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瓦巷里的向阳花 > 第161章 建国的感激与责任

那方洗得发白的手帕,静静躺在苏建国粗糙的掌心,仿佛有千斤重。里面包裹的,不仅仅是三十七元八角五分钱,更是街坊邻里沉甸甸的心意,是晓光继续读书的希望,是这个家绝处逢生的一缕微光。他佝偻着背,低着头,久久凝视着,深陷的眼窝热得发烫,喉咙里堵着一团硬块,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李春燕站在一旁,看着丈夫剧烈颤抖却强行压抑的肩膀,轻声将阿芳婆、桂珍婶、王家嫂子,还有那些她叫不全名字却伸出了援手的女人们的心意,一一道来。每说一个名字,苏建国的头就垂得更低一分。这些平日里可能为几分菜钱计较、家长里短拌嘴的妇女,在苏家天塌地陷的时候,竟毫不犹豫地掏出了可能是攒了许久的私房钱,省下的粮票,甚至只是几个热乎乎的鸡蛋。

“春燕……”苏建国终于开口,声音嘶哑干涩,像砂纸摩擦过喉咙,“难为你了……也,谢谢大家。”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化作这最简单、却也最沉重的几个字。他这辈子,苦熬硬撑,最怕的就是欠人情。可这一次,欠下的是一笔他无法独自偿还、情义远重于金钱的“债”。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陷入沉默或叹息,而是猛地站起身,动作因为急促而有些踉跄。他翻箱倒柜,找出一个半旧的、卷了边的笔记本和那支几乎快捏不住的铅笔头。就着昏黄的油灯,他郑重地翻开本子,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用那双布满老茧和裂口、抡惯了大锤此刻却微微颤抖的手,一笔一画,极其缓慢而认真地开始记录:

“庚申年冬月廿八,收阿芳婆助学费,伍元整。”

“收桂珍婶助学费,叁元整,另粮票拾斤。”

“收王家嫂子助学费,贰元整,同事凑红糖一包。”

“收街道临时补助,拾元整。”

……

他一笔一笔地记着,不仅记下金额,也尽可能记下那些实物和背后的名字。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庄重。这不是在记账,而是在镌刻一份恩情簿,更是在立下一份无字的誓言。他知道,眼下倾其所有也无力立即回报,但他必须记下,让这份雪中送炭的温暖,成为鞭策自己前行的动力,也让后辈知道,在苏家最艰难的时候,是谁伸出了援手。

“这钱,是大家给晓光读书的,一分也不能动 在别的地方。”苏建国合上本子,小心翼翼地将它和那包“百家钱”一起,收进那个曾经存放他给晓光攒的“救命钱”、如今已空空如也的旧木箱底层。那里,现在存放着这个家最后的希望和尊严。

这一夜,苏建国彻夜未眠。并非以往的愁绪难解,而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在他胸中激荡——有绝处逢生的感激,有深不见底的愧疚,更有一种破土而出的、名为“责任”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和强烈。他不能再仅仅是被动地承受、麻木地硬撑了。这个家,需要他真正地“建”起来,带领大家走出去。

天刚蒙蒙亮,他就出了门。身影依旧消瘦佝偻,但脚步却踏出了一股狠劲。他不再满足于厂里那点固定收入和偶尔的私活。他找到工头,主动要求承接更苦更累、但报酬也稍高一些的活计,哪怕是别人不愿去的偏远工地、危险的高空作业。工头看着他布满血丝却异常坚定的眼睛,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头。

下班后,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拖着疲惫的身子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码头、货场转悠,打听有没有需要夜间装卸的零活。寒风凛冽,吹得他单薄的旧工装猎猎作响,他却仿佛感觉不到冷,只是用目光搜寻着任何可能的机会。找到活计,他就默默地加入进去,和其他苦力一样,扛起沉重的麻袋、箱子,一步一步,踩在冰冷潮湿的地面上,任由汗水浸透内衣,又被寒风吹成冰碴。

深夜归来,他常常累得连话都说不出,只是将一天挣来的、带着体温和汗水的毛票分文不留地交给李春燕。然后,他会就着那盏摇曳的油灯,再次翻开那个笔记本,用僵硬的手指,记下当天微薄的收入,同时再看一眼那些给予他们帮助的名字。这成了他每日必做的功课,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力量的汲取。

除了拼命工作,他做出了一个更艰难的决定——重新拾起那些被他搁置已久的技术书籍。他知道,单靠出卖体力,永远无法真正摆脱困境,更别提偿还那份沉重的情义和给晓光治病了。他必须提升自己。

于是,在一天超负荷的劳作之后,当卫东早已鼾声如雷,卫民和晓光也沉沉入睡,李春燕还在就着灯光缝补衣物时,苏建国会洗一把冷水脸,强打起精神,摊开那些布满灰尘、写满密密麻麻公式和图纸的旧书。那些曾经熟悉如今却有些陌生的符号,像天书一样挑战着他早已疲惫不堪的神经和视力。

灯光昏暗,他的眼睛又酸又胀,常常看了不到一刻钟就模糊一片。年纪大了,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一个简单的原理可能要反复琢磨很久才能理解。但他没有放弃。他找来一块小小的石板,用石笔在上面写写画画,节省纸张。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记下来,第二天利用工歇的短暂时间,厚着脸皮去请教厂里那些有文化的技术员。起初,有人笑话他“搬砖的还想当工程师”,但他只是憨厚地笑笑,依旧虚心求教。久而久之,一些人被他的执着打动,也愿意给他指点一二。

李春燕看着丈夫深陷的眼窝里重新闪烁起那种久违的、对知识和未来的渴求光芒,看着他伏案学习时那虽然疲惫却挺直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当家的那股子心气儿,又回来了。这比多挣几块钱,更让她感到安心和希望。

苏建国将“百家钱”的情义,化为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是对家庭生存的责任,更是对家庭未来发展的责任。他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拉着这个深陷泥潭的家,一步一步,极其艰难却无比坚定地,向前挪动。每一步,都踏着汗水和决心;每一次喘息,都带着对恩情的铭记和对明天的期盼。

他知道,走出困境的道路漫长而崎岖,但他心中有了光,那光来自邻里温暖的援手,来自妻子坚韧的支持,也来自他自身被激发的、永不屈服的责任感。他,苏建国,必须挺直脊梁,带领这个家,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