥一边帮忙搬运沙袋,船员们齐声应和,手里的动作飞快。“孕穗期浇水和喷药都得跟上,这储药池要是漏了,耽误了喷药时间,穗子发育就受影响了!”老河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目光落在远处的稻田里,眼里满是期待——他还盼着秋天能多收点水稻,给河港的兄弟们改善伙食。

可就在立夏孕穗守护的第十天,意外突然打破了这份平静。负责巡查西边玉米地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捧着一个干瘪的玉米穗——穗苞已经发黄,轻轻一捏,里面的穗粒就像干瘪的豆子一样掉了出来,穗轴上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黑色粉末,闻起来有股刺鼻的霉味。“周叔!不好了!穗子瘪了!西边玉米地已经有几十株这样的了,有的穗苞还没长熟就枯萎了!”

老周的心瞬间揪紧,他接过玉米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穗轴上的黑色粉末是细小的真菌孢子,干瘪的穗粒表面有明显的啃食痕迹,这绝不是普通的授粉不良。“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西边玉米地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切,“玉米穗出问题了,穗粒干瘪,穗苞枯萎,情况紧急!”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很快赶到,西边玉米地已经出现了一片“枯穗区”——几十株玉米的穗苞发黄枯萎,和周围翠绿饱满的穗苞形成鲜明对比。苏晚晴立刻用无菌棉签沾取穗轴上的黑色粉末,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穗变异体’!这是一种专门寄生在作物穗部的真菌变异体,会通过风传播孢子,落在穗苞上后,先分泌‘溶粒酶’溶解穗粒的养分,再用菌丝缠绕穗轴,导致穗苞枯萎;更可怕的是,这种变异体繁殖速度极快,一天就能扩散到相邻的地块,要是不及时围剿,不出一周,咱们所有的玉米、水稻和大豆都会遭殃,秋天至少减产50%!”

老郑蹲下身,用“穗部检测仪”检测旁边健康的玉米穗,屏幕上很快跳出“已检测到低浓度真菌孢子”的提示。“现在西边玉米地有10亩受污染,孢子已经开始扩散,要是刮大风,整个田野都会被污染!而且这真菌孢子能附着在喷雾机和工具上,咱们稍不注意,就会把变异体带到其他地块!”老郑的眉头拧成一团,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受污染的地块,语气凝重:“必须在72小时内完成围剿,不然咱们大半年的心血就全白费了!”

林墨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在玉米地旁搭起临时指挥部,帆布棚外的阳光灼热,棚内的气氛却紧张得让人窒息。“噬穗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攻击穗部、风媒传播、繁殖迅速’,围剿的关键是‘阻断传播、精准消杀、穗部修复’。”林墨开门见山,目光扫过每个人,“老郑,你先从设备改装入手,怎么阻断孢子传播和精准消杀?”

老郑立刻掏出一张画满线条的草图,铺在临时搭起的木桌上:“第一,制作‘风幕隔离机’——用大功率风扇和钢板做可移动的隔离装置,风扇能产生3米高的气流屏障,将受污染地块围起来,阻止孢子随风扩散;第二,改装‘穗部精准喷药机’——在之前的喷雾机基础上,加装‘孢子检测传感器’,能实时检测空气中的孢子浓度,浓度超过阈值就自动加大喷药量,还能调整喷嘴角度,确保药液完全覆盖穗苞;第三,做‘孢子收集网’——用细密的尼龙网做成可折叠的网罩,覆盖在受污染地块的玉米秆顶部,能收集空气中的孢子,减少扩散源。机械组6个人,3小时内做好10台风幕隔离机、5台精准喷药机和20张孢子收集网!”

“药剂方面我来负责!”苏晚晴接过话,她从医疗箱里拿出几个药剂瓶,放在桌上一一介绍:“第一种是‘孢子消杀剂’,用戊唑醇(杀真菌)、丙二醇(增强附着性)和清水按1:0.8:150的比例混合,通过精准喷药机喷在穗苞和空气中,能快速杀死真菌孢子;第二种是‘穗部修复液’,用腐殖酸(补充养分)、赤霉素(促进穗粒发育)和蔗糖(提供能量)按4:1:3的比例混合,加水稀释80倍,喷在受轻微影响的穗苞上,能让干瘪的穗粒重新饱满;第三种是‘抗孢子防护剂’,用百菌清加黏合剂做成糊状,涂抹在喷雾机和工具表面,能防止孢子附着,避免交叉感染。三种药剂要配合使用,先阻断传播,再精准消杀,最后修复受损穗部,才能彻底围剿噬穗变异体!”

赵磊站起身,语气果断有力:“巡逻队分六组行动:第一组协助老郑改装设备,负责搬运零件、测试风幕隔离机的气流强度;第二组跟着医疗组调配药剂,装药剂桶、校准喷药机的剂量;第三组用风幕隔离机围起受污染地块,确保气流屏障无死角;第四组用精准喷药机进行消杀,重点喷洒穗苞和空气,每2小时喷一次;第五组用孢子收集网收集空气中的孢子,每4小时更换一次网罩;第六组负责监测其他地块的孢子浓度,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启动应急消杀,防止扩散。”

“河港和畜牧据点我来协调!”老河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带船员帮着制作孢子收集网,河港有大量的尼龙布和竹竿,刚好能用来做网罩;畜牧据点提供大型水箱和发电机,保证药剂调配和喷药机的电力供应;另外,船员们还能帮着监测黎明河上空的孢子浓度,防止孢子通过河水传播到河对岸的地块!”

