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瓦巷里的向阳花 > 第167章 卫东的“还债”

晓光的病好了,如同搬开了压在苏家心头最沉重的一块巨石,连带着那间低矮的过渡房,空气都仿佛轻盈通透了许多。但另一块石头——那笔沉甸甸的“百家钱”,依旧压在苏建国,尤其是苏卫东的心上。这钱,是情分,是雪中送炭的恩情,但正因如此,更不能拖欠。在苏卫东朴素的价值观念里,有情后补,有债必还,这是做人的根本,是立身的“规矩”。

他开始更加疯狂地工作。码头装卸的包工头都暗自咋舌,说苏卫东这小子是不是铁打的,别人扛一包麻袋吭哧吭哧,他一声不吭扛两包,脚步还稳当。蹬三轮更是抢时间,别人一天跑十趟觉得累,他非要跑足十五趟,穿街过巷,风雨无阻。他挣来的每一分钱,除了留下极少的基本生活费(常常只是一个干馍馍就咸菜),其余都一文不少地交给李春燕,眼神里的意思明确:先紧着还债。

苏建国看着弟弟玩命的样子,心疼,却也知道劝不住。他只能更加精打细算地安排家里的开销,将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花,努力从牙缝里再省出一点来。那个记录着“百家钱”的笔记本,被翻看得页角都起了毛。苏建国和李春燕商量着,先还谁,后还谁,心里有一本清楚的账。他们决定,先从当时最困难却依然伸出援手的,或者帮助最及时、最热心的几家开始。

第一个被圈定的名字,是桂珍婶。她家男人瘫在床上,全靠她一个人操持,日子比苏家好不了多少,但她当时不仅拿出了三块钱,还帮忙介绍了切药片的零活。

这天清晨,苏卫东罕见地没有一大早就出车。他换上了一件虽然旧但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褂子,头发也用水仔细抿过。他从李春燕那里接过一个用红纸仔细包好的小包,里面是三张崭新的一元纸币——这是他和大哥、嫂子反复商量后,决定先还给桂珍婶的数目,虽然离当初的三块还差两块,但这是他们目前能拿出的最大诚意,意味着先还一部分。

红纸包揣进怀里,贴着胸口,感觉滚烫。苏卫东深吸一口气,迈着沉稳却略显僵硬的步子,走出了家门。

清晨的青瓦巷刚刚苏醒,炊烟袅袅。有早起的邻居看到他,眼神里带着些许诧异,似乎奇怪这个往日里如同旋风般早出晚归的“煞神”,今日为何步履从容。苏卫东感受到了那些目光,他强迫自己抬起头,不再像以前那样躲避或瞪回去,而是尝试着,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一下头。这个生疏的礼节,让他自己先别扭得耳根发红。

走到桂珍婶家门口,那扇木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她哄丈夫吃饭的轻柔话语和碗筷的轻微碰撞声。苏卫东在门口站定,抬起手,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用指节轻轻叩响了门板。

“谁呀?”桂珍婶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疲惫。

“婶子,是我,卫东。”苏卫东的声音低沉,却尽量放得平和。

门吱呀一声开了,桂珍婶探出头,看到是他,明显愣了一下,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很快被疑惑取代:“卫东?这么早,有事?”

苏卫东站在门口,没有立刻进去。他高大的身躯在狭窄的门框前显得有些局促。他抿了抿嘴唇,从怀里掏出那个红纸包,双手捧着,递到桂珍婶面前,动作郑重得近乎笨拙。

“婶子,这是…先还您的钱。三块,先还上一块…剩下的,我们尽快。”他的话语简洁,甚至有些生硬,但眼神里的诚恳却不容错辨。

桂珍婶看着那红艳艳的纸包,又看看苏卫东那张写满风霜却异常认真的脸,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几秒钟后,她像是被烫到一样,连连摆手,语气急切地推辞:“哎哟!这是干什么!快拿回去拿回去!那钱是大家伙给孩子凑的学费,是心意!哪有还的道理!你们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晓光病刚好,还得将养,快拿回去!”

她的拒绝是真心实意的,脸上带着焦急,生怕伤了苏家的自尊。

苏卫东没有收回手,反而将红纸包又往前递了递,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动摇的坚定:“婶子,您的心意,我们全家都领了,记在心里,一辈子不忘。晓光能继续上学,多亏了您和各位婶子嫂子。”

他顿了顿,喉结滚动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抬起头,目光直视着桂珍婶,说出了那句在他心里盘旋了无数遍的话:“但这钱,得还。情分是情分,规矩是规矩。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们苏家,不能坏了规矩。”

“规矩”两个字,从他口中说出来,带着千钧的重量。这不是客套,不是虚伪,而是他苏卫东,乃至苏建国,重新树立家庭尊严的宣言。

桂珍婶看着他那双此刻清澈而坚定的眼睛,听着那朴实却掷地有声的话语,推辞的手慢慢停了下来。她明白了,这不仅仅是还钱,这是苏家在用自己的方式,找回那份在困境中一度被迫失去的体面和平等。她若再坚持推辞,反而是看轻了这份决心。

她沉默了片刻,脸上复杂的表情渐渐化为一种带着敬重的动容。她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接过了那个还带着苏卫东体温的红纸包。纸包很轻,但她却觉得沉甸甸的。

“唉…你们啊…”桂珍婶叹了口气,声音有些哽咽,“既然你这么说了…那婶子就先收下。剩下的不着急,你们慢慢来,日子长着呢…”

“哎。”苏卫东应了一声,像是完成了一件极其重大的使命,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下来。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对着桂珍婶,再次笨拙却认真地微微鞠了一躬,然后转身,大步离开。晨光洒在他宽阔的背上,那背影不再仅仅是蛮横和落寞,更添了一份顶天立地的担当。

桂珍婶站在门口,望着苏卫东远去的背影,又低头看看手里的红纸包,眼圈不由得红了。她转身进屋,对床上疑惑的丈夫轻声说:“苏家…要起来了。”

苏卫东还债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几家当时伸出援手的邻里间传开。没有人觉得苏家小气或者见外,反而都被这种恪守“规矩”的硬气和诚信深深触动。这比任何感谢的话语都更有力地宣告:苏家,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和脊梁,一步步走出困境,赢回尊重。

这第一笔还出去的钱,数额虽小,意义却重大。它像一颗火种,重新点燃了这个家庭关于尊严和信用的火焰。苏卫东用他最直接、最笨拙的方式,为这个家,踏出了重塑尊严的、坚实的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