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甘草断案集 > 第17章 师徒和,旧账清

甘草断案集 第17章 师徒和,旧账清

作者:素衣执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7:56:35

铜片边缘的接缝在指尖下微微发涩,像一道陈年旧疤,被岁月磨得粗糙却未愈合。甘草的手指停在那里片刻,仿佛能透过那细微的裂痕,窥见深藏其下的秘密。他没有再往深处探查——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有些真相一旦揭开,便如决堤之水,再也无法回头。他缓缓将铜片收回怀中,贴着心口的位置,那里似乎也有一道无形的缝隙,在无声地跳动。

他转身走出旧院。天光已明,晨雾如纱,轻轻覆在青石板路上,映出斑驳树影。昨夜的大雨终于歇了,风也静了下来,街巷间渐渐有了人声。挑担的小贩吆喝着走过,孩童赤脚踩过积水,溅起一圈圈涟漪;远处传来药铺开窗的吱呀声,还有谁家灶上飘出的米粥香气。这一切寻常烟火,此刻却让甘草心头沉甸甸的。他知道,平静只是表象,风波从未真正平息。

他径直走向润安堂后院煎药房。脚步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推开门时,炉火正静静燃烧,橘红的火苗舔舐着陶罐底部,发出细微的噼啪声。雄黄站在炉前,背影挺直如松,双手交叠于身前,目光落在跳跃的火焰上,像是在数着每一缕热气升腾的方向。他已经站了很久,久到衣角都染上了药尘,久到连呼吸都与这炉火同频。

黄连立于侧旁,手中捧着一册《本草拾遗》,书页泛黄,边角微卷,显然是常翻之物。他的手指搭在纸页上,却没有翻动,目光也没有落在字里行间。他的视线虚浮着,似在看火,又似在回忆什么遥远的事。眉宇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还有一份更深的隐忍——那是多年忠心却被误解后的沉默。

甘草站在门口,并未立刻开口。屋内药香浓郁,夹杂着黄连根须特有的苦味,沁入肺腑,令人清醒。他缓步走入,声音低而稳:“昨夜你二人所为,我已尽知。”

话音落下,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雄黄依旧不动,只抬起手,用铁钳轻轻拨了拨炭火,焰头随之压低了些许,像是要把某种情绪也一同压进灰烬之中。

“黄连递药时眼神专注,未曾有一刻游移。”甘草继续说道,语气平和却不容回避,“他守的是药性,也是你教的规矩。你说他当日未拦白术服药,可你忘了,他劝过三次,是你自己执意加量。”

这句话如同一根细针,精准刺入雄黄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他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颤了一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那不是愤怒,是痛——一种深埋已久的自责,终于被人当面揭起。

“你迁怒于他,”甘草的声音依旧不高,却字字清晰,“是因为你自责更深。你信错了阿胶,用错了苍耳子,疏于察人,才是祸根。但这账,不该算在他头上。”

黄连低下头,喉结滚动了一下,像是咽下了千言万语。他的眼眶微微发热,但他咬住了牙关,不让任何情绪溢出。他是医者,不该轻易动情;他是弟子,更不该在师父面前显露软弱。可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胸口堵得厉害,仿佛有无数陈年的药渣堆积在那里,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甘草退后两步,袖袍轻摆。“你们师徒,共煎一剂安神汤。”他说,“火候由你们定。”

说完,他转身离去,席帘垂落,隔开了内外两个世界。门扉合拢的那一瞬,仿佛也将一段过往轻轻掩起。

炉火依旧静静烧着,光影在墙上摇曳,映出两人交错的身影。良久,雄黄终于开口,声音沙哑而低沉:“我记得……你第一次煎药,是在七岁那年。”

他顿了顿,像是在努力从记忆深处打捞那个冬月寒夜的画面。“那天夜里大雪封门,我咳得厉害,几乎喘不上气。你端来一碗黄连水,小手冻得通红,却坚持说‘师父喝了就不喘了’。”

他又停了一下,嘴角竟浮现出一丝极淡的笑意,“那药太苦,我没喝。你还哭了。”

屋内一片寂静,只有陶罐里的药汁咕嘟作响。

黄连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可闻:“我记得。我说‘我不怕苦,您也不能怕’。”

雄黄缓缓转过身,第一次正视弟子的眼睛。那双眼睛里没有怨恨,没有辩解,只有一种近乎执拗的忠诚。他看着看着,忽然觉得鼻子一酸,连忙别过脸去。

“是我错了。”他终于说出这句话,声音沉重如石,“我不该因一时悔恨,伤你多年忠心。你从未背弃医道,也从未背弃我。”

黄连抬起头,眼中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他从怀中取出一方油纸包,动作缓慢而庄重,一层层打开,露出一片暗金色的叶子。叶片经年晾晒,色泽沉敛,纹理清晰如脉络,无一丝霉变,边缘微微卷曲,仿佛仍带着山野间的露气。

“这是我采的黄连叶,”他低声说,“七蒸九晒,去尽苦味,清热之力仍在。”

他双手奉上,掌心向上,姿态恭敬如初学徒,“此非药,乃弟子之心——苦尽,可回甘。”

雄黄接过那片叶子,指尖抚过叶面,感受到它干燥而坚韧的质地。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份心意连同药香一起纳入肺腑。片刻后,他将叶子贴于胸口,停留了几息,随后小心地放入随身携带的药囊之中。

