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瓦巷里的向阳花 > 第27章 建国的支柱

青瓦巷里的向阳花 第27章 建国的支柱

作者:祢猜我猜你猜不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2:24:30

窝棚里的世界,被“光光的家”和“会笑的太阳”勉强照亮了一角。但窝棚外的生存,是冰冷的、持续不断的绞杀。在这片绝望的泥沼中,苏建国像一株根系深扎于冻土的枯树,沉默地伸展着枝干,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撑起一片勉强容身的天空。他是主心骨,是无声运转的轴心,承接着所有来自外界的重压,也吸纳着内部翻涌的恐惧与伤痛。

**事无巨细的“总管”:**

天不亮,当窝棚里还浸透着最深沉的寒意和卫东压抑的痛哼、卫民不安的梦呓时,苏建国已经悄无声息地起身。他佝偻着背,动作因寒冷和饥饿而僵硬迟缓,却异常精准。他做的第一件事,永远是探手进“光光的家”,用布满冻疮和老茧的手背,极其轻柔地触碰晓光的额头、脖颈,感受那细微的体温变化——那场高烧留下的恐惧,如同烙印刻在他心里。确认晓光呼吸平稳,体温正常,他才会无声地松一口气,那口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凝成一团薄雾。

接着是水。他提起那个摔瘪的破铁皮桶,踩着冰冷的碎石瓦砾,走向那散发着漂白粉刺鼻气味和土腥味的取水点。他总是最早的一批,沉默地排在长长的、充满焦虑的队伍里。轮到他时,他会极其仔细地观察桶里的水,试图舀起相对清澈的上层。回来的路上,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不让浑浊的水过度晃荡。回到窝棚,第一件事就是将取回的水倒入另一个破瓦盆里,用能找到的最干净的破布盖住,让它静静地沉淀。这水,是晓光糊糊的命脉,是舅舅们解渴的源泉,也是他心头沉甸甸的责任。

然后是食物。他再次出门,汇入领取那点微薄口粮的长龙。每一次分发点的缩减,每一次食物质量的下降,都像钝刀割在他心上,但他脸上只有一片死水般的平静。他接过那点少得可怜、散发着异味的食物,立刻用破布包好,捂在怀里,用残存的体温去暖着。分配时,他的沉默就是规则。最大最好的一份,永远无声地归于晓光。剩下的,他掰开,大部分塞给伤重的卫东,小部分给卫民,自己常常只是舔舐指尖残留的一点点咸味和碎屑,用冰冷的雪水压下胃里翻江倒海的绞痛。他看着卫东眼中翻腾的痛苦和拒绝,只是用那双深陷的、布满血丝的眼睛,不容置疑地看着他,直到卫东喉结滚动,最终将那一点点食物如同吞炭般咽下。

**情绪的“锚”:**

卫东是沉默的火山,伤痛和自责在他体内日夜翻腾。他常常靠坐在冰冷的墙角,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阴郁,那只缠着脏污布条、依旧渗血的右手,就是他内心风暴的外显。每当这时,苏建国不会去劝慰,也不会试图触碰他紧绷的神经。他只是在忙碌的间隙,沉默地走到卫东身边,将盛着沉淀后相对清澈的水的破碗,轻轻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或者,在分配食物时,将那份明显多一点的,无声地塞进卫东冰冷僵硬的手里。他佝偻的背影,他沉默而坚持的动作,本身就是一个信号:我在,这个家还在撑着,你也要撑住。

卫民的世界则充满了懵懂的恐惧和突如其来的情绪风暴。余震的晃动会让他惊恐地蜷缩,对着墙上的太阳发出不成调的呜咽;晓光偶尔一声稍大的啼哭会让他手足无措,惊慌地看向大哥。每当卫民陷入这种无措的恐慌,苏建国总会第一时间停下手中的事。他走到卫民身边,并不说话,只是用那只粗糙、布满裂口却异常沉稳的大手,轻轻按在卫民瘦削颤抖的肩膀上。一下,两下,缓慢而有力。那简单的触碰,带着一种磐石般的安定力量。有时,他会指指墙上卫民自己画的某个太阳,或者指指在青瓦小床里安睡的晓光,用眼神示意:你看,太阳在,光光在,没事。这种无声的安抚,往往比任何言语更能让卫民混乱的神经渐渐平息下来。

**知识的“学徒”:**

如何照顾一个失去母亲、在废墟中挣扎求存的一岁婴儿?这对苏建国来说,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布满荆棘的荒野。他没有任何经验,只有一颗被焦虑和爱意反复炙烤的心。

晓光那场高烧,是抽在他灵魂上最狠的一鞭。他不能再靠本能和运气了。他开始留意安置点里那些带着孩子的妇人。目光不再是死水般的平静,而是带上了一种近乎贪婪的专注和小心翼翼的观察。

