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院研制的新式器具如同及时雨,迅速在南麓郡的防疫战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驱菌面罩”结构简单,制作便捷。在林晚夕的安排和郡府官吏的组织下,大批流民中的妇女被动员起来,按照格物院传来的图纸和药粉配方,日夜赶工。细麻布或较为致密的棉布被裁剪成合适的形状,缝制成覆盖口鼻的罩子,内里预留夹层,填充由艾草、苍术、雄黄、硫磺以及其它几味草药磨制混合而成的驱疫药粉。虽然针脚或许粗糙,样式也绝谈不上美观,但成千上万个这样的面罩被迅速分发到每一位参与清理、搬运、医护工作的役夫和百姓手中。
药粉散发出的浓郁草药气味,虽然刺鼻,却极大地隔绝了尸臭与秽气,更重要的是给了人们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戴上它,仿佛多了一层无形的屏障,面对污秽时,恐惧减轻了不少,工作的效率自然也大大提高。
而“蛊焰筒”则成为了对付顽固污染源的利器。它们被集中管理,由经过简单培训、胆大心细的专人操作。每当发现大型尸坑或污染物极度集中的区域,操作手便会穿戴好简易的防护(多是多层浸过药水的湿布),在同伴的协助下,点燃蛊焰筒的引信。
“嗤——轰!!”
每一次喷射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和灼热的气浪。粗壮的火龙咆哮而出,带着硫磺与草药混合的奇异焦香,无情地吞噬着一切污秽。尸体、废弃物、乃至那些诡异滋生的菌斑,都在极致的高温下迅速碳化、崩解,化为漫天飞灰。火焰过后,地面往往一片焦黑,甚至出现琉璃化的迹象,清理得极为彻底。
南麓郡的疫情控制工作,因此得以迅猛推进。原本弥漫在空气中的绝望和恐惧,似乎也被这熊熊的“净蚀之炎”灼烧掉了一大半,希望开始在许多人的眼中重新燃起。
林晚夕拖着病体,日夜奔走协调。她亲眼目睹了这些器具带来的改变,疲惫苍白的脸上时常会露出一丝欣慰。她甚至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很快给格物院公输衍回了信,除了赞扬和感谢,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改进建议:例如驱菌面罩的系带能否改为弹性材料或更易调节的款式以适配不同脸型;蛊焰筒的握持部位可否加缠隔热藤条或厚布,防止操作者烫伤;以及建议开发一种更小型的、可用于室内或狭窄区域焚烧处理的便携型号。
她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抗疫之中,几乎忘却了自身的寒毒和宫廷的纷扰。然而,她忘却,并不代表纷扰会自动远离。
---
帝都,深宫。
贤妃沈静姝的宫殿依旧奢华温暖,熏香袅袅,但与南麓郡那忙碌而充满生机的气氛相比,这里却弥漫着一股冰冷的、凝滞的压抑。
沈静姝的心情极差。兄长沈昭重伤未醒,沈家在军中的影响力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冲击。父亲沈巍近日传来的家书中也充满了焦虑和叮嘱,要她在宫中务必谨慎,设法稳固地位,甚至暗示若有可能,需进一步争取圣心,以期将来能为沈家提供更多奥援。
然而,所有这些谋划,都被那个远在南麓郡、本该悄无声息死去的女人打乱了!
林晚夕!又是林晚夕!
她不仅没死,反而在疫区搞得风生水起!什么“皇后亲临”、“慈悲为怀”、“与民共苦”……这些词汇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沈静姝耳中,变得无比刺耳。如今更是传来了什么“驱菌面罩”、“蛊焰筒”的消息,据说效果卓着,连陛下都特意下旨嘉奖了格物院!朝野上下,私底下无不称赞皇后贤德聪慧,心系百姓,甚至隐隐有将她与古之贤后相比的趋势。
这一切像毒针一样扎在沈静姝的心上。她处心积虑谋划多年,好不容易趁着林晚夕失宠病重、陛下亲征的机会,借助家族势力,几乎掌控了后宫权柄,眼看前景一片大好。可这个林晚夕,怎么就阴魂不散?!哪怕去了那等凶险之地,也能绝处逢生,甚至因祸得福,赚取了如此巨大的声望!
“凭什么?!”沈静姝猛地将手中把玩的一支玉簪摔在地上,清脆的碎裂声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惊人。她美丽的面容因嫉恨而扭曲,指甲深深掐入铺着锦缎的软榻扶手,“一个寒毒入骨、无宠无子的废后!凭什么一次次压过本宫!凭什么得到这些赞誉!”
侍立在旁的宫女太监们吓得噤若寒蝉,纷纷低下头,大气不敢出。
沈静姝胸口剧烈起伏,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她绝不能让林晚夕再这么风光下去!绝不能让她活着回到帝都!否则,凭借这份救疫的功劳和声望,再加上她正宫皇后的名分,自己这些年来的苦心经营岂不全要付诸东流?沈家的未来也会蒙上巨大的阴影!
一个恶毒而疯狂的念头在她心中迅速滋生、膨胀。
林晚夕不是靠着防治瘟疫赢得人心吗?那如果……她自己也染上那可怕的、无药可救的菌殖之症呢?一个本就寒毒缠身、病入膏肓的皇后,再感染上这必死的瘟疫……那才是真正的绝路!任谁都会觉得她是劳累过度,不幸感染,最终不治身亡!届时,一切荣耀都将随着她的死亡而埋葬,而自己,将是后宫唯一的主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