他抬手拍了拍黄连的肩头。那一拍,沉实有力,胜过千言万语。

外头鼓声骤起,三通连响,震得檐角铜铃轻颤。这是官府升堂之令,意味着一场审判即将开始。

公堂之上,百姓围聚,屏息凝神。紫苏端坐主位,神情肃穆,目光如镜,照人心底。荆芥立于阶下,一身劲装未脱,眉宇间尚存昨夜巡防的疲惫,却依旧挺拔如剑。阿胶与轻粉押至庭中,枷锁加身,形容枯槁。苍耳子跪于一侧,面色灰败如纸,额头冷汗涔涔,双手颤抖不止。

甘草当众展开供词,声音平稳而清晰:“阿胶供认,其子半年前被掳,胁迫参与伪药调换。然她明知伪雄黄毒性剧烈,仍额外添加三钱轻粉,并言‘让他疼得久些’。”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众人,“此非胁从之语,乃怨毒所驱。”

台下有人低语:“她是母亲啊……孩子被绑,谁能不乱?”

紫苏抬手止声,声音清冷如泉:“母则强,情可悯,然法不可枉。慈爱不能成为施毒的理由,悲痛不能掩盖杀人的事实。”

他宣判:“阿胶、轻粉合谋用药致人死亡,证据确凿,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监禁于女牢与死狱,以观其后续言行。”

“苍耳子牵线伪药交易,知情不报,杖责三十,百草堂停业三月,三年内不得重开药坊。”

甘草上前一步,补充道:“伪药之祸,不在贫寒,而在贪欲。若因困顿便可违律,天下药铺皆可成毒窟。今日判之,非为苛责弱者,而是警醒众人:医者持秤,一头是命,一头是心。秤偏一分,便是人命倾覆。”

人群静默。风穿过廊柱,吹动案前纸张哗哗作响。片刻后,一位老药工缓缓点头,继而有人跟着附和,低语渐成共识。

午后,阳光洒满润安堂门前空地。一张香案早已摆好,檀香袅袅升起,缭绕如酥。旧匾早已焚毁,门楣空荡,像一张沉默的嘴,等待重新命名。紫苏携木盒而来,盒中是一方新匾,黑底金字,笔力遒劲,书“神断”二字。

他转向甘草,郑重道:“此匾赐你,以彰破案之功。”

甘草拱手,神色谦和:“断案非一人之力。荆芥布防破庙,彻夜蹲守,终擒奸细;橘红献图示险,冒死传信;芦根查访流民踪迹,跋涉数十里,只为一线线索;黄连冒雨诵诀诱敌,声嘶力竭,几近昏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若论‘神断’,应属众人。”

说罢,他接过匾额,却没有悬于正厅中央,而是转身步入侧厢,亲手挂于东壁。匾下另题四字,墨迹未干:“众智堂”。

“是非明于集思,危局破于合力。”他说,“此堂不供个人,只记众人协力之功。一人之智有限,众人之智无穷。今日之事,若非群策群力,焉能水落石出?”

雄黄携黄连上前,手中各执一支松烟墨笔。两人并肩立于门楣前,提笔蘸墨,在素绢上写下三个大字:润安堂。

笔锋沉稳,力透纸背,每一划都像是刻进时光里。“润物无声,安身守正”,字成之时,围观百姓轻声念出,声音汇成一片,宛如祷祝。

鞭炮响起,药香点燃。老药师们捧着新采药材进门,神情庄重如迎圣物;孩童抱着药碾跑过门槛,笑声清脆如铃。一块块饮片被整齐码入柜中,戥秤轻响,包药纸窸窣作声。整个药堂仿佛重新活了过来,气息流转,生机盎然。

甘草立于门前,风吹药幡猎猎作响,檐角滴水落地成点,一声一声,像是时间的脚步。他望着远处官狱高墙,目光未移。那铜片上的接缝,仍未解开;木牌上的“逆”字,亦未落定归属。他知道,有些事尚未完结,有些谜题仍在暗处蛰伏。

但眼下,药炉已燃,门户重开。

黄连端着一碗刚煎好的安神汤走出后院,热气氤氲,药香扑鼻。他递给一位候诊的老妇,动作轻柔。老人接过时手微抖,药汁晃出半匙,泼洒在青砖地上,瞬间洇开一片褐色痕迹。

黄连并未皱眉,也没有责备,只是轻轻扶住碗沿,等她站稳才松手。他的眼神温和,像春日溪水,不争不躁。老妇低声谢过,拄着拐慢慢走远,身影融入人群。

这一幕落在甘草眼中,他嘴角微扬。他知道,真正的医者,不只是治病,更是护心。

这时,雄黄走到他身旁,递来一张纸条。是昨夜衙役送来的记录:轻粉入狱前,曾向看守索要纸笔,写下一行字,未署名,只按了个指印。

纸上写着:“模具藏在铁盒夹层,若想知‘附子’真名,第七夜可渡江。”

甘草盯着那行字,不动声色。他的心跳并未加快,眼神也未波动,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切。然而,唯有他自己知道,胸腔深处那一瞬的悸动——那不是一个名字的悬念,而是一段被刻意掩埋的往事即将浮出水面的预兆。

他将纸条折好,收入袖中,动作从容。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隐于阴影。

这时,一名小吏匆匆奔来,手中托着一只灰布包袱,神色紧张:“大人,狱中传来消息,轻粉在交出模具前,要求见一人。”

“谁?”甘草问,声音平静。

小吏低头,声音压得很低:“他说——要见甘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