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核心,领主可以在领地一个地方放置领主方尖碑,领主可以在里面居住,和链接学院教室进行上课,领主核心破碎意味着失去领地资格)
晨曦再次透过领主方尖碑顶端的棱晶,在地面上投射出七彩的光斑时,李维的意识已经从喧嚣的建设现场回归安静的课堂。
教室内,与昨日的兴奋混乱不同,此刻弥漫着一种初尝责任后的凝重。新晋领主们带着各异的疲惫神色(精神链接维持需要精力),聚精会神地盯着讲台。负责教授《领地初期发展概论》的,是一位面相严谨的中年女讲师,琳达女士。她正在用平实但精准的语言,向这些“新生儿”灌输生存法则。
“资源点的勘探和确认,必须放在抵达后的前三天内完成!”琳达讲师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调出了精神共享光幕,展示着一张简略但标注清晰的资源点地图示意,“铁矿、铜矿、木材、水源、粘土…这些是保底,必定存在!但如何分布?品质如何?可开采性怎样?直接关系到你们发展的优先顺序和效率!特别是水源!没有水,一切皆是空谈!”
光幕上,几个重要的水资源点(河流、湖泊、泉水)被着重圈出,闪烁着蓝光。这点瞬间引起了强烈共鸣,不少人脸上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甚至有人轻微地点着头。
“其次,食物安全!”琳达女士敲了敲光幕,画面切换成一片规划整齐的农田示意图,“初始种子数量有限,仅能支撑极短暂的过渡期。开垦土地、播下种子仅仅是第一步!你们必须立刻寻找额外的食物来源——打猎、采集野菜浆果、捕鱼,甚至养殖初期捕获的温顺小型动物!在确保饿不死的前提下,才能谈建设和发展!”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年轻的面孔,加重了语气:“切记!新降临的领民,忠诚度建立的第一步,就是能吃饱!稳定食物的领主,能最快凝聚人心!”
整整一天的课程信息量巨大而具体。从如何根据土壤湿度判断水源下渗情况,到简易水渠的挖掘技巧;从利用森林边缘倒木初步防御小型野兽,到建立警戒巡逻制度;尤其是反复强调了初期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稳固核心村落的必要性——“贪大求全是毁灭的捷径!”琳达讲师最后的警告振聋发聩。
李维边听边对照着自己的精神地图,同时回忆着昨日领地的建设场景。琳达讲的这些,无疑是前人无数次血泪教训总结出的金科玉律。他快速吸收着这些普遍适用的经验,同时又敏锐地注意到其中某些默认的前提——讲师潜意识里默认的“资源型”发展思路。
比如,关于木材利用的建议:“阔叶林边缘选择性砍伐,注意保留足够密度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木材可持续供给——是资源型领地最重要的初期经济支柱之一。”
以及,关于矿藏的利用倾向:“初期优先确认铁矿点,但若非必要,开采量不宜过大,采矿劳力投入大,不如优先保证开垦种植效率…等度过初期再行开发。”
这些建议本身没问题,但核心逻辑是建立在“资源可持续、稳定产出、安全第一”的资源型基础上。
当夕阳的余晖开始给学院古老建筑的尖顶涂抹上金色时,课程终于结束。讲师刚宣布下课,精神链接的公共交流频道瞬间如同滚烫的油锅炸了开来。
“艹!老子倒血霉了!抽到了火山边缘的领地!”一个粗犷的声音率先怒吼起来,带着无尽的暴躁,“热死人了!地面烫脚!说是保底有矿有木有水源,结果铁矿铜矿倒是不少,全他妈在火山熔岩流覆盖区边缘!硬得跟钻头似的!木材?离火山近的树全是枯死的!水源…挖了老深才见点热水!这他妈开局就是地狱难度吧!”
紧随其后的是一阵哀嚎:“你知足吧!我的才是冰天雪地!零下几十度!砍树的斧子都粘手!水?河面冻了十几米厚!开凿取水?要命了!保底矿点都被雪埋得找不着!最要命的是,浆果野菜?不存在的!除了硬邦邦的苔藓啥都没有!我这才是冰封地狱开局!冻死 饿死双重套餐!”
“比惨大会?加我一个!”一个声音带着绝望的哭腔,“沙漠!沙漠!全是沙!老子信了邪!保底有矿没错,铁矿铜矿在戈壁滩深处,找到就走断腿!水源?特么就一条快干涸的季节性小河沟!水量小得可怜!树林?那是几簇低矮的仙人掌!野生动物?影子都没一个!我这开局,直接渴死晒死双保险!”
“我…我海边悬崖…没海滩…”有个声音弱弱地补充道,带着莫大的委屈,“虚境之门在孤零零的悬崖上!下面就是深海!海岸?有,全是悬崖礁石!爬下去捕鱼?风浪一吹就掉海里!森林?倒是有,但离海岸线很远!水源…除了悬崖顶上一个很小的咸水洼,没了!我的初始领地,就是个风景画!”
抱怨声此起彼伏,公共频道里瞬间充满了一股失败和绝望的悲凉气息。抽到火山、冰原、沙漠、悬崖等恶劣地形的同学成了主力抱怨者。那些抽到风调雨顺、平原沃野、河流密布这种标准“天湖”开局的同学此刻也明智地保持了沉默,没人炫耀,甚至不少人对未来也开始有些不确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