老周最后补充,手里紧紧攥着孕穗发育检测仪:“我带农务组做三件事:第一,实时监测所有地块的穗部健康状况和孢子浓度,受污染地块每30分钟测一次,健康地块每2小时测一次,一旦发现穗苞异常,立刻标记并上报;第二,筛选受轻微影响的穗苞,重点喷洒修复液,尽量减少损失;第三,统计受污染的作物数量,制定补喷计划,确保所有地块都能覆盖到药剂,不遗漏任何一个角落。”

“现在是上午9点,12点前必须完成设备改装和药剂调配,下午1点前启动隔离和消杀,后天上午9点前完成所有受污染地块的围剿,后天下午完成所有地块的防护喷洒!”林墨看了看手表,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孕穗期是咱们全年收成的关键,绝不能让噬穗变异体毁了咱们的希望!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所有人齐声应和,声音响亮,盖过了田野里的风声,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从末日里挣扎求生,好不容易建立起黎明新城,培育出这些即将成熟的作物,绝不能让变异体轻易摧毁这一切。

命令下达后,所有人立刻投入战斗,田野里瞬间忙碌起来,机械的轰鸣声、队员们的吆喝声、药剂搅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紧张而充满力量的交响曲。

机械组的队员们扛着大功率风扇和钢板往临时车间跑,老郑亲自划线、切割、焊接,火花在灼热的阳光下格外刺眼。小李拿着风速仪测试风幕隔离机的气流强度:“郑工,风速达到5米\/秒了!气流屏障高度3米,刚好能挡住孢子扩散!”“再加固一下风扇的底座,别让风把机器吹倒了!”老郑一边焊接一边喊,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钢板上,瞬间蒸发成白色的雾气。

医疗组的配药点设在帆布棚里,三个巨大的陶缸并排摆放,分别用来调配孢子消杀剂、穗部修复液和抗孢子防护剂。陈阳按比例将戊唑醇和丙二醇倒入陶缸,老周拿着长木棍用力搅拌,手臂上的青筋凸起,药液泛起白色的泡沫:“陈阳,戊唑醇的量再核对一遍!150斤水加1斤戊唑醇,多了会烧穗苞,少了杀不死孢子!”“周叔,我已经核对三遍了,绝对没错!这缸水150斤,刚好加1斤戊唑醇!”陈阳举着量杯,杯壁上的刻度线清晰可见,确保剂量分毫不差。

赵磊的第三组队员已经开始用风幕隔离机围堵受污染地块,小王和另外两名队员推着风幕机,沿着受污染地块的边缘摆放,风扇启动后,形成一道无形的气流屏障,将黑色的孢子牢牢锁在地块内。“大家注意间距!每台机器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5米,别留缝隙!”小王一边指挥一边调整机器的角度,确保气流屏障无缝衔接。

第四组队员则操控着精准喷药机进行消杀,喷药机沿着田埂缓缓移动,喷嘴精准地对准玉米穗苞,细密的药液像细雨一样覆盖在穗苞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味。“喷药高度再调低2厘米,确保药液能覆盖到穗苞底部!”队长对着对讲机喊,喷药机的操作人员立刻调整参数,喷嘴角度微微下调,药液准确地落在穗苞底部,没有一丝浪费。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们很快就制作出了20张孢子收集网,每张网都有10平方米大,用竹竿固定后,覆盖在受污染地块的玉米秆顶部。“大家把网罩拉平,别留褶皱,不然收集不到孢子!”老河一边帮忙固定网罩一边说,船员们齐声应和,手里的动作飞快,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却没人停下——他们知道,每多收集一颗孢子,就少一分扩散的风险。

下午1点,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大规模的围剿行动正式展开。风幕隔离机嗡嗡作响,将孢子锁在受污染地块内;精准喷药机来回穿梭,喷洒着消杀药剂;孢子收集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不断收集着空气中的孢子;队员们穿梭在田野里,监测、记录、补喷,每个人都在为守护孕穗拼尽全力。

可就在下午3点,意外突然发生了——负责监测东边水稻田的队员突然报告:“周叔!东边水稻田检测到孢子浓度超标!有部分稻穗已经开始发黄!”

