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
西洋楼穹顶的玻璃折射着午后耀眼的阳光。
七彩的光斑洒落在波斯地毯上,宛如珠宝盒被人不慎倾覆。
乾隆对着嵌在紫檀木框中的西洋镜,慢条斯理地理着朝珠。
东珠在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
镜中的倒影里,那抹金龙纹与他身上的朝服相互辉映,显得愈发威严。
和珅垂首立在一旁。
他语调恭谨,正细声复述着晋孝武帝的身后事。
话音未尽,便听见镜中的帝王轻哼一声,那抹讥讽的弧度,藏也藏不住。
“这司马曜,连死法都不体面。”
乾隆的手指摩挲着佛头珠,修剪圆润的指甲透着凤仙花的淡色。
他起身时,龙袍下摆轻扫过鎏金铜架,架上的西洋座钟“咔哒”一响。
“被个女人捂死在锦被里,简直可笑。”
“说出去都脏了朕的耳朵。”
“当年南唐李煜亡国,尚能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
“而这司马曜倒好,连句遗言都省了,活成了史书上的笑话。”
和珅忙不迭上前半步。
石青色的官袍在光影里泛出柔光。
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意,连眼角的皱纹都带着逢迎。
“陛下圣明!”
“咱大清宫闱有律,宫规里连鞋袜样式都有章可循。”
“别说谋逆,就算言语稍重,也得挨上三十杖,丢进辛者库浣衣局!”
“哪来的胆子犯上作乱?”
他偷眼看了眼镜中的帝影,又迅速垂下头,语气愈加恭顺:
“陛下且看,翊坤宫的惇妃去年失手打死宫女,便被降为嫔位、禁足三月。”
“如此严例在前,谁还敢心生异志?”
乾隆拿起案上的西洋香水瓶,水晶瓶壁折射出耀眼光晕。
他拔开瓶塞,玫瑰香瞬间弥漫,压过了原有的龙涎香气。
“传旨。”
他往衣襟上轻洒几滴,香气缠着龙袍的气息不散。
“令内务府将宫规再抄一百遍,用洒金宣纸抄录,送至各宫。”
“让她们记清楚,朕虽宽容,准她们中秋重阳依例庆赏,却绝不容半分怠慢。”
阳光透过穹顶,给他披上一层金色光环。
乾隆的目光移向墙角那尊西洋少女雕塑。
雕裙褶皱里仍藏着去年万寿节烟花的碎屑。
“别学那姓张的毒妇,枕边几句甜言,误了性命——”
“她的结局,正好做个警醒。”
“大清的规矩,岂是晋室那些清谈能比?”
和珅俯身领旨,余光却扫见案上堆叠的奏折,最上那本是江南织造送来的贡锦。
他脑中忽闪过惇妃上次请安的画面——
一句“今年胭脂不及去年”刚出口,便惹得乾隆沉脸训斥:“后宫当持俭,何必讲究?”
惇妃当场花容失色,连连叩首认罪。
那时他才明白,所谓“仁厚”,不过是皇帝高兴时的恩典罢了。
忽然,西洋楼的自鸣钟响起,沉闷的钟声在殿内回荡。
乾隆抬腕看表,腕上的西洋怀表钻光流转。
“说起那司马曜——”
他走到窗前,眺望窗外园林。
喷泉的水柱在阳光下弯成弧线,园景中花木修剪得一丝不苟。
“那人好饮成性,让宫女彻夜歌舞。”
“真是俗不可耐。哪比得上朕的圆明园,江南风雅、西洋精巧兼容并蓄——这,才配称帝王气象。”
和珅频频称是,心里却暗暗打着算盘——这回宫规得抄得更考究些。
若能附上几幅“贤妃劝戒”的图,定讨圣心。
“陛下所言极是!”
“那晋室不过偏安一隅,连像样的宫殿都无。怎比得上咱西洋楼的巧制?”
“这避雷针还是郎世宁亲绘设计,用的西洋黄铜。”
“莫说谋逆,就算天雷也不敢临身。”
夕阳的余晖穿过玻璃穹顶,把乾隆的影子拖得极长,铺在地毯上。
那形状,恍惚间与司马曜临死时的挣扎重叠。
只不过,乾隆龙袍上金线流转,绣出的每一针都象征无上的威权;
而那位晋帝,死于锦被之下,留不下一句体面的遗言。
乾隆似有所觉,垂眼看了眼地上的影子,又抬头望向天外落日,忽而轻笑:
“和珅,你瞧——”
“连太阳也得随朕的时辰转动。”
“若那司马曜有朕一半的命数,也不至于落那般下场。”
他转身回到宝座,龙袍曳地,声声回荡,好似在回敬千年前帝王的愚昧。
西洋镜里的倒影随之转动,朝珠的光泽在暮色中温润闪烁。
和珅凝视着那背影,忽觉那被拉长的影子里,隐着某种说不出的味道——
像是傲气,又似心虚。
这西洋楼内的富丽,越发显得空洞与浮华。
……
天幕再亮,金光中浮出一行字:
【历史十大帝王的离奇死因,第四名!】
【因举鼎失手而亡——秦武王嬴荡(战国·秦国!】
【周赧王八年,洛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