他注意到那个叫李婶的妇人,她带着一个比晓光大一点的孩子。李婶给孩子擦脸时,会用一块在热水(如果能找到)里浸过又拧得半干的布,动作轻柔。苏建国默默记下。下一次取了沉淀的水,他也会用破布蘸一点点,在火上(如果能找到一点可燃物)稍微烘热,再极其小心地给晓光擦拭眼角和脖颈的奶渍。

他看见李婶给孩子喂那点可怜的糊糊时,会用一个边缘磨得光滑的小木片,而不是手指或粗糙的勺子。苏建国回到窝棚,立刻在废墟里翻找,找到一块边缘相对圆润的小木片,用石头和破布反复打磨,直到边缘光滑得不再可能划伤晓光娇嫩的口腔。

最让他揪心的是晓光的排泄。破布不够,清洗困难,晓光细嫩的皮肤很快出现了红疹,不舒服地扭动哭闹。苏建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终于鼓足了勇气,在一个相对人少的清晨,佝偻着背,走到正在给孩子换尿布的李婶附近。他不敢靠太近,保持着距离,布满风霜的脸上因为窘迫和急切而涨得通红,嘴唇嗫嚅了许久,才用几乎听不见的、嘶哑干涩的声音开口:

“李…李婶…打扰您…”

“那个…娃儿…屁股红了…咋…咋弄?”

“布…布少…洗不干净…”

李婶抬头,看到这个沉默寡言、总是佝偻着背的男人,此刻脸上写满了笨拙的焦急和深切的恳求。她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带着过来人的理解和无奈:“唉…这天杀的世道…娃儿遭罪啊。” 她放下手里的孩子,走到苏建国跟前,低声快速地传授着在废墟中照顾婴儿的“土办法”:尽量保持干爽,哪怕多换几次破布;能找到一点干净的草木灰最好,垫在布下面能吸湿;实在不行,用沉淀干净的水多擦洗,然后用破布轻轻蘸干,千万不能捂着……

苏建国像个最认真的学徒,屏住呼吸听着,布满血丝的眼睛一眨不眨,将每一个字都用力刻进心里。他不住地点头,喉咙里发出“嗯、嗯”的回应,笨拙得像个孩子。听完,他对着李婶,深深地、几乎弯成九十度地鞠了一躬,喉咙里挤出一句含糊不清的“谢谢”,然后像逃离什么似的,佝偻着背,快步走回自己的窝棚方向。他的背影,充满了沉重,也带着一丝新获得的、笨拙的希望。

回到窝棚,他立刻翻找出相对最软最干净的几块破布,分成更小的方块。他按照李婶说的,仔细清洗晓光,用沉淀的水,动作轻柔得如同触碰羽毛。然后,他找到一点相对干净的柴灰(那是之前生火做饭留下的,被他小心收集在一个破碗底),用指尖捻起一点点,极其小心地撒在垫布上。他的动作生疏而谨慎,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当看到晓光因为干爽舒适而皱起的小眉头微微舒展时,苏建国布满疲惫的脸上,才掠过一丝几乎看不见的、如释重负的微光。

**压力的“容器”:**

所有的焦虑、恐惧、重担,都沉甸甸地压在苏建国佝偻的脊背上。食物的短缺像悬在头顶的刀,晓光每一次细微的不适都让他心惊肉跳,卫东的伤痛和沉默的爆发倾向是隐形的火药桶,卫民的懵懂和脆弱需要时刻看顾,还有那不知何时降临的余震……这些压力如同冰冷的潮水,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他精神的堤坝。

他沉默地承受着。只有在最深沉的夜,当卫东沉重的呼吸变得均匀,卫民蜷缩在角落陷入不安的睡眠,晓光在青瓦小床里发出细微的、安稳的呓语时,苏建国才会独自坐在“光光的家”旁边,背对着所有人。

昏黄的豆油灯将他的影子巨大地投在画满太阳的土墙上。他佝偻着背,低垂着头。没有人看到,他那双布满厚茧和老茧、无数次拂过青瓦边缘的手,会无法抑制地微微颤抖。也没有人听到,那压抑在喉咙深处、如同砂纸摩擦般的、沉重到极致的喘息。有时,他会抬起手,用粗糙的手背,极其迅速地抹过深陷的眼窝,动作快得仿佛要抹去什么不该存在的痕迹。

他不能垮。他是这个废墟之家的根,是连接着过去(大姐用生命守护的晓光)和未来(晓光微弱却不肯熄灭的呼吸)的唯一桥梁。他用沉默的劳作、笨拙的学习、无声的安抚,以及这副被苦难压榨得千疮百孔却依旧挺直的脊梁,将所有的压力、所有的绝望、所有的重担,都死死地锁在自己瘦削的胸膛里。他用自己的一切,为这个在寒风中飘摇的窝棚,注入一种名为“坚持”的、沉重而无声的力量。他就是这片废墟之上,名为“家”的雏形里,那根沉默的、却顶住了所有重量的顶梁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