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天光未亮,训练基地的操场上已经响起了嘹亮的口号声。
“一!二!三!四!”
路也带着工业园区民兵连的六名队员,在晨曦中进行着五公里越野。这是他们加训的第三周,每个人的作训服都被汗水浸透,但步伐依然坚定有力。
“保持呼吸节奏!”路也的声音在队伍前方响起,“赵磊,注意摆臂姿势!”
赵磊喘着粗气,汗水顺着胖乎乎的脸颊往下淌:“路队,我...我快不行了...”
“闭嘴!”周阳在赵磊身后低喝,“想想林霄他们在边境可能面临的处境!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去帮他们?”
提到林霄,赵磊咬紧牙关,硬是加快了脚步。自从林霄带领的小分队在边境失联后,这种担忧就成了他们加训的最大动力。
训练基地的其他民兵队伍才刚刚起床,看着工业园区这七个人每天雷打不动的加训,有人敬佩,也有人不解。
“这帮人疯了吧?天天这么练,图什么啊?”
“听说他们之前误入过实战军演,可能受刺激了。”
“再练不也是民兵?还能赶上正规军不成?”
路也对周围的议论充耳不闻。自从父亲的路明远的研究和“铸刃计划”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他就明白,他们这些基干民兵已经被卷入了一场远超想象的风暴。
五公里越野结束,七个人瘫坐在操场上,大口喘着气。
王浩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路队,我昨晚又破解了一部分路教授的研究资料,发现了一些关于潜能开发的训练方法。”
路也接过水壶喝了一口:“说重点。”
“路教授认为,人体的潜能可以通过特定的训练方式激发。比如,在极限疲劳状态下进行精准射击训练,可以提升神经反应速度;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通讯操作,可以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周阳擦着汗走过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这种往死里练的方式,反而符合科学原理?”
“可以这么理解。”王浩点头,“但路教授也警告,这种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否则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路也看着瘫坐一地的队员们,心中有了决定:“从今天开始,训练计划调整。上午按大纲进行常规训练,下午和晚上进行特种课目加训。”
赵磊哀嚎一声:“还要加啊?”
刘勇踢了他一脚:“菜就多练!现在不练,将来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怎么办?”
这句话已经成为工业园区民兵连的口头禅。自从路也在一次加训中喊出“菜就多练”后,这句话就成了他们咬牙坚持的动力。
早餐后,全体民兵在训练场集合。任建军站在主席台上,面色严肃。
“接上级通知,本次民兵训练将增加实战对抗环节。”任建军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训练场,“各民兵连将进行红蓝对抗,检验训练成果。”
台下响起一阵骚动。实战对抗在民兵训练中并不常见,这突如其来的安排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任建军继续说道:“对抗将采用最新配发的激光模拟系统,中弹即判定阵亡。对抗区域为基地后山的综合训练场,地形复杂,各连队需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指定任务。”
路也敏锐地注意到,任建军的目光在他们七人身上多停留了几秒。
“另外,”任建军补充道,“本次对抗将有上级首长观摩,各连队务必拿出最佳状态。”
解散后,各民兵连开始紧张备战。路也把队员们召集到一旁,展开对抗区域的地图。
“我们的任务是夺取红军控制的3号高地,并在那里坚守六小时。”路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标记,“按照常规战术,应该从东侧缓坡发起进攻。”
周阳仔细观察着地形:“但红军肯定会在东侧布置重兵。我建议从西侧的悬崖攀爬,出其不意。”
王浩操作着电脑,调出3号高地的三维模型:“西侧悬崖坡度七十度,高约三十米,攀爬难度极大。而且,根据气象数据,对抗期间可能会有降雨,岩壁湿滑会更危险。”
赵磊看着陡峭的悬崖,咽了口唾沫:“这...这能爬上去吗?”
“菜就多练。”路也淡淡地说,“攀岩训练我们练过,这次正好检验成果。”
刘勇提出疑问:“但如果红军在西侧也有布防呢?”
路也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那就看谁更快了。”
对抗在下午两点正式开始。工业园区民兵连作为蓝军,任务是夺取3号高地。而他们的对手,是训练基地中公认最强的城关镇民兵连。
按照计划,路也将队伍分成两组:他自己带领周阳、赵磊从西侧悬崖攀爬;王浩、刘勇、孙强、李军从东侧佯攻,吸引红军注意力。
“记住,”路也在分头行动前叮嘱,“佯攻要做得像真的,但不要硬拼。等我们拿下高地,会发信号给你们。”
王浩点头:“明白。我会用无人机进行侦察,随时通报红军动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