林墨立刻赶到东边水稻田,果然看到几株水稻的穗苞已经发黄,穗轴上隐约能看到黑色的孢子。“是风幕隔离机的间距太大,有部分孢子随风飘过来了!”老郑蹲下身,检查风幕隔离机的摆放,发现有两台机器之间的间距超过了5米,留下了一道缝隙。“快!调整风幕隔离机的间距,把缝隙补上!苏医生,把孢子消杀剂的浓度提高10%,对东边水稻田进行应急消杀!”林墨果断下令。

队员们立刻行动,将风幕隔离机的间距调整到4米,补上了缝隙;苏晚晴则快速调整药剂浓度,将戊唑醇的比例提高到1:0.9:150,第四组队员立刻带着调整后的药剂赶到东边水稻田,进行应急消杀。经过一个小时的奋战,东边水稻田的孢子浓度终于降了下来,发黄的稻穗也得到了控制。

“以后每小时都要检查风幕隔离机的间距和气流强度,绝不能再出现缝隙!”林墨对着对讲机严肃地说,所有人都齐声应和——他们知道,在围剿噬穗变异体的关键时刻,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接下来的两天里,所有人都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一个人休息。白天,他们顶着灼热的太阳,进行消杀、监测、修复;晚上,他们轮流值守,用夜间模式的喷药机继续消杀,确保孢子在夜间也无法扩散。老周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却依然坚持每30分钟监测一次受污染地块;老郑的手上磨起了水泡,却依然在调试喷药机的参数;苏晚晴的声音变得沙哑,却依然在指导队员调配药剂;老河和船员们的肩膀被沙袋磨红,却依然在加固储药池和隔离网。

后天上午9点,经过72小时的连续奋战,受污染地块的围剿工作终于完成。老周拿着孕穗发育检测仪走遍所有受污染地块,屏幕上显示“孢子浓度为零,穗部健康度90%,受损穗粒修复率85%”。“成了!噬穗变异体被彻底围剿了!受损的穗子也基本修复了!”老周激动地大喊,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苏晚晴也松了口气,她检测了最后一株玉米穗,屏幕上显示“无真菌孢子,穗粒饱满度88%,符合预期”。“太好了!咱们的努力没白费,今年的收成有保障了!”

当天下午,所有地块的防护喷洒也全部完成,每一株作物的穗苞上都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防护剂,像给穗子穿上了一层保护衣。

傍晚时分,联盟的食堂里举办了“噬穗变异体围剿胜利庆功宴”。后勤组用新蒸的玉米面窝头,炒了一盘青菜,还炖了一锅土豆炖豆角;畜牧据点送来了一大盆煮好的羊奶,热气腾腾的,散发着浓郁的香味。队员们围坐在取暖炉旁,虽然脸上满是疲惫,眼睛里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老河喝了一口羊奶,对林墨说:“以前在末日里,别说种庄稼了,连饱饭都吃不上。现在跟着联盟,不仅能种出这么好的庄稼,还能对付这些变异体,我这心里踏实得很!明年我河港也要扩大种植面积,多种点玉米和水稻!”

林墨笑着点头:“接下来咱们要进入‘灌浆期’了,这是穗粒积累养分的关键阶段,容不得半点马虎。老郑要检修所有喷药机和灌溉设备,确保灌浆期能正常使用;苏医生要准备‘灌浆营养剂’,促进穗粒积累养分;老周则要制定灌浆期的灌溉施肥计划,根据土壤湿度和穗粒发育情况调整浇水量和施肥量;另外,咱们还要开始准备夏季的防涝措施,老郑要检修排水系统,防止下雨时田间积水,影响灌浆。”

老周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灌浆期管理计划表,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天的灌溉量、施肥量和监测时间:“灌浆期每亩地每天浇水量20斤,分两次浇,早上6点和晚上7点;每亩施钾肥20斤,分三次施,第一次明天,第二次再过十天,第三次再过二十天;每天监测一次穗粒饱满度,确保灌浆正常。”

苏晚晴也补充道:“我打算在田里装‘灌浆监测摄像头’,老郑已经画好图纸了——摄像头能实时监测穗粒的灌浆情况,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分析穗粒饱满度,一旦发现异常,马上就能报警,还能远程控制喷药机和灌溉设备进行调整!”

老郑接过话,手里拿着一张设备草图:“我还想给灌溉系统加‘水肥一体化模块’,把肥料溶解在水里,通过灌溉系统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节省人工;另外,我还打算改装‘夜间降温风扇’,夏天晚上温度太高会影响灌浆,风扇能降低田间温度,让穗粒更好地积累养分。”

夜色渐深,取暖炉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远处的田野里,作物的穗子在月光下静静生长,饱满的穗苞预示着丰收的希望;灌溉渠里的水潺潺流淌,滋润着土壤,为灌浆期的作物提供养分;黎明河的水面平静无波,像一面镜子,映着天上的星星和岸边的灯火。

林墨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踏实和期待。他知道,灌浆期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比如高温、干旱,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异体,但只要大家像现在这样,团结一心、积极应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饱满的穗子,这些不断升级的设备,这些充满希望的规划,都是联盟对秋天的承诺——在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他们会用双手守护每一株作物,用智慧应对每一次挑战,终将在丰收的季节里,收获属于黎明新城的又一季硕果。

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立夏,他们在田野里围剿噬穗变异体,守护孕穗的希望;夏天,他们会在烈日下为作物浇水施肥,助力灌浆;秋天,他们会挥舞着镰刀,将金黄的粮食收割进仓库,让每个队员都能吃饱穿暖,让黎明新城的光芒,在末日的土地上愈发耀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