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到民国当庶子,我靠科学撩少帅 > 第93章 新声初啼与北疆烽烟

奉垣城那栋爬满藤蔓的小楼里,灯火亮了整整半个月。陈闻远伏案校对版面,指尖划过油墨未干的纸样,能闻到新鲜的松烟墨香;李思澜蹲在印刷机旁,调试着滚筒的压力,确保字迹印得清晰;何敬之则抱着一摞稿件,筛选着各地传来的工农业数据 —— 在他们和沈未央的合力下,奉垣第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启明报》,终于从油墨与纸张中诞生。

创刊号的头版没有花哨的标题,只印着一张寮南战场的照片:硝烟还没散尽的阵地上,两名奉垣军士兵搀扶着受伤的同伴,身后是巍然矗立的 “龙吟” 战车,履带旁还沾着焦土,却像座钢铁丰碑。照片下方,只有一行黑体字:“为守护而战。” 再往下,是霍聿枭签署的连湾治理公告,字句简短却有力:商贸按新章重启,日侨遗留资产由当局登记处置,优先租予本地原住民商户。”

第二版开始,藏着《启明报》的 “新知”—— 有奉垣兵工厂 “启明式” 机枪日产突破百挺的数据表,配着工人组装枪械的素描;有 “新知” 专栏,顾宗棠用 “磁铁吸铁钉” 的例子,讲电磁原理如何能 “让机器自己动起来”,还画了个简易的线圈图,怕读者看不懂;甚至有读者来信栏,刊登了连湾百姓感谢奉垣军,字里行间满是真切。

这份报纸没像其他报刊那样哗众取宠,也不偏帮任何派系,只讲事实、列数据、说人话。发行第一天,奉垣街头的报童就被围住,有人买回去仔细读,有人凑在一起讨论 “电磁还能做什么”,连学堂的先生都把 “新知” 专栏的文章当成教材 ——《启明报》像一扇窗,让更多人看到了奉垣不只是打仗,还在实实在在地建设。

连湾的局势,也随着《启明报》的发行渐渐稳定。港口的吊机重新转动,工人穿着统一的工装,把奉垣产的布匹、机床零件装上商船;之前被日侨占据的工厂,贴上了 “奉垣官营” 的牌子,技术员正在调试设备,准备恢复生产;街头的摊贩重新出摊,卖着热乎的豆浆油条,有人还在摊位旁贴了张《启明报》,指着上面的连湾治理公告说:“现在好了,咱们自己的地,自己说了算!”

霍聿枭派了一个营驻守连湾,士兵们除了巡逻,还帮百姓清理战后的废墟。有老人拉着士兵的手,指着街角的老槐树说:“以前小鬼子在这儿设岗,不让咱们靠近,现在终于能随便走了。” 眼里的泪,混着笑落下来。

可平静之下,暗流还在涌动。从连湾溃退的日军残部,加上一群死硬的日本浪人,没法从海路逃走,就沿着寮东半岛往北跑,想从延州方向逃进新义州。这群败兵像疯了的毒蛇,把怨气撒在沿途的村镇 —— 他们闯进安和县的李家村,抢走粮食,放火烧了房子,连老人和孩子都没放过;在王家屯,他们把反抗的村民绑在树上,用刺刀挑死,还抢走了村里仅有的几头耕牛。

“督军!安和县急电!” 秦穆拿着电报冲进指挥部,声音发颤,“日军溃兵屠了李家村、王家屯,现在正往延州腹地跑,沿途的村子都遭了殃!”

霍聿枭接过电报,指尖捏着纸边,越攥越紧,指节泛白。电报上的字像带了血,“全村百十余口,仅三人逃脱”“房屋尽毁,粮食被劫”“村民尸体被弃于荒野”,每一句都像刀子扎在他心上。他猛地把电报拍在桌上,木桌发出 “嘭” 的巨响,茶杯里的茶水溅出来:“这群畜生!打不过就拿老百姓撒气!”

沈未央凑过来,看清电报内容,脸色瞬间苍白,胃里一阵翻涌。他以为连湾的驱逐已经给了日军教训,却没想到他们会如此残忍。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他们不是单纯逃跑,是想在延州制造混乱,说不定还想吸引咱们的兵力,好趁机逃进朝鲜。”

“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霍聿枭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戳在延州的山林地带,“命令驻延边防的张旅长,立刻带两个团去拦截!告诉他们,我不要俘虏,对这群畜生,只有一个字 —— 杀!必须在他们逃进朝鲜之前,把他们全部消灭!”

“是!” 秦穆敬礼,转身就往外跑,脚步快得像要飞。

指挥部里只剩霍聿枭和沈未央,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霍聿枭站在窗前,望着北方,眼里的杀意几乎要溢出来;沈未央则走到地图旁,手指划过延州的山林:“延州多山,‘龙吟’在寮南的山地表现还行,但延州的林子更密,路况更差,战车的机动性和可靠性会受影响。我建议抽调技术保障小队,带着备用履带、活塞,跟张旅长的部队一起走,确保‘龙吟’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霍聿枭回头,看着沈未央冷静的侧脸,心里的怒火渐渐压下去 —— 每次遇到急事,沈未央总能想到最实际的办法。他点头:“好,你立刻安排,让技术小队半小时后出发。”

“还有《启明报》。” 沈未央补充道,“下一期要报道日军屠村的事,不用渲染血腥,就客观写事实,附上幸存者的证词,再配一张被烧毁的村子的照片。让所有人都知道,这群侵略者失败后有多残忍,也让那些还在为他们辩解的人,没话可说。”

霍聿枭看着他,眼里闪过赞许:“对,笔杆子也要跟上。既要让咱们的人知道敌人的凶残,也要让国际上看看,到底谁在破坏和平。”

沈未央立刻去安排技术小队,临走前,他回头看了霍聿枭一眼:“前方你多小心,后方有我。”

霍聿枭点头,目光重新落回地图 —— 连湾刚定,《启明报》刚发出第一声,延州又起烽烟,奉垣的路,果然不好走。但他不怕,手里有 “龙吟” 的钢铁拳头,有《启明报》的笔杆子,还有沈未央这样能并肩的人,再难的路,也能走下去。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地图上的延州地带,也落在《启明报》的创刊号上。报纸上的照片,士兵搀扶着同伴,“龙吟” 战车巍然矗立,像在告诉所有人:奉垣不仅能守护家园,还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也绝不会退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