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领主课堂的氛围如同盛夏雷暴前的闷罐子,充斥着压抑的低气压。
讲台上,罗文教授如同永不疲倦的判官,冷冽的目光扫过一份份呈上来的“课后作业”——领地产粮仓精构方案及实景投影。那些被寄予厚望、经过教授地狱点评后重建或修改的粮仓,在罗文那套严苛到极致的生存法则透镜下,依旧如同千疮百孔的破船,不断沉没在批判的怒海中。
“【坐标:熔岩裂隙高地】——粮仓选址地热源过近!底层陶板隔热涂层失效!库内温度恒定超标!存粮寿命预估缩水70%!重做!”
“【坐标:冰晶冻土】——防潮层?!你告诉我地下三米深的冰窖里需要防潮?重点呢?!是保温阻隔结构!冷热桥效应考虑没有?空气流通管道防冻凝结方案在哪?!滚回去再想!”
“【坐标:河谷沃土】——墙体加厚了?加了内层防潮粘泥?嗯,算你基础有改进。但通风效率呢?‘开了几个高窗就叫通风’?立体气流模型在哪?堆垛间距不合理!中部热量堆积点标出来没有?!不及格!重算!”
教授的声音没有情绪波动,却比咒骂更刺骨。一个个满怀期待、甚至熬夜赶工的领主被批得面如土色,虚拟空间里仿佛都弥漫着绝望的尘埃味。资源型的领主还好些,至少能用基础材料和部分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调整。沙漠、火山、冰原等特殊地形的领主简直欲哭无泪,基础六防标准几乎都难以兼顾,更别提应对极端环境带来的额外致命挑战。教授虽然心平气和,但给出的“结合地理特点”的优化方案每一项都如同天方夜谭——需要更高级的材料、更精密的工程设计。这不是点评,是降维打击!
当李维的领地粮仓投影亮起,整个虚拟课堂的气氛凝滞了一瞬。经过十天近乎压榨式的突击抢修优化,那座被张老视为“命根子”的石砖堡垒已然改头换面:
墙体新涂抹的熟石灰混合草木灰泥层干燥后泛着浅白色微光,散发着淡淡的碱性气味(压制霉菌);
通风系统被彻底重构——原本的杂孔被重新规划,顶部新增了一根内嵌粗糙螺旋导流片(临时铁皮卷的)的垂直风塔,底层开了几处加装细铁网挡鼠鸟的定向低风道口(热气上升抽吸,冷气导入替换);
粮垛整齐堆码,极限高度下仍有清晰而固定的通风走道空间;
粮仓门口两侧挖好了半人深的防火沙坑,整齐码放着新造的大水缸;
位置也移到了村落防御核心区域,周围一圈夯实的硬土隔离带清理得干干净净。
然而,罗文教授那鹰隼般的目光在投影上每一寸细节逡巡,眉头越拧越紧。他看到了极限:
那内层防潮泥只是权宜之计,没有真正的密闭隔水层;
通风管道的导流片过于粗糙,效率低下且易磨损;
细铁网用最低劣的含杂质生铁打造,防护时限有限;
承重梁柱依旧只是原木榫卯结构;
防火水缸没有覆盖设计,风雨天就是累赘……
每一项问题都存在,每一项都是材料与科技的天花板卡死了优化的上限!
罗文教授沉默了足有十秒。虚拟空间落针可闻。
“……XL0719。”他终于开口,声音罕见地低沉了一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倦和……无奈?
“结构定位及基础核心防御功能优化后,符合基本生存需求导向下的资源利用效率上限框架。”
“在领民认知基础(中世纪材料与土木技术)及当前可用资源(有限低阶铁矿、粗劣工具)范畴内,人力、材料价值比已达极限。”
“六防要素:已做基础覆盖,效能限于材质约束无法提升至理论最佳。”
“综合评定:优秀(基于当前资源及领民技术基准线) 。”
【班级频道】
【丰饶沃土】:“!!!!!优……优秀?!我没听错吧?!”(目瞪狗呆)
【平原-林东】:“嘶——材料技术上限限制下的优秀?这……大佬果然是大佬!基础被教授骂成渣,优化后的实战成果能评优!”(疯狂膜拜)
【沙漠-钱多多】:“卧槽!极限操作!?这都能评优!?果然大佬的运气独占八斗,我等小民不仅倒欠两斗,连技术点都是负增长!”(绝望中带着自嘲)
【悬崖-孙小美】:“技术基准线…呜…听起来好厉害…跪了…【献上膝盖.jpg】”
频道瞬间被“大佬牛逼”、“技术基准线极限”和“农夫甲运气守恒论”刷屏。李维的形象在同学们眼中,俨然已成了一个将运气和务实完美结合的人形“理论实践转换器”。
罗文教授的目光最终从投影上移开,似乎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
“课程结束。”
意识链接断开。
李维的意识回归方尖碑。同学们刷屏的膜拜信息只是背景噪音。他看着手中那枚记录着“优秀”评价但内涵着无数缺陷与无奈的精神烙印,心中并无太多欣喜。优秀?这只是在中世纪废土上的矮子中拔高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